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入WTO首先是对政府行为带来严峻挑战。WTO对政府行为的要求是来自体制方面的,它要用自己的法规原则来约束成员国政府的行政效能、规范实施行政管理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更新特定条件下所生成的行政机制,多层面促使政府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因此说这种挑战将是更加巨大的、深层次的。为了积极应对加入WTO对政府行为方式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必须明确“政府角色”的工作定位,进一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无限政府”的行为方式,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立规范的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推进政府行为公开化;大力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技能,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中国公共领导体制变革与廉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与反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腐败的存在与公共权力密切相关,作为公共权力运作的核心性规范,公共领导体制直接规定着高层领导者运用权力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腐败与反腐败活动。伴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公共领导体制开始现代化转型,从传统型权威和个人魅力型权威向法理型权威转换,其反腐败方略也相应地从注重思想教育和社会运动转向注重制度约束。与此相适应,必须深化公共领导体制改革,以制度创新根治腐败,包括:进行良好的宪政分权,发展直接民主;引入政治竞争,实行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推动行政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强化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约束,提高政府官员的廉洁自律度,等等。  相似文献   

3.
洪玫 《党政论坛》2014,(5):38-40
正政务诚信建设的内涵政务诚信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和责任,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信用,也就是说政府必须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政府。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前提条件。政府信用的作用在于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避免政府朝令夕改、倒债等失信行为,提高政府行政和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廖志鹏 《学理论》2009,(15):39-40
政府行政伦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石。现代化进程中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外部根源有:行政环境等体制外影响、来自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行政职权过于集中、行政管理体系层次太多、行政职责不够清晰、行政规范存在“真空”、行政权力的监督和纠偏机制失灵。为此,要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注重导向宣传、强化制度规范、完善行政机制等途径,加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前,政府部门日益注重将移动直播平台作为舆论宣传和公共服务的新阵地。移动政务直播通过实现主体多元化和治理协同性,建构起新型公众参与和政府治理机制,能实现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双向赋权。公众经由自身心理与互动行为提升信息和话语能力而实现赋权,政府赋权则通过获取决策信息、创建新的政府和公众互动平台得以完成。移动政务直播是一个技术执行过程,其内在运行机制涉及相关个体和组织的行为选择,这一过程在参与主体、技术属性、制度环境的共同激励和约束下得以实现。移动政务直播能赋予公众参与感和新的身份认同,政府则出于树立政府形象、亲近政民关系、履行本职工作等动机开展移动政务直播。直播平台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交互性和实时性为政务直播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移动政务直播制度环境所形成的激励或约束效应,也是政府和公众在作出政务直播的行为选择时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杨昱 《学理论》2010,(21):34-35
各地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在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绩效.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以哈尔滨市松北区行政服务中心为例,从创新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着重论述其推行网上审批,打造阳光政务,提高行政效能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从而论证网上审批是现行体制下,行政服务中心打造阳光政务的必要手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政府政务公开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公开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需要加紧构建运行机制.要积极构建政务公开法律法规保障机制、政务信息优先公开机制、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政府决策参与回应机制、政务公开工作推进机制,在机制的建构和运行中实现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廉政建设等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政务服务是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面向公民、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的行政性、支持性、公益性服务,关系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政务服务标准化是政府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行政务服务标准化,旨在实现政府对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动实现政府治理行为规范化和社会治理资源优化配置。这无疑将有利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而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国家  相似文献   

9.
行政执法责任制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创新的行政法律制度.地方行政执法责任制产生于客观实际的需要,源于我国地方行政执法实践,它是实施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民主政府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作为规范和促进行政执法行为的一种全新措施,对于改革中国现行行政管理模式和完善现阶段的行政执法机制,推动和实现各级政府机关依法行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府的廉洁与财政收支行为的约束力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近年来政府行政成本高居不下,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预算约束力不强,现行的预算制度对政府收支行为的规范力不足。虽然我国已基本确立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财政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通过公共财政的功能实现,打造廉洁政府,关键还在于政府预算约束机制是否完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农村群体性事件亦频频发生,并且呈现出"起因多为经济利益诉求事件、性质多为正常维权活动、矛头指向多为基层政府"等特点。探求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的关系,可以发现,基层政府的理念滞后、体制障碍以及行为失范正是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实现基层政府的转型:增强对话意识,健全利益表达机制;适当下移行政管理权力重心,放权基层;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升基层政府行政能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2.
行政道德责任:理论定位与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道德责任是政府责任的一种具体责任形式。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伦理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承担道德责任,行政道德责任的实现是建立责任政府的关键。要保证我国行政道德责任的实现,必须构建相应的教育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谣辟谣”:政府回应中的特殊现象及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谣辟谣”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政府回应行为,多发生于公共政策事件、官员违法违纪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以发生领域为标准,可以将“以谣辟谣”现象划分为政策型、庇护型、突发型三类。“以谣辟谣”具有网络时代特性,目标指向明确且具有前后事实对比,其产生逻辑是在特定制度环境和行政文化背景下,为摆脱回应方面的行动困境所做出的行为选择。为避免此种行为发生,需要完善政府回应的制度约束,建立常态化的回应机制,拓宽政务公开渠道,强化民间信息平台的管理,实现权威信息的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6,(6):47-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与完善中国政治制度整体框架相适应,与推进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相协调,与规范中国行政权力运行相统一的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既是实现社会、政府、政党现代化架构的体制保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条件和核心决定因素之一。合作治理的价值理念和实践经验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导向与治理逻辑,对于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困境给予有益的启示。当然,寄托于行为互动的自然主义演进而构建合作治理是不现实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需要在合作意识的引领下展开,这就使系统化的理论建构更具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追求政绩行为失范,导致政绩与公信力产生背离。委托代理关系蕴含的风险性,以及现实政治环境下压力型体制、行政权力有效制约不足等因素是导致背离的重要原因。克服地方政府与公信力背离,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并以推进公众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的协商治理作为重要举措,以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陈茜  郭乃正 《学理论》2010,(24):3-5
为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各乡镇实行了政务公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乡镇政务公开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公开机制不完善、形式主义严重、公开信息片面、政府答复率低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避免各种问题的产生,推动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完善政务公开机制、突出工作实效、透明政务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成为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赵晖 《行政论坛》2014,(1):8-12
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追求政绩行为失范,导致政绩与公信力产生背离。委托代理关系蕴含的风险性,以及现实政治环境下压力型体制、行政权力有效制约不足等因素是导致背离的重要原因。克服地方政府与公信力背离,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并以推进公众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的协商治理作为重要举措,以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政府行为的失范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行为是政府机关(或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管理的行为,它依照一定的法律而实施,并具有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政行为。(参见徐颂陶、徐理明主编《看得见的手——中国政府行为研究》,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2页)它必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特定的主客观基础上,以及特定的法律、规范的制约中运行。超出这些约束机制,便会产生政府行为的失范,对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产生阻碍与破坏作用,引发市场失范与无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产生不良效应。一、政府行为失范的深层次根源政府行为失范从行为学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9.
论新世纪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公共行政体制下的政府是公共型政府、公正型政府、民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有限型政府、分权型政府、透明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和责任制政府。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必须切实解决传统行政体制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实现政府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20.
王忠国 《行政论坛》2010,17(3):40-43
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说明我国行政不作为存在于执法、监管等各个环节,暴露了我国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的严重问题。行政不作为的危害表现为:影响社会稳定,降低政府威信,制约政府职能运行和干扰责任政府作用发挥。其成因是:行政体制上——行政执法等部门利益驱动;干部制度上——选人用人机制不完善;问责机制上——行政问责制不规范;社会监督上——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参与度不够。治理行政不作为的路径: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干部选人用人机制,规范行政问责制和加大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参与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