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友》2009,(5):48-49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多项具体计划,力争实现6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 通过与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高校毕业生充实城镇基层民生工作特设岗位计划”,总计招募8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创业引领就业,其中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高校共青团作为共青团在高校的基层组织,一直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因此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责无旁贷。但共青团的创业服务功能并没有真正发挥,学生对其的创业职能认识尚不足,共青团的专门创业指导人才匮乏,创业资金不足,创业平台建设落后等。为了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的创业服务功能,应加强宣传共青团的创业服务功能,明确服务定位,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兴建创业平台。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学生就业面临就业总量不确定及就业结构化矛盾深化的可能性,大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以台湾师范大学为例,概括其健全制度建设及规范人员准入机制、贯穿大学四年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南、以生涯辅导为核心的特点。基于此,大陆高校可借鉴台湾师范大学,从机构功能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精准服务设计、科研提升发展四个方面提升生涯辅导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从公益创业的起源看,高校志愿服务与公益创业有着浑然天成的联系,高校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了基本的转化条件.公益创业不仅有助于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就业问题,还能够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要实现公益创业的良性发展,可以从激发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潜能、强化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智力支持、积极寻求外在资本的有效融入、搭...  相似文献   

5.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意见和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也不乏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广东省为本地大学毕业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使他们在金融危机下,增强应对就业能力,不再感到就业之"寒"。  相似文献   

6.
信息的充分传递是市场资源高效配置的前提。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不完全,影响了大学生理性的进行学科选择和职业规划,导致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双方不能有效衔接。知情权保障是解决主体信息不完全问题的唯一路径。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大学生就业知情权的内容,并通过政府的市场就业信息收集供给、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告知等,落实大学生就业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7.
广交会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平台之一。对参与104届广交会的100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调查,深入地分析其中参与动机及其满足情况的差距和突出矛盾,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并就加强广交会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提出了相关的积极性策略。  相似文献   

8.
《时代风采》2008,(16):32-32
沈阳市日前出台的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明确规定:积极鼓励和扶持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再就业,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就业培训、推荐就业的,取消低保资格。沈阳市提出,要对低保人员接受就业服务情况、经济收入情况等进行登记,有针对性地实施动态管理。凡是具有劳动能力而未就业的人员,可到长期居住地的街道部门进行求职登记,填写为《接受就业服务承诺书》。  相似文献   

9.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专业化志愿服务和一般性志愿服务的现状,以及专业化志愿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情况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更多地是参加一般性的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化志愿服务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在研究中发现,专业化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以及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运》2008,(9):53-54
莫荣在《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31期撰文。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保护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国家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给予适当培训费补贴,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服务,逐步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等。但是,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远远不能适应农民工的需求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笔者建议:(一)率先完善统筹城乡就业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所有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成功40业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就业和创业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政策、社会环境和高校的培养,还有学生个人的努力。通过对目前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环境的研究,为营造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环境,打造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和对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各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高涨热情,井冈山大学在吉安市农村地区也进行了一些支农助农的志愿活动。从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扶贫帮弱、沟通政民五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和农村群众接受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构建一种既能充分保障农村群众自决权又能发挥大学生优势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的服务方式,为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志愿服务蓬勃兴起,志愿组织、志愿者不断壮大,志愿精神得到弘扬,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几十万志愿者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志愿者的首次集中“亮相”,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公民意识的觉醒,标志了公民社会的肇始。作为一名志愿者,对赴灾区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系列调查,运用参与观察、调查问卷、访谈等科学方法,对志愿者服务的动机、频率、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并探究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进路。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水平关系着高校的社会声誉,是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高校要把学生就业摆在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探索"招生、就业、教务、学工"协同联动机制,着力构建"基础保障、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创业孵化"四大创新体系,努力实现就业教育从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就业服务从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就业评估从单一注重就业率向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生源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处于更艰难困境。本文从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就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缓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迅速,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已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由于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在其志愿者主体、组织形式和项目建设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但是国内针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尚起步不久,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志愿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主体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挖掘并实现志愿服务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并引导大学生从志愿精神到服务意识的主体性发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运》2010,(4):57-58
上海市普陀区总工会研究室在《工会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发表报告,对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报告认为,大学生就业状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就业前景比较忧虑,认为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倾向先就业再择业,薪酬期望值下降。三是渴求“铁饭碗”,求职先求稳,或“先考研”以缓冲危机。四是男女的不同待遇迫使部分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婚姻摆脱就业困境,实现“曲线就业”。  相似文献   

19.
新桥梁     
《工友》2011,(7):F0002-F0002
从2009年底开始,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就设立了“就业经纪人”一职,校长和教师免费为毕业生进行适当的“打造”和“包装”,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帮助其顺利实现就业,如此“经纪人”值得大力提倡,就业服务模式的改变,更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对104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两两相关;(2)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应对方式作为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发挥着良好的调节作用;(3)内源性就业压力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