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各民族一律平等为根本原则,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灵魂,以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这一民族制度具有造福各族人民、促进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显著优势.疫情防控事关中华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的大局与国际形象.抗击疫情需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团结一致,疫情防控仅仅医治确诊病例是不够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是最为艰巨和紧迫的任务,必须展开一场切断传播路径、控制传染源的阻击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各族人民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五千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德治”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沿着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方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祖国的统一,建设强大的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发展和捍卫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逐渐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中华民族。民族问题始终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要凝聚民族之合力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就需要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不仅仅是经济水平的提高,更需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构筑各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各族人民对国家对中华民族整体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近代,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倍受屈辱.各族人民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使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风雨雨仍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统一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奋斗,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多民族共存的。追求团结统一是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的根本 ,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愿。各民族紧密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之一。我们必须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多民族共存的.追求团结统一是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愿.各民族紧密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之一.我们必须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是我国民族多元的共同体。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事实上已经逐步形成为日益统一的、稳固的、不可分割的多民族的共同体。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使维护祖国统一面临十分复杂的社会现实。坚持国家至上,以各族人民为主体、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原则,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国家至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民族凝聚力与统一战线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而相得益彰的,民族凝聚力既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党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根本保证,统一战线工作又推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使民族凝聚力得到充分整固和提升,两者都具有团结、统一的作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民族发展之路,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和谐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是促进我国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一大策略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来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各民族前途命运。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和指导思想,在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一方面是各民族都有其发展的历史与文化,形成了中国当代56个兄弟民族,同时这些民族又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联系。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相似文献   

15.
初心与使命是行为主体的价值倾向中最稳定的部分,也是奋斗目标的核心环节。党的民族政策的初心与使命是指: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保障单元民族平等权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产生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的指导,继承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基因,以及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党的民族政策的初心与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进入新时代,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从根本上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能够有效保障单元民族的平等权利;凝聚来自56个民族的磅礴力量,能够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它关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发展。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保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各民族的团结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完善。本文以云南省纳古镇为例,阐述新时期如何构建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而爱国主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它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前进的巨大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西部地区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或散杂居的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此情况下 ,进一步增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尤为重要 ,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 ,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 ,民族团结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邓小平同志讲 :“我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 ,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古代起,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和繁衍在祖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发展繁荣了祖国的经济,开拓并捍卫了祖国的疆域。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在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我国各族人民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结成了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多次强调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民族性、稳定性、统一性等鲜明特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人民的核心凝聚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构筑美好精神家园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