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龚娜 《前沿》2013,(14):148-149
昭和天皇即位之后,亲自批准了日本出兵山东,进犯济南的命令,迈出了昭和时代以来日本武装侵华的第一步。这不仅反映了昭和天皇夺取山东权益的思想,更反映了昭和天皇支持对外侵略扩张的态度。在出兵山东的问题上,昭和天皇的态度影响深远,此后无穷的战争灾难皆始于此。  相似文献   

2.
孙继强 《求索》2010,(2):197-199,179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报纸因其强大的宣传和教化功能而被纳入到国家战时体制之中,演变为巩固日本统治阶级话语权的宣传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总力战”的组成要素。报界逐渐被纳入到政府当局确立的战时体制框架之中,同时报界自身的战时体制也得以确立和完善。报界战时体制的确立是报界对战时日本统治阶级政治诉求的主动回应,其推行主体包括政府当局、受众和报界自身,但报界自身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力。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你好。对于上期贵刊中有读者关于东史郎的话题讨论,我有一些自己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最近日本部省审定通过了歪曲对中国及东南亚各国所犯的侵略史实,企图在青少年中美化或淡化这一段丑恶的侵略行径,引起了我国及其他受害各国的强烈不满和严正交涉,韩国为此临时召回了驻日大使。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用飞机、大炮、机枪、军刀屠杀被侵略各国人民,中国是受害最深,被占土地面积最广、占领时间最长的受害国。侵略除了屠杀奸淫虏掠之外,  相似文献   

5.
曹先锋  卢明 《春秋》2010,(5):40-41
1995年8月15日,我们来到郓城县南关居委会一座普通院落,采访了日寇侵华期间被抓赴日本当过劳工的范河年老人古老人虽年逾古稀,  相似文献   

6.
赖晨 《政协天地》2013,(11):55-56
主要活动 宣抚班的活动主要是宣传工作。但不放弃必要的组织、特务工作,以达成相互配合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苏民生 《台声》2004,(1):57-59
1941年,父母亲带着两岁的我,从故乡台湾来到日本人侵占下的北平,1946年初撤离北平。我们的三口之家,父亲苏子蘅,母亲甘端钗,还有我——小民生。在北平生活了将近五年。那时民生太小不懂事,这里所写的,很多是从长辈的谈论和文章中了解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应承曾 《黄埔》2009,(3):37-37
1938年8月,我在国民党军队五十一师一五一旅三。二团任中校副团长,参加了对日寇土肥原师团作战的三义寨战役。三义寨是河南省兰封县境内的一个小村寨。因其背靠黄河堤,是日寇南下渡河的必经渡口,故该地位置异常重要。当时,距“七·七”卢沟桥事变已历时一年有余,正是日寇侵华最为嚣张之时,日寇步步进逼,国民党正面作战的部队节节败退,整个华北已基本上为日寇所占。  相似文献   

9.
康鹏  王琰 《春秋》2009,(4):39-39
近日,笔者在采访时发现一本70年前日本出版的旧画报,这本旧画报里刊载有多幅当年日军侵占济南的照片,记录的是1937年12月28日韩复榘率部逃跑后,日军不战而进入济南的情景,可以说,这本画报是见证日本侵略者侵占济南最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王德昌 《黄埔》2008,(1):38-38
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已到失败残境,但仍穷凶极恶发动陕豫边境西峡口战役。日本第十二军司令官(内山中将)由河南纠集日伪兵力约五万人马,先令第二线日军吉武支队攻占南阳,骑兵第四旅团攻占老河口,令一一五师团攻占浙、川,自己带一一0师团(木村中将)和战车第三师团(司令山路)先占镇平内乡,后又奔向西峡口。  相似文献   

11.
岑磊 《今日上海》2013,(4):50-52
自古风流出少年 杜春林,祖籍江西樟树,祖上原是做木材生意的大户人家。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起事,兵荒马乱,正在扬州经商的先祖无法再回原籍,只好上木排直取扬州驻足苏北。日寇侵华时,为避战乱,全家逃亡上海。  相似文献   

12.
明治维新至19世纪末是日本现代中国学的准备时期。进入20世纪,日本现代中国学正式诞生。历史地看,"二战"前日本现代中国学的兴起与发展是直接为日本侵华服务的,与日本的内政外交有着密切关联,客观上也起到了促进现代中国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二战”之后的日本,对于日军侵华这一铁的历史事实一直遮遮掩掩,态度暧昧。一些日本右翼分子乘机大放厥词,妄图掩盖历史真相。然而,欲盖弥彰,众多具有正义感与良知的人们纷纷对此予以揭露和声讨。 在河南省登封市,一位普通的中国农民要向历史讨还公道。 “二战”之后,日本一小撮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近年来,他们的活动更加猖獗,在世人面前上演了一幕幕丑恶的闹剧。 日本右翼势力的疯狂叫嚣,引起了人们的强烈愤慨,也激怒了河南省登封市52岁的农民任殿爵。 任殿爵,登封市颍阳镇夏庄村人。为向历史讨还公道,他收集了…  相似文献   

14.
庄发明 《黄埔》2006,(2):32-33
我的军校生活是在抗日战争中期,也就是第三战区浙赣战役前后的1941—1943年。这段时期,我们不仅坚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作风,更饱尝日本侵华战争烽火带来的艰难和痛苦,过着日吃糙米夜睡地铺、刷牙大多用盐巴的日子。但同学们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勤学苦练,不知劳倦,目的是为了学成毕业,奋战疆场,消灭日寇,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段生活虽己过去60余年,但回忆当年情景,仍颇有意义。露天食堂泥桌凳糙米麸面菜豆腐1941年在广州,我们部队住民房睡地铺,一日三餐睛在天井中、雨在廊檐下,围着青菜豆腐或辣椒炒萝卜干的菜盘,蹲着吃糙米饭或粥带麸面…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在中国古城南京制造的一个特大惨案。从1937年12月13日,全面攻入南京城的日军开始对平民和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实施长达40多天渗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人渗遭杀戮。南京这座被称为“六朝古部”的城市,约1/3的建筑被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有人说,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与波兰奥斯威辛大屠杀、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对人类使用的第一颗原子弹)并列的三个特大惨案之一;也有人说南京大屠杀是亚洲版的奥斯威辛大屠杀。  相似文献   

16.
江承藩 《黄埔》2007,(6):35-36
1937年,我刚18岁,正就读于武汉私立外国语学校。当时,日本侵略者制造“七·七”事变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所到之处,无不实施野蛮的烧杀奸掳,制造了无数惨绝人寰的暴行。  相似文献   

17.
陈予欢 《黄埔》2012,(3):55-57
抗战八年,功勋卓著 1937年8月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甘军侵华攻势日益险峻。1937年8月18日陈减奉蒋介石电召抵达南京,策定抗战计划与战斗序列。他认为:“我国因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  相似文献   

18.
《统一论坛》2014,(2):54-56
非洲 2014年1月5日,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举办座谈会,各侨团侨领29人参加,严正声讨日本侵华罪行,并联合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发表严正声明。1月10日,在安倍访问非洲前夕,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召开大会,声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相似文献   

19.
20.
辛亥革命从改良到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驱逐侵华的帝国主义列强三个方面唤起了海外华侨的民族觉醒。这种民族觉醒,对此后华侨支援祖国民族民主革命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