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巴东县绿葱坡镇北界村村支书王祖华,带领全村人民不畏山高、路远、天寒,修通了村组公路,找准了致富门路,村民们都爱称他"路支书"。  相似文献   

2.
今天是6月19日,星期二。一大早,我们工作组一行3人在局党委书记张发明的带领下,从县城向薤山万湾村出发了。近一小时后.我们来到薤山旅游度假区与紫金镇之间的垭子口。薤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副场长陈义洲介绍说,从这里上去还有15公里就到村了。谈话间,小车已在陡峭、狭窄、未经硬化的乡道上缓缓爬行了。  相似文献   

3.
黑竹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峨边西南部的黑竹沟镇,距成都246公里,乐山144公里,县城47公里。 黑竹沟,一片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幅员面积57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500-4288米之间。这里古木参天,箭竹丛生,奇花怒放,异石纵横,山泉奔涌,瀑布轰鸣,岩壁千仞,峰回路转,云雾升腾,气象万千,珍禽异兽,出没其间。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要求人必须文明地对待自然。这里的文明对待,包括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平等对待,二是以礼相待。平等对待,就是要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以礼相待,则是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成是家庭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鄂西群山中坐落着一个土家山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黄家台村。在这里,常年奔波着一位真诚为民办事的基层女干部,她就是村党支部书记陈贤风。  相似文献   

6.
员工是“水”,哪里有缺口他就往哪里流,管理上什么地方有问题,问题员工和员工问题自然就会聚集到这里。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把员工这股自然水变成“流水线”。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农村采访,听群众说了这么一件怪事:这个村有一条“烂泥路”,长久以来一直影响着村民们的出行,因此,行路难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村干部和村民。最近,村里决定,筹资治理这条“烂泥路”。可是。这一决定不仅没有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反而遭到了他们的反对。  相似文献   

8.
张爱平 《理论前沿》2007,513(24):34-35
尊重自然、崇尚自然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特征。在日本,一年四季,衣食住行,人们每天都在与自然进行着亲密的接触。自然不仅深深地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也影响着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之间虽有对立的一面,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两者之间愈加明显地趋于统一:人生活在自然的整体之中,同时人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改造着自然,使自然人化。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正确理解这一关系,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0.
何帆 《人事天地》2007,(8):22-23
在北京东南的方庄小区,一幢幢高楼丛生林立。天则经济研究所,这家蜚声中外的民间研究所,就设在这里的一幢平凡的公寓楼里。而这里却是中国经济学界星光大放送的地方,它聚集了茅于轼、张曙光、盛洪、樊纲、刘世锦、张宇燕、唐寿宁、张平等一批中国社科院的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11.
101万人口,600余自然村落,8万余武汉回乡人员,在这座距离武汉不到百里的鄂东小城里,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在这里激烈上演。作为重灾区,黄冈市确诊人数第二的县城,从2月15日起,希水县确诊病例和疑似临床诊断病例已连续几日零增长。这座小城正在用积极有序的措施,全力抗击病毒,保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我所在的村——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横山村,是一个依靠农业生产的小村庄。多年前,村里“路难行、民不富”,很多村民日子都是将就着过。  相似文献   

13.
正响应脱贫攻坚的号令,松滋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刘祥海,紧急奔赴省级重点贫困村——卸甲坪土家族乡乌溪沟村,任精准扶贫第一书记。借来太阳把电发乌溪沟村是闻名湘鄂边的穷村。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脊,资源匮乏,没有一家规模种养大户,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前年,因基础设施建设,该村负债达80万元。全村有44  相似文献   

14.
记者要去采访的大拉村,位于海南省澄迈县城以东三公里。这里散居着147户人家,生息着700多位村民。这里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柏油路从村口斜斜穿过。2003年春天一个细雨的清晨,在村口的大榕树下,记者见到了全身充满泥土味的省、县、镇三级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乾发。他身材粗壮,黑皮肤,成熟、稳健中透着沧桑感。从他平实的话语中,记者感  相似文献   

15.
试图理解奥古斯丁和洞察自然法是同样困难的,鱼和熊掌如何兼得?本文的路径是沿着奥古斯丁个人追寻神性、真理的轨迹,阅读这一伟大思想家的心灵史时观察到奥古斯丁的自然法的实质是信仰,奥古斯丁的自然法典里饱含对善与恶、正义与不义、爱与秩序的体验和凝思,这来自上帝的启示是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怀和审视,它和整个自然法的历史交汇不是偶然的———自然法首先表达了这样一种自然观:人处在何种自然状态则当如何存在,自然法的过去蕴藏着人类向神诉求自然权利和秩序的价值审美活动,因此可以认为:自然法的兴衰维系人的命运,对于自然法而言,信仰先于理解。  相似文献   

16.
周爱冬 《工会论坛》2005,11(5):159-160
庄子思考天地万物,推崇自然之美,在其哲学中渗透着自然之道和自然之美的思想智慧.体现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中,就是主张道法自然,追求理想人格,反对人为物役,要求事事合规律运行;在人生观上主张随顺自然,与宇宙合而为一,最后归于自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生态和谐观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这些思想与当今生态文明理念不同程度相契合。从道家生态和谐观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相契合的角度加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南有嘉鱼,鱼米水乡。咸宁市嘉鱼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这里丘陵、平原汇集,有着"一山三水四分田、两分道路与庄园"的地貌格局。古往今来,嘉鱼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征召下,嘉鱼县以创新党建引领村湾治理为题,探索"345"治理模式(即三方联动、四强四好、五项制度),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把红色力量延伸到底。  相似文献   

19.
异化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和中心范畴。现在人们对异化的使用已经扩展到许多领域,很多与现实相异的事物和现象都被冠之以异化,"自然异化"的说法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纵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书,马克思虽论述过"人的异化"、"劳动异化"等,却未见其对"自然异化"的明确表述。那么,"自然异化"的说法能否成立?换言之,我们能否像使用"劳动异化"一样,直接使用"自然异化"?这是一个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与"自然异化"相关的一切讨论才有实质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双重价值关系。自然以它的过程、力量影响社会,直接、间接地由它自身或在人的参与下对社会发生作用。人同时也对自然界发生作用。人的生存资料不是从自然界现成得到的,而是通过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来获得。人由于受自身的认识能力和社会条件的限制,造成人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人与自然是伙伴关系,人类应该调节自身行为,积极寻找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和途径,使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