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心城市一般是相对于经济区域和城镇体系而言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城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2011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将黔江列为武陵山片区六大中心城市之一,这标志着国家层面对黔江又一次高定位发展。因此,加强对中心城市发展要求的理解,探索加快把黔江建成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的路径,实现黔江在区域中错位竞争、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对区域服务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与辐射作用。柯城区作为衢州市的主城区,既有城又有乡,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服务业发展,而发挥中心城区强大的内聚力  相似文献   

3.
加快牧区小城镇建设 繁荣牧区经济王玉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大潮下,加速牧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建立和健全具有牧区特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城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市场载体,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人大论坛》2009,(12):F0002-F0002,I0001,I0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镇是区域经济增长极。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5,(4)
海南建省办大特区以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城镇化呈现如下主要特点:一是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但总体水平偏低,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比较显著;二是海南省城镇化质量差,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三是城镇规模小,集聚能力较弱,区域人口城镇化进程不均衡;四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落后,人口素质提升乏力。海南省城镇化必须与海南的资源禀赋相结合,确定海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此提出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宜昌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结点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快鄂西南的经济发展,以及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都需要以宜昌为中心构建区域物流体系。宜昌处于长江中上游特大城市武汉和重庆之间,既能受到武汉、重庆的辐射,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物流发展空间。宜昌构建区域物流体系应以开放、对接、互补、整合为主线,以降低该区域物流成本为核心,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加快区域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黔府函[2014]232号铜仁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求批复实施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的请示》(铜府呈[2014]152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关于铜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原则同意铜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市域城镇发展目标、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城镇空间结构布局、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和空间管制规划。(一)实施该规划时,要进一步强化铜仁市中心城区作为市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培育德江、思南作为市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江口、石阡、印江等重点县城,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增强各级中心城市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发展主要交  相似文献   

8.
中心城市是区域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心城市的吸纳、辐射、中介、信息及配置等杠杆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缩小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提升了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是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落实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必然要求。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可以进一步扩大滨海新区的辐射范围,提升滨海新区的服务带动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天津市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竞争优势,推动天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将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立足莱芜实际,突出特色和重点,进一步强化莱城、钢城的中心带动作用,有步骤地发展一般城镇,努力把莱芜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特色突出、环境优美、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城市。一是坚持科学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坚持以科学的规划设计来调控和指导城镇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省政府批复的莱芜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莱芜市城镇体系规划,统筹  相似文献   

11.
《贵州政报》2015,(1):13-15
<正>黔府函[2014]234号黔南自治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审批福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请示》)(黔南府呈[2014]122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关于福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原则同意福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市域城镇发展目标、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城镇空间结构布局形态、基础设施规划、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空间管制规划。(一)实施该规划时,要进一步强化福泉市中心城区作为市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发展牛场镇,形成中心城区和牛场镇"两核驱动"的市域空间发展格局,增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发展主要交通沿线小城镇,吸引产业和人口在主要交通沿线小城镇集聚。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着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小城镇综合职能。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对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常州市各级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相似文献   

13.
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城镇体系中等级最高 的城市,是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 的中心。城市的发展表明,城市不仅是经济高度发 达和财富高度集中的地区,而且也是法治建设完备 健全的地区。加快中心城市法治建设是一个国家法 治建设的先期任务,国内已有一些大中城市提出了 建设法治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加快新型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大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城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镇化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具体体现。而县域经济就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的中观经济;发展壮大隆阳区县域经济,城镇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正>加快城镇化建设不仅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要求,也是河北省打好"四大攻坚战"的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2000年—2011年,河北省区域生产总值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年均增长11.3%。2012年,河北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575.0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在全国GDP排名中位列第六。城镇是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实现城镇发展的生态、低碳和绿色,对推动  相似文献   

16.
查干花镇位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南,是自治县西部民族地区的中心城镇,对周边经济的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为了加快城镇建设的步伐,增强其辐射功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与发展,查干花镇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了基层人大的作用,适时作出了有利于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决议和决定,推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8)
<正>宁杭生态经济带贯穿江苏西南部和浙江西北部,连接南京与杭州两大中心城市,是长三角重要区域,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对于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为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新的动力。经过长期发展,长三角已经形成沪宁、沪杭、宁杭三个城市发展轴。其中,沪宁、沪杭"两条边"较强,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城市连  相似文献   

18.
城镇产业是城镇化的支撑,而主导产业作为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是城镇化的动力源泉,对城镇化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主导产业因其较强的集聚与扩散效应,在促进人口集聚,增加非农人口比重、扩大城镇用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镇文化传播、促进城镇文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方面促进城镇化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中心与板块经济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特征,中部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板块,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枢纽作用。中部地区协调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群,多中心城市与城市群是中部地区崛起与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成为影响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重要因子。要实现多中心互动、共赢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须以城市群经济体为载体,建立多中心互动与共赢机制,实现多中心协调发展;科学规划与布局,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合理统筹城乡关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坚持产业集中式发展,培育区域性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构建广域性产学研平台,着力培育自主创新;发挥通道优势,大力发展"廊道经济"。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06,(17):16-17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构建中国特色城镇发展新格局一、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适应城镇化进程,把握好市镇设置节奏。二、节约土地、集约发展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应处理好推进城镇化与占用土地的关系,注重提高城市规模效益,控制适度的城镇规模。三、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发展中都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既要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规划和调节,并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四、我国城镇化决不能以牺牲农村为代价。既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