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课》2007,(7):8-8
民政工作是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基层群众解愁的重要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做好民政工作,关键是要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具体困难,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民政管理体制创新,全面提高民政事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珑 《共产党人》2007,(19):57-57
2007年,平罗县民政局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民政工作会议和社会救助工作会议精神,在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09,(6):F0004-F0004
近年来,中宁县民政局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牢固树立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整体推进,促进了全县民政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民政工作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0,(4)
<正>近年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民政工作在上级民政部门和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深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认真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力"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了"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使得民政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工作水平居全市前列。  相似文献   

5.
民政、民本、民生这六个字既道出了黄州区民政工作的职责和责任,也反映出了我们民政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因此,近年来,黄州区民政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立足“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职责,着力解决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民政工作是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核心理念的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时期我们做好民政工作,使其能更好体现党的宗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大力加强现代服务型民政建设。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建设现代服务型民政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就是关于无产  相似文献   

7.
吴金亮 《实践》2009,(8):22-23
全区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如何健全完善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增加民政工作的社会开放度和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民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障和服务需求,切实履行好民政部门解决民生、落实民权、保障民利的基本职责,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指导当前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央的《决定》对民政工作涉及内容多、定位高、要求严、任务实,这充分说明党中央把民政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点,体现出了党中央对民政部门的信任和厚望。民政部门一直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管理为工作主干,以社会公平、社会进步、社会稳定为工作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政部门肩负使命,任重道远。(一)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民政工作应当在社会事…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21,(7):14-17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是为党争取民心、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政治工作,是实打实的“民心”工程。近年来,天津民政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能,倾情倾力打造天津民生保障的新高地,努力让民政工作成为党和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政工作是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工作,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事关民政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做好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正过去一年,贵州民政兜底保障工作成绩显著,获全国民政工作会充分肯定,在民政部、财政部组织的社会救助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名列全国第四。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过去一年,贵州民政兜底保障工作成绩显著,获全国民政工作会充分肯定,在民政部、财政部组织的社会救助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名  相似文献   

12.
目前 ,我国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要求民政工作必须改革。民政工作的本质特征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整合。传统民政在“大政府、小社会”的局限下 ,更多的是发挥社会稳定机制作用。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框架的逐步形成 ,民政部门必须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改革创新 ,更多地发挥社会动力机制作用 ,才能从整体上沟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03,(4)
民政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民政工作放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给予高度重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发挥民政部门作为政府主管社会事务综合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民政事业现代化建设,促  相似文献   

14.
吴世民 《前线》2010,(3):25-26
<正>近年来,北京市民政部门着力打造"大民政",致力于做好"大民生"工作,带来了民政工作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普惠于民,效果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民生需求和社会问题将更加复  相似文献   

15.
半月要闻     
正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健康发展。4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他强调法治引领与保障作用,突出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法处理社会矛盾和问题等。这些思想,为构建新时代国家安宁、社会安全、民众安稳的战略思考、政策和规制体系提供了依据。搞好基层治理,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也是当今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守护一方平安为落脚点的"枫桥经验",成为习近平"平安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7.
谢松保 《学习月刊》2011,(24):87-90
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社会工作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在加强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负担着社会管理的不同方面.二者统一于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之中。  相似文献   

18.
马兴永 《前线》2010,(Z2):35-39
<正>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等重要作用。三年来,北京市以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为核心,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政治上的"桥梁纽带"作用、业务上的"龙头"作用、日常管理和服务上的"骨干"作用,着力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民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作用,如何在民政系统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干部队伍,一直是市民政局党组经常思考的问题。多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要求,按照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统一安排,健全学习机制,完善培训措施,落实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一、贵州社会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建设和谐贵州、工业强省和后发赶超的战略目标,我省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紧密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