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又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吴乃和 《学理论》2008,(10):66-67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燕 《学理论》2009,(21):69-70
改革开放30年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和领导者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从观念创新、体制建设,发展经济、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着手,把改善民生落到实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陈炳林 《求知》2007,(9):8-8
按照市九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任务和奋斗目标的要求.我们以服务带动供求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三个服务”,在关注民生、满足社会需求、构建和谐社会中努力实现城市供水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蓉先 《民主》2006,(12):4-6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在五大关系中首先提到了政党关系,因为政党、政党的和谐对于民主政治的建设,对最大激发社会的活力,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和谐的政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之一,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十六大前后起,就在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之时,以解决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所共享为目标的民生问题,就愈益迫切地提到了党的议程上来。党的十七大,就是在这种历史关节上,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社会和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董永在 《求知》2011,(2):4-5
所谓“民生”,是指人的生存与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和尊严、幸福等方面的内容。民生问题,反映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乎男女老幼的生活质量,关乎每一个人的尊严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一直对民生问题非常关注,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其一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
改善民生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之间具有良性互动的内在机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改善民生的"发展"才能称得上科学的发展,扎根于改善民生的"和谐"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和谐,因此,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亟待解决的两大时代课题,科学发展能更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物质基础,社会和谐能更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社会环境,因此,改善民生必须深深依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上,最终落到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上。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影响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妥善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善民生既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马常辉 《学理论》2008,(7):20-21
今年的两会,无论从大会各个报告,到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从媒体报道,到网民议论,可以说,“民生”都成为今年两会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用较长的篇幅谈了2008年改善民生的新举措。这是一份全面回应民生期盼的报告,物价、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1.
刘桂芳 《学理论》2011,(3):22-23
民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具有时代性、动态性、范围性、基础性、层次性、扩散性、心理性、政策性、群发性、急需性。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把握民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13.
利益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复杂化的今天,必须要强化党的利益整合功能。要秉持公平公正、统筹兼顾、民主法治的价值理念,从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观念导向机制和利益冲突调解机制等五个方面着手,来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利益整合机制,从而实现制度化整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党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工具",这决定了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以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本质内容.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实行政治的方式、法治的方式和党政分开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近几年非常突出,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在对女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对她们个体心理和谐的影响,进而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审视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政策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资本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和社会资本是中国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介绍社会资本的基本内涵,指出信任、规范、社会参与网络是社会资本的灵魂;然后分析社会资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即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社会效率、保障社会稳定、培育社会公平;最后提出培育中国现代意义的社会资本,政府引导是前提、公民社会组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浅谈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冬玫 《学理论》2009,(12):62-63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融合日益加深,文化的力量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不但推动着文明的进步.而且直接推动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文化在经济领域里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认清邓小平有关文化方面的理论思想,对新时期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实现党的有效领导的重要组织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制度。没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就没有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只有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才能够把我们党建设成能应付各种复杂局面,具有驾驭全局,始终能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9.
熊英 《学理论》2010,(10):118-119
就日本电影《入殓师》中,从男主人公身边亲友对殡葬工作的强烈抵制到理解认同的这一艰难转变过程得到的启示,分析了我国殡葬职工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殡葬职工社会地位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突出强调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执政方针的最好诠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民本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和基础 ,坚持“民本主义”必须要树立起“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