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寅恪不乏幽默,研究院导师梁启超、王国维曾是帝师,他便送学生们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时,送陈寅恪一本他编的<科学与玄学>,陈回赠一副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  相似文献   

2.
缓说"盛世"     
中国人爱说"盛世",这多半是为了恭维皇帝。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往往经不住检验。那些臣子们方才唱罢"盛世"便蘧然覆灭的王朝不去说它,就是文景、贞观、开元、康乾,到底"盛"得如何,也经不住认真的追问。  相似文献   

3.
据说宋代有一王生做朝官时,上殿呈文,称"取圣旨",得皇帝御批,称"领圣旨",以此谕众官,又说"得圣旨".他本人呢,不多言一字,时人称之为"三旨相公".  相似文献   

4.
清代从入关前到统治结束共历12帝,其皇帝的整体素质在中国历朝历代帝王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尤其是清代前期的几代帝王,更是骁勇善战、政绩卓越,这主要得益于清代在改变皇位继承制的同时,注重皇子的教育与选拔,确保了大清帝业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5.
小议"官话"     
“官话”,是指官场上流行的一种官员特有的话语系统,据说,它肇始于清代雍正时期。当时,有一批广东、福建籍的地方官被召见,南方官员的粤语和闽语令皇帝在听完一番冗长的汇报之后一无所知。雍正皇帝敏锐地发现。如果老百姓连官员的语言都听不懂,何以治理?此外,上下级官吏说话相互听  相似文献   

6.
新年话日历     
爆竹声声辞旧,日历页页迎新.时间如流水,转眼到年尾.犹如中秋佳节要吃月饼,新婚洞房贴红双喜字,一跨进新年门槛,家家户户都要换一本新日历.说起日历,人们天天见面,一点也不陌生,但日历中的许多趣话恐怕就鲜为人知了.这种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可供查考的历书,一年一本,每日一页.它在古代被称作"历日"、"历本"、"时历",皇帝使用的历书叫"皇历".清代乾隆时,因为乾隆皇帝名叫"弘历",为了避讳,历书又改名为"时宪书".古代的皇历与今天的日历有所不同,大约在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朝廷史官将一年的日历分为12册,每册一月,页数和日数相等.每一页上写月份和日期,由服侍皇帝的太监每日在日历页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每月月终,先交皇帝过目,然后再送史官存档.史官便按照日历所记载的内容,结合朝廷和国内各地发生的大事,编写"国史".往后,为了便于皇帝祭祀祖先,又在皇历上加上了天干、地支、月令、节气及黄道吉日等内容,使皇历增加了实用性.朝廷许多官员觉得这样的日历不错,于是竞相仿效,编制供自家使用的日历.  相似文献   

7.
康艳华 《各界》2011,(6):18-21
曾几何时,他们一个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大清皇帝,一个是仰之鼻息、食其俸禄的小统领。事事无常,瞬息万变,未及几年,二人的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一跃成为手握重兵、权倾四野的风云人物,一个却失去江山、仅剩下一个“末代皇帝”的空头衔。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名言叫难得糊涂,它出自"扬州八怪"郑板桥之口.不过,郑板桥所言"糊涂"有其特定含义.糊涂与清醒本在一念之间,人谓之糊涂,自谓之清醒;自谓之糊涂,人谓之清醒,亦真亦假.实际上,郑板桥自称难得糊涂,却是种清醒的认识,是对现实的讽语,幽默而又深刻,令人回味无穷.我们不难从中理解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但现今许多人置郑板桥品行和思想不顾,任意解释,甚至曲解它,使之成了装东西的筐.他们所推崇的所谓"难得糊涂"实际上就是装糊涂.  相似文献   

9.
晓宋 《侨园》2011,(5):66-67
井中烈士尸骨重见天日2010年7月21日上午,在林州市振林街道办事处李庄村城中村改造工地现场,几名工人在5米深的土层中,发现了一口铡刀。这引起李庄村民的极大关注,也勾起人们的惨痛记忆。李庄村村支书常四告诉笔者,他小时候就听村里老人说,村中一口井里埋着被侵华日军杀害的八路军战士的尸骨,所以当地群众称这口井为"八路井"。早些年,经常  相似文献   

10.
自中东和平"路线图"推出后,人们就担心它可能会是有图无路的装饰品。一年半过去了,"图"还是原来的图,"路"却仍不知在何方。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2003年6月约旦红海城市亚喀巴峰会上正式签署了由中东问题四方(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提出的"路线图"。它意味着以巴双方正式同时接受了在中东地区建立两个国家的方案,同时这一方案也首次成为了美国中东政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写一篇短文,曾经称赞电影《红高粱》插曲中的几句:“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好一个“见了皇帝不磕头”!但文章寄出,转而一想,这要以喝了“十八里  相似文献   

12.
千里马     
千里马是大臣从草原上找来献给皇帝的,皇帝对千里马很满意,特地为它量身定做了一辆新马车。这天皇帝出游,决定试试新马车。 马车走了不到一里地,皇帝就不满意了。千里马脚力太好,速度很快,马车里坐着很抖,皇帝坐得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13.
依山种林果,傍水养鱼蟹。此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世常理,无须赘言。山者购鱼蟹,水者买林果。此乃"靠山吃水,靠水吃山"的公平交易,无可厚非。 然而现实生活中另一类"靠山吃水"("靠水吃山")就值得研究了:"我管组织,你搞房产,你想提升职务吗?我儿子想购一套住房,请你给予优惠。""你在工商,我在税务,你家的亲戚不是想要减免税费吗?我的朋友准备办个营业执照,请你给予帮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4.
张衍荣 《侨园》2012,(1):46-47
记忆中,冷清了半个多世纪的"民国之门",随着两岸"兄弟"相逢一笑,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世事沧桑,令人浩叹,不觉也走了进去."民国之门"与寒舍毗邻,位于武昌蛇山南麓,坐落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博物馆")内,俗称"红楼",1908年筹建,1910年落成.那时天下还"大清",没有"民国",因此它既不叫"民国之门",也不叫"红楼",而是叫"咨议局大楼",一个议事咨询的民意机构,乃清廷为预备君主立宪而在各省所置.  相似文献   

15.
明武宗朱厚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他在位十六年,荒唐的事情做了一箩筐.而其中最荒唐的,要数他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游巡江南时颁行的"禁猪令"了. 据<明实录>记载:"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是岁,仪真丁祀,有司家羊代之."对于这件事情,万历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也有记载:"时武宗南幸,至扬州行在.  相似文献   

16.
越楚 《各界》2008,(5):3
大明一朝至少有两位皇帝,或与乳母,或与准乳母,产生过缠绵悱惻的恋情.   大明一朝至少有两位皇帝,或与乳母,或与准乳母,产生过缠绵悱惻的恋情.……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常的理解是从"积极"的角度给"和谐社会"提供了若干正面的衡量指标,然而这种解读的方式有着潜在的危险它在理论上容易导致对"和谐社会"过高的期待,将"和谐社会"视为完美的社会,进而导致一种新的"乌托邦";它在实践上容易导致为构建"和谐社会"而过分注重道德说教而非法律机制的弊病.因此,对"和谐社会"的"消极"解读,是一种更加务实、有效的方式,它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均能够改变纯粹"积极"解读的弊病,而法律解读正是这种"消极"解读的最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明朝,谁想贵为皇后,就得像今天英语专业考级那样,四六八级逐级过关,一直考过"八级",才有资格母仪天下,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  相似文献   

19.
装聋与作哑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玩了一回"杯酒释兵权"的把戏,便解除了将他黄袍加身的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人的兵权。紧接着,赵匡胤起用张琼担任殿前都虞候这一重要军职,但仅过了两年,这位救过赵匡胤性命、性情耿直的都虞候便遭人诬告,最后被迫在狱中自杀身亡。之后,这一要职由既没有战功也没救过皇帝性命的杨信顶替。  相似文献   

20.
许丹 《各界》2008,17(12)
"黄丝带"本来是一项具有多年历史的美国民间传统,而"5.12"汶川大地震让很多的中国人认识了这个传统.但人们对黄丝带所代表的具体含义还不是太了解,有的说黄丝带是企盼亲人"平安归来",有的说它代表"宽恕",还有人认为是"对军队的拥护",有的则认为它是"反战"的标志……为了帮助人们对黄丝带有更深更正确的认识,本文将讨论这个美国民间传统的起源,发展及它在中国的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