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苏北部队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在东台以北白驹、刘庄之间狮子口胜利会师,打开了苏北抗日斗争的新局面。为了统一指挥华中地区各部队,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任命叶挺为总指挥,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陈毅为副总指挥,赖传珠为参谋长,在叶挺未到任以前,陈毅为代理总指挥。10月下旬,刘少奇从皖东抵达盐城,华中总指挥部于11月如日在盐城正式成立。这时,摆在华中党和军队面前的任务是扩大部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群众工作和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在领导建立和巩固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华中敌后斗争的同时,积极创办华中党校,为培养大批干部,加强根据地的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四○年十月下旬,刘少奇从皖东抵达盐城。经中共中央批准,统帅新四军、八路军一部的华中总指挥部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盐城正式成立,陈毅任代总指挥(总指挥  相似文献   

3.
统一华中军事指挥的问题让刘少奇难以释怀/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大会在海安举行 1940年10月,苏北平原轻风拂面,秋高气爽。 正是在这金秋时节,从华北南下的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抵达苏北盐城,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东进北上部队胜利会师。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师,标志着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开辟苏北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接着便是依托苏北,  相似文献   

4.
百花园     
《湘潮》1998,(2)
皖南事变后刘少奇的一次历险1940年11月,在苏北盐城组建了八路军、新四军华中总指挥部,刘少奇兼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江北各地军民的对敌斗争。皖南事变发生后,刘少奇对皖南新四军的遭遇忧心忡忡。为了打退国民党的猖狂进攻,他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他经常守候在电台旁,向党中央汇报苏北及整个华中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形势,聆听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调动新四军、八路军江北部队,反击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1月9日,国民党军队企图在盐城包围中共中原局领导机关。刘少奇一面指挥部队打击敌人,一面指示译电员将所有记录下来的密码…  相似文献   

5.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随后,新四军和活动于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被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新四军军部机关在后勤方面设供给部、卫生部和军工部。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的反贪污浪费,正应了陈毅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引用的孟子的一句话:"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现在的弱点就是浪费公粮和乱用钱"重建军部后的新四军,既要抵御十几万日伪军的  相似文献   

6.
正1949年4月23日,华东海军司令部在泰州市郊白马庙宣告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在南京笆斗山江面宣布起义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中共秘密党员林遵任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政委赵启民任副政委。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纪念日。其实,早在1940年11月,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代总指挥陈毅、政委胡服(刘少奇)就把组建新四军海防部队  相似文献   

7.
正左右生死力挽狂澜1940年11月10日,刘少奇再次电报中央:为统一华中军事指挥,提议由中央任命陈毅为八路军新四军华中部队总指挥。中央复电:叶挺未过江前,陈毅代理总指挥,以胡服为政委。11月17日,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部成立。胜利带来喜悦振奋,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为常例。11月29日,苏北万余部队分三路攻击曹甸,历18天未下,"消耗甚大"。虽然歼韩德勤部8000余人,我亦伤亡约2000人。刘少奇冷静判断,"急切不能彻底解决"(12月15日),下令撤出(19日)。从战伤比例看,曹甸攻击胜而不败,"杀敌三千,自损八百",自古就是大胜仗;以战止战为义,攻城未下,却使韩德勤蛰伏一隅,无力较量。我苏北所占地域得以稳固,战略上是为打赢。  相似文献   

8.
由张爱革题写书名,姬鹏飞作序,陈毅、陆定一、张震、洪学智、叶飞、陈敏章等领导题词的《崔义田纪念文集》,记录了我国杰出的战伤外科专家、卫生勤务专家、医学教育专家崔义田51年的革命生涯.崔义田,号礼门,辽宁省锦西县人(现葫芦岛市连山区),1906年9月生,1935年毕业于辽宁医学院.1938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新四军后方医院院长、新四军江南和苏北指挥部军医处长、华中新四军和八路军总指挥部军医处长、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卫生部长、华东野战军和华东军区卫生部长、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卫生局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长、  相似文献   

9.
徐南 《党史纵览》2001,(5):33-34
在皖南事变血与火的洗礼中光荣诞生 1941年1月上中旬,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大部牺牲、被俘或失散,仅2000余人突出重围。 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而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随后将华中各地新四军部队9万余人改编成七个师,继续在华中敌后广大战场坚持抗日斗争。3月17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华中部队的日益扩大,如何解决华中统一指挥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现在这一地区的部队,除鄂豫边地区有多支游击队外,豫东有彭雪枫部新四军第六支队,皖东有张云逸部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和游击纵队,泰州、江都地区有新四军挺进纵队、新四军苏皖支队,皖东北有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这些部队分散在各个地区,独立活动,相互间很少有配合。已南下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还习惯于听从八路军总部指挥,不大乐意受中原局的节制。已进到江北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还属江南指挥部建制,归陈毅直接指挥。如何把这些部队…  相似文献   

11.
1940年11月中旬 ,刘少奇主持在江苏海安成立了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及区、县抗日民主政权。日伪闻此 ,胆战心惊 ,除在军事上进行“扫荡”外 ,还在经济上对根据地严密封锁 ,发行大量的“军用券”、“华兴券”等伪币到根据地掠夺。刘少奇、陈毅等决定迅速筹建苏北(后改苏中)根据地银行和印钞厂 ,发行自己的货币 ,发展根据地经济 ,由刘少奇定名为“江淮银行”。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发生后 ,在苏北盐城以华中总指挥部为基础 ,重建新四军军部 ,之后 ,苏北财政经济部加速筹建江淮银行。在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的领导支持下 ,1941…  相似文献   

12.
曹天生 《世纪桥》2005,(8):44-47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将反共重心由华北转到华中。先是命令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全部开到长江以南指定的狭小地区,企图割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便于各个击破。在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斗争以后.1940年10月19日,又由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发出诰电,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全部开到灾情、敌情并重的黄河以北.欲陷八路军、新四军于绝境,并调兵遣将,在皖南集中了7个师8万余人的  相似文献   

13.
正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少奇奉党中央之命,于1940年10月31日从皖东来到苏北盐阜区东沟,直到1942年3月19日从羊寨离开盐阜区回到延安,前后同盐阜区人民共同生活、战斗了1年零4个月20天,在当地留下了一段佳话。让抗日根据地老百姓安居乐业1940年10月10日,由黄克诚率领南下的八路军第5纵队与陈毅率领北上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盐城以南的东台白驹镇会师。当时,刚在苏北立足的新四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部南下,策应新四军一部北上,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一项英明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实现,沟通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消灭新四军和把八路军限死在华北的阴谋,对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过皖南事变腥风血雨的洗礼,新四军在苏北盐城重建军部,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从此,新四军重整雄风,奋战在大江南北。 陈毅在戎马倥偬中不仅团结了大批从上海等地来到根据地的文化人,而且同新安旅行团的小同志们结成了革命的“忘年交”,在苏北、在华东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6.
冯晓蔚 《世纪桥》2005,(11):50-54
刘少奇说:“中央调我回延安,我走 了没有问题,在饶漱石同志,陈军长领 导下,许多同志一定能团结一致,努力 工作。”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 布命令: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 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刘少奇为政  相似文献   

17.
<正>我军一代名将张震,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先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和四师第十一旅旅长,相继辅佐彭雪枫、张爱萍驰骋淮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参与了党领导的敌后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副参谋长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协助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挥戈华东战场,参与指挥了从宿北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一系列  相似文献   

18.
(续上期)向陈毅自请撤职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国共双方签订的停战协定,悍然发动了内战。江渭清和他所属的苏浙军区部队渡江北撤,来到苏中地区,投入了解放战争。这时,华中局改组成华东局,与新四军军部一道,在陈毅率领下北移山东。华中苏皖地区成立了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并将留在华中的新四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粟裕、谭震林分任司令、政委,江渭清所在的六纵队恢复了新四军六师番号,谭震林兼任师长、政委,王必成、江渭清分别任副师长、副政委。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刚刚恢复的六师投入了其中的五次战斗。五战皆捷。歼…  相似文献   

19.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分别在华北和华中敌后作战。随着日寇扩大侵略及其打通南北战场的推进,以敌后为主要作战区域的八路军与新四军也有了实现战略连通的必要和机会。经过规划和争取,首先在苏皖地区实现了线的连通。再经过扩展,终于在抗战胜利前夕实现了八路军、新四军由线及面的连通。发展苏北和发展河南的战略举措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八路军、新四军的连通,对于中共的抗战布局和整个抗战的结果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峻 《世纪风采》2024,(3):18-21
<正>陈毅是新四军的卓越组织者、领导者之一。他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路线,在敌伪顽夹击下坚持抗战,发展敌后游击战争,辗转大江南北,亲历了新四军挺进敌后英勇奋战、经受考验成长壮大的艰难岁月,有力推动了华中抗日武装和根据地的大发展。在此期间,于行军作战、紧张工作之余,陈毅心有所感、发为歌吟,通过写作诗词反映新四军艰苦卓绝的征战历程。从陈毅的抗战诗词中,可以看出新四军听党指挥、英勇顽强、艰苦奋斗、致力团结的鲜明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