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忘记了从什么地方,读到过一支歌的名字,歌名叫做《享受你自己》。我不曾听过这支歌,却执拗地认为,歌子唱的一定是关于女性。“享受”一词让我想起“欣赏”一词,欣赏自己的过程也是享受自己的过程吧。自赏意识原本是不分男女的。我常常感到,懂得欣赏自己,并敢于公开这欣赏的人,实在是可爱的。当你面对情窦初开的少女,这少女坦率地向你宣布“我长得多好看”时,你觉得她是可爱的;当年轻的女同事自信地对你说,因为她的到来,办公室的男人们变得整洁了,你觉得她是可爱的;当一个母亲幸福地告诉你,她的家庭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时,你觉得她是可爱的。  相似文献   

2.
笑看年龄     
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小孩看到正在劳作的大人时,羡慕地说:“大人多好呀,什么都可以自己做主。”可是,当大人看到正在玩耍的小孩时,也感慨道:“小孩多好啊,什么都不用自己做主”。  相似文献   

3.
乐朋 《同舟共进》2009,(3):35-35
1982年元旦,《新民晚报》复刊。身为总编的林放,兴奋地拿起一份散着油墨香的复刊号报纸。当他读到自己所撰的《复刊的话》时,却霍然起身,勃然大怒:原来报上把“为民分忧,与民同乐”中的“民”字改为“国”字,成了“为国分忧,与民同乐”。  相似文献   

4.
李杰 《中国保安》2012,(11):61-61
在公司组织的学习“第三届全国优秀保安员”先进事迹活动中,我读到一篇名为《张梅生: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的文章,感触特别大,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明白能否做出成绩不在于职业,而在于人。  相似文献   

5.
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 很早了,我是从一部苏联小说上读到这个名字的。那时候“阿尔巴特街”在我心目中仅是一个文学上的概念,但这个概念的确在我脑海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在一些有关的资料上又陆陆续续地读到了一些有关这条街的介绍,在心目中,阿尔巴特街几乎成了一种象征、一种变量、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学与艺术的长廊。 下午,当我们终于站在阿尔巴特街的街口时,心中仍有很多的恍然,这就是阿尔巴特街么?是的,这就是阿尔巴特街,莫斯科的阿尔巴特街。阿尔巴特街是一条步行街。从步行的感觉上说,它大约有一两公里长…  相似文献   

6.
我爱好读报,因从事保安工作的原因,常常关注一些关于保安方面的新闻。连日来,每当我读到一些关于保安人员打人事件的报道时,我的心总在叫痛,为自己从事的保安职业叫痛,为全国的保安员叫痛。因为这些打人的所谓“保安”并不是正规派驻的保安人员,不是规范称谓上的保安,应界定为“黑保安”,是这些“黑保安”让我们正规保安背上了“黑锅”。保安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作为公安机关的有益补充,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当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保安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非法保安穿着形形色色的服装,行使着保安的职责,我们习惯上都称之为“保安…  相似文献   

7.
与周恩来总理的一段相处张申府在《周恩来选集》下卷《论知识分子问题》一文中,总理谈到了自己的入党问题。他说:“我感谢刘清扬和张申府,是他们两人介绍我入党的。”读到这段文字,心情十分激动,回首往事,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这还得从认识总理说起...  相似文献   

8.
学会……     
学会战胜自己 有次夜读,读到一句警句“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感到很费解,琢磨了很久.才稍微明白其中之要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六年多以前,读到一则思想评论,那篇文章的作者对“长官意志”一词进行他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见解有独到之处,诚为一家之言。当时,我觉得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还可以作另一种分析,于是写下了不短也不长的一些意见。其后,因为对这个词儿的议论戛然而止,我就将它束之高阁了。  相似文献   

10.
云达忠 《友声》2009,(Z1):8-8
<正>1949年10月1日那天,我正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所大学念书,距我告别中国仅仅4个月。当我读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大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消息时,我不禁在我小小的宿舍里同样喊起来。在结束了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后,我相信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衍太太遗风     
衍太太遗风奚川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琐记》中写到一位被称为“衍太太”的女人。当还是儿童的“我”走进她家时,衍太太便将她和男人正看的一本书塞给“我”。“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象。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成年的读者读到这...  相似文献   

12.
我从小读书深受表哥的影响,以古今文学名著为主。那个时候差不多能够读到的书,也基本上都是文学类的(文学是那个时期的主流,作家最吃香,连年轻人找对象都强调自己“爱好文学”)。由于借阅图书往往催得紧,书读得也快,我读书快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倒逼机制”所致。  相似文献   

13.
此文写于2004年秋,一直没有能够发表。现在新的“信访条例”已经颁布实施,不知从效果看,是取代了还是包容了这一个原本于法无据的变通举措。当时我读到这条新闻,带着偶然性,因为是在街头阅报栏浏览所及,后来有没有关于这个“点”的后续报道,就不得而知了。时过境迁,这篇拙文当已不再有一定不能发表的理由了,是不是?  相似文献   

14.
李婧 《中国保安》2012,(19):53-54
2011年之于我是迷茫的一年。刚入保安行业的新鲜感逐渐消逝,随之而来的是对前途的迷茫。直至在《中国保安》杂志里读到了这篇文章——《护卫社区的“娘子军”》,才让我眼前豁然一亮。文中讲述的是一支女子保安队凭着一份执着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事迹。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四十七岁,与共和国同龄。 我长在红旗下。三年自然灾害时代我懂了饿,十年动乱我也迷惘过。我插过队,作过工。1978我考入大学,从本科生读到研究生,尔后出国作博士、博士后。十余年寒窗苦读、研究,我如今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16.
我们家以前很穷,我父亲读书读到小学毕业,毕业以后就开始参加革命。1937年"七七事变"的时候,他就开始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做了很多工作。1944年,他在当时的诸北边区当边区区长。后来担任《时事简讯》的社长。我  相似文献   

17.
当我在报纸上读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时,感到非常亲切。现在全国上下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也在为建设和谐社区而积极工作。我认为:“八荣八耻”正是构建和谐小区的基础。我们居民区党总支要在小区里大力宏扬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组织居民逐字逐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力求形成“户户学、楼楼学”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继去年8月7日北戴河讲话,提出“四个同等重要”后,今年4月28日,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又一次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从治党治国的高度,精辟阐明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并用“五点希望”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努力方向。当我读到这个讲话,心中想到唐人的一句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因为,这个讲话,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来得非常及时。……  相似文献   

19.
“弹指一挥间”。当我在自己的电子信箱看到为庆祝重庆直辖10年而发来的“我看人大这十年”的征文约稿信函及读到重庆人大报刊报道的相关消息之后,便亟不可待地翻出了1989年以来我在重庆人大报刊发表的所有文章的原件。细细一数,居然有三十余篇之多。而且,其中有二十五篇文章是在重庆直辖后的这10年间发表的。这就是说,仅重庆直辖后的十年间,我在该市人大常委会主办的《公民导刊》和《公民报》发表的文章就多达二十五篇啊!很快,我从中找出了重庆直辖后最早发表自己文章的那期《公民导刊》和《公民报》。哦,导刊是1999年第5期,我发表的是在该期“公民视野”栏目的《世纪之交要正确对待工作压力》一文。报纸稍早一些,是1998年11月24日发表在头版“直言快语”栏目的《“开门立法”好!》。当时,虽然重庆直辖才一、两年,但对比重庆直辖前后市人大常委会所办的一报一刊,从其变化中既可看到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一些变化,又可感觉到整个重庆市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超越     
李平 《中国减灾》2005,(7):55-55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这句话,从我读到它的那天起就一直撼动着我的心旌,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并不懂得它的含义。后来,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唐山大地震前,在唐山的一所小学里,一年级的班中有一对龙凤胎姐弟,聪明漂亮的姐姐是班长,健壮憨厚的弟弟总是面带笑容。当大地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