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政瞭望》2005,(5):7-7
教育乱收费的种种乱相,对学校掌权者的腐蚀是不言自明的。仅仅从各地民众缴纳高昂的择校费却得不到一张正式发票,以及凡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收费听证会重点校代表均不参加这一类现实,就足以说明教育乱收费的黑洞深不可测。为什么政府改造薄弱校的口号少见行动,而扶持重点校的制度却日渐牢固,只要从重点校通过贿赂有权者(即有权者子女进重点校的费用可以减免)从而达到共赢的结果,就不难看出目前“治乱”政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求贤》2010,(3):11-12
天津市财经职专是一所省部级重点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育才的质量意识,自觉丰富“强化内涵建设,提升职教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载体.下大力量查找工作的薄弱环节.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进整改.学校全面建设得到巩固.加快了“人才高地”构筑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关于孩子“零花钱”的问题,是家庭和学校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以什么方式满足孩子的要求,怎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怎样帮助孩子支配手中的“零花钱”,则是当代家长、教师所面临的更现实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考中反映的许多问题,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固然有考试中的问题、教育中的问题,但根本原因是竞争。竞争的根源是差别,如“三大差别”,重点校与非重点校、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差别等。高考竞争的实质是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与物质待遇,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智育范围内的事。 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个合理的社会分工,起码现阶段不可能人人都上大学。考试是国家或社会处理竞争的一种方法。利用人们想为社会做较大贡献、想争取更高社会地位与物质待遇的愿望,通过科学的考试,激励青少年学习国家规定的内容,选拔优秀新生,这就是高考。这是社会赋予它的作用。因此,高考的改革,不是教育自身能解决得了的。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学的第一堂课上,我请学生们讨论一个问题:究竟是不是父母生了孩子。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地肯定:当然是父母生了孩子。从生物学的角度,先有父母后有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文化人类学却偏偏要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即:是孩子“生”了父母。试想,在孩子卅生之前,一个人身上哪里有父亲或母亲的身份?只有等孩子降临人世,男人和女人才成了父母。也就是说,是孩子赋予了男人或女人父亲或母亲的角色意义。因而才说,没有孩子就没有父母。  相似文献   

6.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17):70-70
未必 在公交车上听到一大约8到9岁的男孩对旁边的小女孩说:“谁说不能预测未来,至少我能知道以后我的孩子姓什么,可是你就不同了,你的孩子姓什么还是未知数呢!”那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大声回了一句:“哼哼,那是!但是,我的孩子肯定是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就未必了哟!”  相似文献   

7.
画中有话     
《党员干部之友》2010,(7):60-60
人无德不立,医无德不成。 常州一位市民近日在一家医院给孩子看病,仅花了一毛钱,孩子的病就痊愈了。病人家属称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处方”。“一毛钱处方”无关医术。更非“艺高人胆大”,而是“上医之境”。但日前,随着卫生事业泛市场化,在一些地方,“对症下药”的良好医德已被“回扣开药”渐渐取代,很多医生沦为“利本位下”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8.
蒋子龙 《学习导报》2012,(17):47-47
现代人有“两拼”:少数有钱有势的“拼爹”,其余的大部分人都在拼孩子,其名为:“不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有带着孩子到处花高价~b〉-J的“分数爹妈”,有奉行“棍棒政策,军事化管理”的“中国狼爸”,有督促孩子学习力不从心,无奈之下报警求助公安局的“窝囊爹娘”……“起跑”得可谓费尽心机、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9.
蒋子龙 《新湘评论》2012,(17):47-47
现代人有“两拼”:少数有钱有势的“拼爹”,其余的大部分人都在拼孩子,其名为:“不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有带着孩子到处花高价~b〉-J的“分数爹妈”,有奉行“棍棒政策,军事化管理”的“中国狼爸”,有督促孩子学习力不从心,无奈之下报警求助公安局的“窝囊爹娘”……“起跑”得可谓费尽心机、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10.
根据习惯,大人管教孩子,火气上来,“打打耳光”是常有的事。据说,这是疼爱孩子的表现。现在的大人儿时曾这样被“疼”,长大当了父母也便这样去“疼”孩子。 据说,现在这种习惯已受到了挑战,孩子们对这种“疼”法提出了抗议。有消息称,前不久,英国有100名小孩子到首相布莱尔官邸前游行,要求当局禁止家长以打耳光的方式惩罚孩子。这次游行是由于英国政府对这种管教方式的长期认可引起的。英国曾于 1860年立法允许家长掌掴孩子,近一个半世纪以后,这种方式仍未从法律上被禁止,这就难怪孩子们在忍无可忍之后上街游行了。 直…  相似文献   

11.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4,(24):13-13
“彻底崩溃了,每天要带孩子读这个’明白卡’,一直到月底,还要和孩子一起背过。孩子连字都还认不全,可怜我一把年纪了还要背如此多的东西……” 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在一个微信群里抱怨。从她上传的照片可以看到,一张4A纸上,写明是某某省会城市(为创建某项先进荣誉)推出的“某某工作明白卡”,卡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这项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将会怎样检查。  相似文献   

12.
“我孩子今年4岁了,可不可以开始学习音乐?”“4岁的孩子,听觉、语言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可以学习音乐了,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啊。但不能再小了,太小的孩子如果学习钢琴力度不够,手指的跨度也不够。只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还很短,主要是让孩子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简简 《党课》2011,(2):85-86
3—5岁:上早教理财课 3岁的孩子能够知道“买”是怎么一件事;4岁孩子能够辨认出不同钞票的面值;6岁的孩子懂得将不同币值的钞票累加出他想要的那个数字,这就是理财。  相似文献   

14.
《求贤》2006,(7):I0007-I0007
华杰中学是河东区教育局直属的区级重点校的精品校。坐落在河东区七纬路80号,交通四通八达。现有22个教学班,1000名学生,100名教职工。美丽的校园、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一流的管理、优良的校风、过硬的教学质量,为创办市级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资中筠 《廉政瞭望》2012,(22):47-47
一篇在山东报纸上反复转载的回忆文章提到:“莫言当兵走的时候,有乡亲在街上大骂:‘贫下中农的孩子当不了兵,竟然让一个老中农的孩子当了兵!这是什么世道?阶级斗争还搞不搞了?'”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5):111-112
读者来信:我是一个党务工作者,经常阅读《党课》,受益匪浅。今特意致信“三T公司”,请帮我拿个主意。我的孩子正面临高考,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估计上大学本科没有问题。现在有亲戚、朋友劝我,让孩子出国留学,到国外去读大学。  相似文献   

17.
他这样对待票子、孩子——记共产党员杨小忙□刘小虎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有的人看重票子,有的人看重孩子。而被中共晋城市委授予“共产党员标兵”称号的杨小忙,却是这样对待票子、孩子的。杨小忙是晋城市城区西关振兴水泥厂的厂长、党支部书记。要说钱,他不能说没有。...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20):76-78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早教班、兴趣班、特长班,恨不得他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是,学龄前儿童真的需要精通这么多的才艺吗?精通更多才艺就能保证孩子未来的成功吗?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2,(3):112-113
替你分忧 【求助记录】我的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虽然聪明,但很贪玩,在学习上缺少主动性,成绩难有较大提高。为此,我们做家长的很着急,不管怎样催促、批评,这孩子就是听不进去,要么项嘴,要么不理睬。今求助“三T公司”的有关专家,就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给些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3,(24):75-78
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很多人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在不知不觉中就“溺爱”了孩子。“溺”,即“淹没”的意思,如果父母的爱横溢泛滥起来,也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以下十种溺爱,你有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