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天"和"天理"是朱熹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宇宙之天、主宰之天、天理之天"是朱熹之天的三层含义,"理、气与天命之性"是朱熹天理观的主要内容,追寻大学之道是朱熹天理观的价值取向。朱熹的天理论秉承程颐,并在其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使之更加严密、精致、深刻,是作为理学代表的朱熹思想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理气关系是朱熹哲学体系中基本的一对关系,包括了理气相依相离,理本气末,理气先后,理为气主,形上形下,理气体用及理气神化动静等问题。这些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要了解理气神化动静,就必须从广阔的背景上来全面地了解理气相互关系的诸环节。 一、理气关系的诸环节 1、理气离合。首先,在朱熹看来,理气是浑然一体而不是两体对立的。他说:“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语类》卷1)“理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理亦无挂搭处。”(同上)在这里,理、气作为说明宇宙自然界一切现象的基本范畴是互相…  相似文献   

3.
朱熹在理气论的基础上构建其宗教思想体系。他以"理"、"天理"来重新解释孔孟所信仰的"天"与"天命",并将体行天道、成为"圣人",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他又用"气"之聚散变化来说明人的生死和鬼神问题,使儒学(包括其鬼神说)成功实现了一次由粗糙向精致的转变。朱子的宗教思想是儒家反对佛、道的有力武器,对维护儒学的至尊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切己体察"是朱熹一向推重、倡导的经典解读方法.其所谓"切己体察",具体内涵有三:第一,读者"须是将身心做根柢";第二,读者凭借经典所涵之"理"解经;第三,读者依靠自身经验来体味经典之义理.其实这就是经典解读的三条进路.在朱熹看来,以切己体察之法解读经典,能取得"知得深"、"信得笃"等解释学效果.朱熹所倡导的切己体察法,对后世一些学人形成崇实黜虚之学术精神起到了良好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理本论创始于二程,但二程并没有解答理为气之本和理为性之本的所以然,这构成了理本论的待解之题。胡宏在继承二程本体论的基础上,将《易》之太极与形上之道互诠,为道气本体论提供了新思路。但在性本论的统摄下,胡宏更侧重于发明性对于气、理的本源地位,相比于二程以理为核心的理本论,二者呈现出同归而异趣的面相。而朱子则在诠释《太极图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二程“未尝为一偏”的动静转化之理分殊为“动之理”与“静之理”,论证了理何以为气之本的问题。同时,朱子又以周敦颐《通书》对继善成性的划分为据,论证了理在先、性在后之说。相比于胡宏性本论,朱子则实现了对二程理本论的继承与超越,系统地证成了理本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总体上讲固然是贱商抑商,但是商人的身份地位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进步,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唐宋时期商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商人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熹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充分地体现了他的理学思想。从世界观和伦理学角度来分析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理”的思想,从中窥探他对“四书”中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熹之先天象数学尽管承袭于邵雍之数学体系,但与邵雍之体系相比,其先天学体系显然有大突破。可以说,其突破主要体现在,以邵雍之先天象数学为基础,朱熹对其做了调整和扩展,使其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成功构建属于自己的先天象数学体系。而在这些调整与扩展中,对先天象数易图的改造则是其最大的特色,也是朱熹最着功夫处。本文探悉了朱熹对河图洛书、太极、伏羲四图所做的改造和调整,并于文末得出朱熹其改造先天易图是其“以理观易”思维的明确体现,其旨归无非是“以易证理”,最终建构更加完善的理本论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书法在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本文从书法艺术理论中"气"范畴的角度,对"气"做了各个层次和方位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贱民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几乎都存在的特定社会群体,在我国传统法律中,对于良贱区分的确立和维护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清朝的"开豁贱籍"政策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推动了历史进步,为贱民获得人身自由,争取相对平等的生存权利奠定了基础.但是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等级制度及其观念,决定贱民不会因几纸诏令而得解放,削除贱籍令不可能得到认真的贯彻,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试从"开豁贱籍"的过程、内容、原因来分析这一政策对于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资化源学说是祖国医学理伦全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资其化源"首见于<内经>,与易学思想、五运六气学说密切相关.历代箕家不断探索发挥,使资化源理论的内容由抽象到具体,由零散到集中,进而形成一个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的学说体系,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熹的思想体系可谓博大精深。这个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理气学说、心性学说和修养学说。每个部分都由大量的范畴组合而成。朱熹通过对这些范畴的严密论证,把以往理学家的思想成果充分地吸收进来了。尤其是他对仁的独特理解,不仅把天人打成了一片,而且将其体系的三个部分融为了一体。朱熹思想中的人文主义精神,集中表现在他对人文理性的弘扬上。在朱熹那里,整个人生都要求在理性的观照下自觉地展开,而儒家的仁学价值就是这个人文理性的实质和核心。朱熹论仁可谓独具匠心,概括起来有四个要点:仁是爱之理,仁是心之德,仁乃天地生物之心,仁包四德。如果进一步归纳,后两个要点都可以包含在第二个要点之中,因此,朱熹对仁的理解最后便归结为一个命题,即“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其伦理学价值就在于为我们规划了人生理想的四维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向来追求"修齐治平""平治天下",在浩如烟海的国学典籍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朱文公政训》阐明了一代理学大师朱熹的为官思想和政治主张。其中,期望官员能够立大志、在治国理政中不尚空谈,分清条理主次,临民以宽、待士以礼、驭吏以严,宽严相济、办事讲求效率以及防患于未然等思想,可对今天的领导干部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可为领导干部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朱熹继承程颐讲“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强调涵养与穷理相互贯通,并且认为涵养为穷理之本。然而,朱熹之后,宗朱派把涵养与穷理分别开来,只讲朱熹以穷理为主而讳言涵养,并以此区别于陆学;王阳明以为朱熹早年、中年主于穷理、晚年主于涵养而同于陆学,撰《朱子晚年定论》,同时又斥朱熹格物穷理是“析心与理而为二”。对此,清代朱子学家朱止泉著《朱子圣学考略》,通过对朱熹一生为学以居敬涵养为主的分析,建构朱熹的涵养论,强调朱熹“以主敬涵养为先”,“始之以涵养始,终之以涵养终”,并且认为朱熹的涵养由于与穷理相互贯通,而不同于陆王,高于陆王,为孔孟正脉。这一观点,对于今天研究朱子学及其与陆王的异同,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人民主体思想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赋予了"人民主体"思想新的内涵,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十九大上再次强调这个发展思想,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取向。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也体现出历代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并在推进"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这一思想对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熹解《论语》"克己复礼",其重要之处不止在于将"克"训为"胜",而更在于他晚年强调克己与复礼的密切联系,既反对只讲克己不讲复礼,又不赞同只讲复礼不讲克己。就其将"克"训为"胜"而言,朱熹与孔安国讲"身能反礼"以及杨简将"克"训为"能",只是文字上的差别,并非义理上的对立。强调克己与复礼的密切联系,对于理解朱熹的解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事不再理从渊源上看,包含诉讼系属和既决案件效力两方面的内容,其价值目标是为了避免矛盾判决和提高诉讼效率,其内涵是清楚的,实践中"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和"二事不再理"的例外往往交织在一起,导致了问题的复杂.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有助于把握"一事"的标准进而正确处理一事不再理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从中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及生态文明建设对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其在国内外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与以前主要在外交层面谈论中国方案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次在社会制度层面谈论中国方案."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可简称为"中国制度方案",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治国理政新实践、凝练和升华中国经验的理性自觉,是中国对世界现代制度文明做出新贡献的宣示.认清中国制度方案的优势和特色,把握中国制度方案的历史轨迹和未来发展,要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挖掘和构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实践、中国价值的政治话语.作为理念、制度与策略三维统一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制度方案的内生性基因,在中国制度框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理解中国制度方案内在逻辑机理不可缺失的重要视角和重要概念.要高度重视和深入挖掘统一战线在构建中国政治话语范式中的功能与价值,树立和强化"从国家全局把握统一战线、从统一战线视角认识中国"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朱熹则是儒家自孔子以后的又一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学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创新,他对儒家思想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心性关系、涵养工夫的阐述使得儒学理论体系更加丰富。朱熹认为通过"格物致知"与"主敬"的涵养工夫,能够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水平和精神境界,由此躬行于外,就可以改变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