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逐渐增大,造成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缓解就业压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面对危机,工会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完善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深入推进就业援助服务,以缓解金融危机对职工就业产生的冲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孙大光 《侨园》2009,(1):26-2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广东调研时强调,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都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协调,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努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社会价值的重要创造者,随着高校扩招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多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总的来说可分为三种类型:宏观调控政策,基层就业与创业扶持政策,就业准入与派遣接收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国外就业政策的研究来提出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3,(8)
面对严峻的就业局面,结合本省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各地制定了促进就业的新思路。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重大变化是,就业率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领跑者”,促进就业成为各地各级政府的首要工作。为此,各地普遍强化了促进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尤其是一些省市的一些行之有效的促进就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农转非"降温是国家政策调整的结果,更多的是农村经济发展利益增多驱动的结果,还源于就业形势和就业派遣方式的变化。"降温"在减轻公安部门和学校工作负担、引导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也要看到"降温"也给高校农村生源毕业生在求职心态、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稳定性等方面带来负面效应。国家、各级政府、高校和农村大学生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降温"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马永辉 《学理论》2012,(18):40-41
当前,提出加强新疆基层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提高民族地区基层科技素质的一般政策,它更有各级政府通过政策调整,搭建族际正常交往平台,提高各民族对政府的信任度,增强国家大局意识的政治价值;有促进各民族互学共进,增加收入、就业的经济价值,还在科技文化吸引力下自觉增进交往和互信,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和民族关系和谐的社会价值,是新形势下促进共同发展和新疆民族关系和谐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发展创业经济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任务的必要前提,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根本途径,有利于扩大就业以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我国现行创业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缺陷为创业政策缺乏整体协调性、政策取向核心不突出、缺乏灵活性。加快推进创业型经济发展扩内需保民生,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培养和提高公民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完善创业型经济发展政策法律体系;要对教育培训结构和体系进行研究与反思;重视引导和扶持农民创业经济发展;制订实现创新、创业、就业协调发展的创业专项计划;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为创业型经济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大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8.
就业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民生之本。在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新增就业群体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城镇失业职工再就业压力大等。解决我国的就业难题只依靠市场机制治理是很不现实的,政府有义务承担起扩大就业、减缓失业压力的责任。财税政策作为我国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扩大充分就业、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等重要职能,对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镇弱势群体就业的社区支持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帮助城镇弱势群体就业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城镇社区是弱势群体在空间上的沉积点,实践证明政府制定帮扶政策借助社区这一平台可以较好地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性地促进社区就业,挖掘社区就业岗位;利用社区平台重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渠道,完善政策决策机制;健全和完善以社区为平台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扶持社区自治组织建设,重视非政府组织建设,激发社区活力;完善社会福利政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失业问题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失业现象也相当严重,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的主要因素。从我国劳动状况的实际出发,以现代统计方法为手段,对新时期我国失业问题的形势、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促进就业的发展战略和就业政策,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