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后恢复与重建过程中,都离不开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各类援助。但援助的物资总是稀缺的,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受灾者的需求。这就存在一个重要问题,救灾物资是如何分配的,以及哪些群体更容易受益。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物资的分配情况与灾民的需求程度是相对应的,需求最迫切的人群,所获得的资源更多,这被称之为"相对需求分配法则";另一种说法认为,救灾物资的分配与灾民争取资源的能力相关,有更好条件争取资源的灾民,恢复与重建过程中,都离社会提供的各类援助  相似文献   

2.
《黄埔》2009,(5):4-4
“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南部造成重大灾情后,祖国大陆各界迅速纷纷捐款并提供救援物资。8月18日上午9时,“援助台湾灾区物资启运仪式”在北京首都机场举行。根据台湾方面提供的需求,祖国大陆方面紧急筹集的又一批救灾物资从北京出发,搭乘专机直接运抵高雄。  相似文献   

3.
刘愿 《中国民政》2013,(6):59-59
福建省将乐县民政局五条措施做好汛期防灾备灾工作。一是完善机制。完善《将乐县民政局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将工作人员按照综合协调、后勤物资保障、灾民安置转移、灾情核查进行分工安排,明确工作职责和主要负责人。二是加强值班。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并公布值班电话。三是物资储备。加强县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点的救灾物资的配备,实行动态管理,明确保障职责。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出台救灾应急预案近日,天津市民政局制定出台《天津市灾民救助工作应急预案》。天津市建立起“灾民救助物资储备制度”,建成市救灾物资储备站这一市级指定救灾物资仓储设施,主要负责天津市灾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和调拨。与此同时,天津市还建立起区、县级或区域性的救灾物资储备点,接受统一调度。天津市各区、县民政局都建立本行政区域重点防控区、安置受灾群众的场所,根据本地区成灾规律、人口密度、地理环境等情况,按街道、乡镇、社区或村行政区域,分级规划和设定安置场所,划定疏散转移路线。此外,各区、县还设定乡、村、户等对口…  相似文献   

5.
龚卫国  ;贺正楚 《求索》2008,(9):18-20
赈灾物资筹集是赈灾物资管理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赈灾物资筹集是政府应对灾情而依法对灾区进行赈灾所需物资的筹措,其实质是政府调动物质资源,按照赈灾活动的需要,为灾区提供经济支持,目前,赈灾物资的主要筹集方式包括调用防灾储备物资、征收征用救灾物资、紧急扩产救灾物资、赈灾物资市场化采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赈灾物资的筹集应采取市场化取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统一战线》2008,(4):33-33
广西自治区侨联、广西华商会在桂林市举行赈灾物品捐赠仪式。此次捐赠的赈灾物资(大米16000斤、药品10000元)主要用于援助桂林市的荔浦、兴安、资源等六个县受灾严重的归侨侨眷和灾民。  相似文献   

7.
广西富川县民政局推行“三规范一公开”工作方法,确保各项民政资金使用公开、公平、公正。“三规范”即:一是规范救灾、低保款物的使用方向。合理分配救灾救济资金,避免个人独断、随意、平均分配和优亲厚友现象发生:严禁挤占、挪用和擅自扩大救灾款物使用范围。二是规范救灾救济物资的采购和管理。规范救灾物资采购,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管理,严格执行出入库管理和物资台帐制度。三是规范救灾救济、低保款物的审批发放程序。  相似文献   

8.
灾情就是动员,群众的生产生活大于天! “灾情就是动员,灾情就是命令,群众的生产生活大于天!”县委书记杨程在全县抗灾救灾工作紧急会议上说。为确保“不饿死一人,不冻死一人”,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抗灾救灾工作指挥协调领导小组,建立灾情报告制度,并多次召开抗灾救灾工作紧急会议,及时作出安排部署。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广大干部群众并肩作战。灾区上下联动,各相关部门分丁配合,群策群力,速调集人力和救灾物资,紧急下拨应急款采购大米、面粉、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确保每个灾民都有饭吃和生活不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舒顶明 《中国减灾》2004,(11):49-49
建立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是一项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来服务于救灾工作的系统工程,在宏观上,国家应做出具体决策;在微观上,民政部门应制定具体政策。要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和规范备灾工作的行政职能。要建立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首要的是规范和明确备灾工作的职能,今年初国家建立了专司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的“备灾处”,并明确了行政职能。但在省以下就不一样了。从实际工作情况看,备灾工作的职能不明确,具体工作做起来就缺乏力度。应解决救灾物资品种单一问题。救灾物资的储备,是实施紧急救助、安置灾民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今后将加速构建救灾物资储备机制,在完成储备库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物资储备规划,充实储备物资,丰富物资种类,进一步发挥好救灾储备制度的备灾功能。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对灾民群众进行转移安置是救灾工作的重点,救灾物资储备机制的完备直接关系到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高低。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灾害发生的特点也各异,民政部要求各级政府出台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物资仓储中心,确保受灾群众在24小时内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并将重大灾情在24小时内上报。目前,民政部已在全国设立了8个中央级救灾…  相似文献   

11.
宋代富民与灾荒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勋 《思想战线》2004,30(6):96-102
宋代是我国古代灾荒救济较多的时代 ,其中富民参与灾荒救济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富民在灾荒救济中提供大量物资的同时 ,还在平抑物价、安置灾民、救灾物资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尽管富民参与宋代社会的灾荒救济有自愿及非自愿的差别 ,但他们广泛参与宋代灾荒救济这一事实表明 :富民已成为唐宋社会经济关系的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中间层和稳定层 ,富民对唐宋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2010年以来,重庆市长寿区积极开展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从1个区级中心储备库拓展到6个镇级储备室,基本形成了“一库六室”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探索出一条仓库储备与协议储备相结合的物资互补供给机制,提高了该区救灾物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时下,在各种救灾活动中,不少地方的涉农部门把救灾物资直接让利销售给灾民,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使灾民真正获‘喇”。湖北老河口市的有关农资部门就是这样做的。1996年8月上旬,湖北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水灾,老河口市的不少涉农部门将几十吨充满爱心的化肥用车船直接送到谷城县以优惠价销售给灾区温坪村农民,使灾民很快将救灾农资投入使用。然而,在我们为“救灾让利”而欢呼的同时,有些地方却发生了让人极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据了解,“救灾让利”物资大都由灾区的农资公司、供销社、农技站等农资部门持当地政府出具的灾情介绍…  相似文献   

14.
民政部推行救灾工作分级负责管理体制已逾3年,有必要检视儿年来的工作情况,研究在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完善改革成果。一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对救灾资金的分级负担。几年来,我们首先从解决核心问题入手,积极推动各地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列支救灾资金;同时.大力加强农村救灾扶贫储金会、储粮会等基层救灾互助组织的建设,探索建立新型的救灾工作社会化工作体系和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1996年全年各方面投入灾民生活救济款(含物资折款)共计近75亿元,其中,…  相似文献   

15.
优化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8年我国建立起国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以来,救灾过程中面临的救灾物资短缺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不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我国救灾应急物资储备面临新的考验,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表明救灾物资储备还是我国应急救灾体系中的薄弱一环,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即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的活动必须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争取企业主的支持,提倡“小型、业余、分散”。我们认为,这一说法有弊端: 第一,这种提法容易引起误导,淡化党员的党性观念  相似文献   

17.
齐瑜 《中国减灾》2005,(8):52-52
建立灾民受损专家评估机制是救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北京市灾害救济工作围绕建立“三制(灾情信息管理制度、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灾民救助卡管理制度)、一案(灾民救助工作预案)、一评估(灾民受损专家评估)”机制不断创新完善,全市积极推动救灾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为了提高灾情核实、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北京市民政局借助  相似文献   

18.
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是灾害应急救助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和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为加快湖北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我们对全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我们对全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牧灾物资储备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每当灾难发生,世界各地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会立刻采取行动,救援人员与志愿者带着良好的意愿,带着救灾物资和先进技术,迅速赶赴灾区,尽力搜寻幸存者,抚慰受难者的痛苦,并向受灾人民提供生活物资。类似救援行动多以独立形式开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特大灾害发生的几率逐年上升,积极有效地做好灾后保障工作,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加强新时期救灾物资储备能力、保障能力和配备能力建设是实现高效救灾的重要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救灾物资储备的现实意义物资储备是物质资料储备的简称,它既包括对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物资财富的储备,又包括经过人们的劳动所取得的劳动产品的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