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产业发展的视角出发,结合莱阳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情况,尝试性地提出品牌、市场、重大基础设施、资源为依托的四大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引擎,得出产业引导下的专业化、多元化和非均衡梯度化的功能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四化两型”建设背景下,如何促进长沙产业高端化、高新化和高效化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从财税政策角度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财税政策在支持长沙产业高端化、高新化和高效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以促进长沙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元素比较显著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创新性、集聚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郑州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集聚、产业可持续、产业高端化及培育临空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实现郑州经济新跨越。  相似文献   

4.
《人事天地》2008,(9):F0003-F0003
近年来,百色市林业在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森林资源这一优势,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林业产业“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化,企业规模化,产品终端化,经营国际化”的发展思路,鼓励发展非公林业,让林业产业发展增速,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汪怿 《人事天地》2010,(19):25-26
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这是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潜心自主创新的研发人才殊为关键。但值得注意的是,活跃在一线的高级技师也不可或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开发,让创新思维和创造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使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整体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沐川县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生态产业为支撑,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总体取向,围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战略,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化构建“三大重点”,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起源于1998年11月发布的“创意产业图录报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CIMD),其定义是: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透过智慧财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具体而言,归为13类:广告、建筑、美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脑软件、电视和广播。从创意产业缘起的背景来看,它是一种与文化紧密联系、自上而下的发展策略,是政府促进本地经济、文化、社会进步甚或成为国家优势的产业政策。因此,文化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和创意产业被视为性质相同的产业。它是一个与个人创造力、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概念,超越一般文化产业的含义,它不仅注重文化的产业化,更注重产业的文化化,更多地强调文化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和渗透。  相似文献   

8.
通过详实的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及不平衡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在工业化进程中级阶段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不是经济总量的问题,而是经济结构的矛盾,尤其是产业结构低度化、产业链前端产业所占比重大、产业集中度低等矛盾,并提出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几点启示和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光荣历史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农业是重要基础,发展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农村部署落实的有效途径。建设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利于农村环境生态化改进,建设洁美家园;有利于农业生态和谐化演进,助推农业永续发展;有利于农业资源节约化利用,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有利于农业产业循环化发展,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农产品绿色化生产,增强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农民收益多重化实现,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与其竞争优势之间的影响机理,采用了社会网络分析中的整体网络视角。选取网络密度和网络强度作为衡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特征变量,并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按生产、交易和创新三维度划分成生产资源配置能力、交易成本控制能力和创新转移扩散能力。逐一分析了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特征变量对这些能力的作用途径。这种打开“黑箱”的努力可以将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与其竞争优势之间的对应关系逻辑化,启发地方政府基于优化网络结构视角来思考提升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传统产业高端化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升级换代,从低端走向产业高端。传统产业高端化的路径是分层次的。在企业层面,传统产业高端化的路径有四:通过工艺升级实现高端化;通过产品升级实现高端化;通过功能升级实现高端化和通过产业链升级实现高端化。区域产业高端化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本土企业高端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域外企业。  相似文献   

12.
凯里——麻江同城化属于不受城市等级规模限制的、城乡结合的“市县同城化”类型。市县同城化与“都市经济圈”同城化相比有四个特点,而且在发展逻辑上也不同。市县两地进行整合的“契合点”为:建立区域合作的共同政策体系,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城乡的集中与整合,城乡生产要素互补,协调市县两地的产业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与生态环境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产业缺失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制约瓶颈,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城市发展是推动印江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只有通过产业集聚自然而然地推进城镇化,加快城乡一化化进程,才能实现同步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是指产业分工格局、产业链环节、价值链的地位要不断地向其高端攀升。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是顺应产业演进规律、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需要。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与发展条件,把握住扩大有效供给带来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动能转换的机遇,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以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两化"融合为关键、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在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发展的重要实践遵循。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须立足河南省情实际及产业比较优势,遵循和契合产业转型升级规律、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求及区域产业竞合态势,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协同化、链群化发展方向,协同推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数字经济及产业要素支撑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与现代化河南建设需求相匹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中心区处于城市的核心地带,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具有引领优势。目前,城市中心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渐突出。城市中心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思路,在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布局的集群化,服务产业的现代化和服务领域的高增值化。城市中心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对策,一是加强政府宏观指导;二是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三是正确对待“退二进三”政策;四是加强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业高新技术化是现代新型工业化的集中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与产业高新技术化的发展涉及到科技、政策、机制、资金、人才等各个方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必须根据具体国情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特点与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加快乐山市市中区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中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确功能定位,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六化”路径,强化五个保障,将其加快打造为“低碳经济先行区、现代商贸物流区、统筹城乡示范区、休闲旅游度假区”。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产业发展的新型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发展的集聚化和产业竞争力的高端化。从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现实状态来看,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工业化的逻辑。坚持工业化逻辑就是要防止过度去工业化,从新兴产业的新动能培育与传统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两条路径入手,以新型工业化、再工业化、继续工业化及工业现代化为基本逻辑,在坚持把实体经济做优做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提供核心动力,进而构建我国新时代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工业化逻辑的实现需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渗透作用,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动能;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培育未来新产业的发展;完善支持体系,创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问题,认为要打造产业集聚区和提升产业集聚竞争力,必须考虑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的优劣势,从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四大集聚入手积极促进产业集聚生产要素的高级化、产业环境高级化和产业网络区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