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在学校工作中居于首要地位,这是教育的任务和规律所决定的。几年来,我们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根据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把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来抓,积极改进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德育队伍和德育阵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德育的思想导向功能,品德铸造功能和性格优化功能,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沿着科学化、系列化、制度化的轨道不断前进。我们的作法和体会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湘潮》2007,(7)
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德育实效性低下,帮助学生奠定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成为了困扰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德育的工作本质、高校的德育工作实质及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努力探索适合高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工作途径。  相似文献   

3.
周颖 《学习月刊》2011,(12):18-19
一定的环境因素做为德育过程的环境对整个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家庭德育环境对于家庭德育活动的开展举足轻重,那么什么是家庭德育环境呢?所谓家庭德育环境,就是指影响和制约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与成才以及优良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道德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家庭各种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检验高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高校应该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健全就业指导服务的角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以就业为主的实际需求,提高德育实效性.北京物资学院在德育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在学生德育过程的记载和德育表现的描述方面尝试采用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写实评定为特征为学生记录<德育·素质档案>,提升用人单位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可度、以及对学生德育表现的直观了解,主动让德育效果接受人才市场的检验,同时也帮助学生确立在金融危机中的比较优势,促进德育工作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校素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其颇有成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对我国高校创新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道德教育要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整合过于分散的德育课程;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尊重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避免空洞说教;完善德育工作队伍的知识结构,为创新德育工作提供人力保证。  相似文献   

6.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旋律,要抓出实效,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校通过认真研究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等,保证了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工作途径。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抓出了实效,开创了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一、用好学校主阵地,打好德育主动仗学生1/3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抓住学校育人主渠道,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1.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我校寓德育于教育活…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是人生旅程中不可替代的漫长的“必修课”。近年来,在重视德育工作方面,我们坚持以德育科研为龙头,从小学生德育工作总体目标和要求出发,采取校内外结合、新颖多样的教育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美国高校素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其颇有成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对我国高校创新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道德教育要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整合过于分散的德育课程;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尊重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避免空洞说教;完善德育工作队伍的知识结构,为创新德育工作提供人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当前,不仅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德育工作者与非德育工作者所指谓的“德育”不一致,甚至德育工作者本身所指谓的“德育”也不一致,往往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个性教育等概念混为一谈。术语的混乱反映了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和学科的发展不成熟,概念的泛滥将会导致思维甚至思想的混乱,所以,很有必要规范德育概念,比较德育术语,这是加强德育现代化建设,推进德育学科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一、我国的“大德育”格局及诘难尽管我国的德育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不过,西方“德育”概念外延很小,限指道德教育。①但由于受到本土社会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谈谈德育接受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一种主导成分的教育,这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德育。德育是完整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德育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将社会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德意识(志)和外化为自身的品德行为(习惯),实现知行合一的客观结果就是德育接受。德育接受客观上反映了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德育工作的实质内容,因而它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德育接受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德育接受的过程性学生良…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加强学校德育的奠基工程。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小学生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准则。因此,我们学校始终视行为规范教育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真地作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德育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强化德育意识,教师示范导行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因此,我们学校把坚持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强化教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这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从观念、方法、内容、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贾美艳 《世纪桥》2011,(1):133-134
网络在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媒介的同时,也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要搞好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正确处理播种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的关系、规范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关系、教育他人与提升自我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把握好德育方向,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4.
谢涵 《党史博采》2008,(10):41-42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特定的社会转型期,在这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独立学院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德育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尝试着从调整教育思路,提高"质量"、拓展外延等途径,提高独立学院德育工作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一、与时俱进,丰富德育内容《小学德育大纲》、《中学德育大纲》以及最近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了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内容,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按照《德育大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坚持不懈地对中小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礼仪常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时事政治教育、国法校纪教育等十个方面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一) 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注意和重视德育工作是完全必要的。这是由于: 一是日常性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日常性管理教育应当是德育的有机构成部分。我们认为,管理是促进“知”和“行”的相互转化,实现“知”和“行”的统一的中介,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离开了日常管理教育,德育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要加强德育工作,就必须加强学生日常管理教育。我们要看到,在日常性管理工作中渗透着德育工作。这种渗透,不仅是教育和管理的相互渗透,是“知”和“行”的相互渗透,而且是教育省和被教育者的相互渗透。其渗透的核心是促使受教育者尽快地将灌输的外在东西内化为  相似文献   

17.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挑战与机遇.由于德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与紧迫.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德育现状,提出主体性德育建设,目的在于转变原有德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主体性德育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8.
德育方法有效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德育方法的有效性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德育方法的有效性表现为德育方法对德育工作者的适宜性、对德育对象的针对性和对德育目标的服从性;增强德育方法的有效性,就是使德育方法与德育工作者的特长相结合,就是要充分调动德育对象参与德育实践的积极性,就是要使德育方法紧跟德育目标变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中学德育工作牵涉教学与后勤、课内与课外、教师和学生、学校和家庭、学校与社会,涵盖知、情、意、行,事务繁杂,头绪众多,令一些德育工作者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但德育工作可从宏观上归结为思想教育和常规管理相互关联的两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田延 《前线》2012,(4):69-70
西安市大雁塔小学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围绕"重思想道德教育为孩子人生奠基"办学理念,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努力探索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规律、新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德育思想和德育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