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8,(1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丰富,体现着深刻的价值意蕴。国家治理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价值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取向,把公平正义作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新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二者在价值基轴、主体架构、目标任务等方面内在契合。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通过民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的理性化,通过自由和平等的和谐共存推进国家治理的有序化,通过权力和权利的动态平衡推进国家治理的融合化。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实问题和客观需求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扩大政治参与,强化国家治理根基;加强社会整合,凝聚国家治理共识;激活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以此夯实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为将管制型国家治理中排除的伦理精神和道德规范与制度再度整合,进行制度伦理的建构。制度伦理体系包括治理主体的制度伦理与治理过程的制度伦理。治理主体的制度伦理是一种主观性的制度伦理,强调作为国家治理主体的各级政府组织对自身的内在伦理要求与道德规范,主要体现为制度的责任伦理与制度的公正;治理过程的制度伦理是一种客观性制度伦理,是在治理过程中遵循的制度伦理,包括制度的发展伦理与制度的共享伦理。制度伦理体系的构建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重要制度基础,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把握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创新的逻辑理路,有助于深刻而明晰地领会这一制度体系的优势、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向。在理论维度上,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基础,历经充分而系统的理论发展和创新;在实践维度上,浸润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经历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淬炼;在创新维度上,反映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之制度建构,是通过制度优势把人民智慧创新性地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体现。在当今世界大变局背景下,继续深化改革"练内功",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构建中"凝心聚力",调动人民大众的积极性,真正把科学理论和先进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1,(1)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步,是以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为根本目的。人民群众作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检验其成效的评价者,面对新形势下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自媒体网络高度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实践路径,即规范自媒体平台,健全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通过科学高效的国家治理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杨宗科 《理论探索》2020,(1):5-12,5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产生和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之上,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正是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新时代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的视阈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其核心就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核心价值目标的衡量标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及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体现了价值体系与制度的统一,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它体现和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从而在总体上形成更加科学、完善、有效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国家治理的本质特征、价值理念与运作过程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赋予必要前提、基本遵循与现实要求,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的功能结构主要包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决策参与、凝聚共识。基于体系过程与结构功能分析以及主体角色与优势效能分析,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的关键领域分别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更好纳入国家治理决策过程以及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有效发挥国家治理共识凝聚功能。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国家治理思想内涵丰富,重点回答了由谁治理和怎样治理两大基本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国家治理的主体向度上,他强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行党政职能分开,调动地方、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国家治理的方式向度上,他强调不搞运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靠制度治理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的国家治理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党的领导是实施有效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发挥各治理主体的作用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标志;克服"运动式治理"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的前提;民主和法制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党的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建设相贯通。从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显示了党的建设发展思路的战略演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国家治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既体现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制度建设的关系,又体现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与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与全面领导是连在一起的,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具有不可分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执政与治国两种能力既有区别又相联系,两种能力建设相贯通有其内在的机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展示了“中国之治”在人类历史上世所罕见的国家成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部署,为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国之治”新辉煌提供了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1.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的核心是民主化、法治化、网络化。国家治理的基本目的就是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科学社会主义》2021,(4):105-112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其内嵌于中国国家治理之中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现实逻辑。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有着复杂的内在机理,既需要制度支撑,也需要组织载体。民主集中制是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形成和完善的决策原则,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高效运转的制度内核,同时为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提供强大的组织支撑,集中体现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中国逻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构建"一核多元"的国家治理模式,贯彻以人民为主体的国家治理理念,提高以执政治国为重点的国家治理能力,健全强化制度执行的国家治理监督体系,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家治理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治理理念确立起来、使国家能够顺利运行的体制机制。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统筹各个领域治理主体、处理各种主体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水平与质量。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些显著优势,从四个维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境界:一是从哲学基础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主体自觉;二是从方法论看,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意识;三是从价值理念看,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人本意识;四是从实践导向看,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李俊  张英 《理论视野》2020,(8):14-19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人民政协的成立及运行实践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与制度保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人民政协独特的政治制度特性,有力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它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凝心聚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为政党和谐提供重要保障;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为党和国家民主科学化决策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6.
徐闻 《理论视野》2020,(3):5-11
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无论是阐释制度优势,还是构建治理框架、设计制度体系,都充分贯彻和体现了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强调了人民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贯穿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理解和把握这次全会精神的一把关键钥匙,也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那么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意味着国家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力的现代化,因而,完善与发展制度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此意义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已然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而  相似文献   

18.
张瑜  韩升 《理论导刊》2023,(3):70-77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之间相互契合、内在联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其最管用的制度体系、最广泛的民主参与、最大公约数的包容性、最真实的民主赋能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充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同向协行,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践行协商民主,拓宽民众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社会治理实践下的民生福祉;构建理性规范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引领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1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并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并部署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并规划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作出的全面部署和战略安排,使国家治理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坚强保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立场、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推进重点、以坚定"四个自信"为战略定力、以独立探索为创新追求。这些方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怎样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作了系列重要论述。其中,习近平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层面突出表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化治理"思想。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时代课题的中国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化治理"思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抽象形式——法治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抽象实质——良法善治的本质升华,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质解答。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化治理"思想,不能停留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抽象形式层次和抽象实质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