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实现乡村振兴,必然要求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从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相结合的治理方式,通过有效的农村社会治理机制,不断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促进农村有效治理,建构农村社会发展新秩序,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而产业振兴则是关键所在。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实产业振兴文章,筑牢乡村振兴之基。2018年上半年,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重点对该区乡村产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拟就推进产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一、产业现状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是一个农业大区,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黔东南州作为贵州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户返贫已成为脱贫攻坚期间的新问题。为防止出现一边脱贫一边返贫现象,在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确定退出后,相关扶贫政策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不变,以防止和减少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略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治理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之一,又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条件。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社会结构和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结构性变迁,乡村治理出现了新的态势和问题。培养农村治理精英、建立新型现代乡村共同体、再造新时代的乡村文化,通过乡村治理规范化和日常化,建立确实能为百姓提供服务、办好实事的高效机制,是提高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6.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贵州的发展必不可少,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过程中,民族村寨如何构建治理“共同体”,提高社会治理成效,提高民族村寨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建设,对推进民族村寨治理...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是其中的关键。土地作为最基本最关键的资源,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确保农村产业发展用地供给,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具体分析利川市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有针对  相似文献   

8.
正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意味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方法策略。以邢台乡村振兴为例,京津冀的战略规划与定位,给邢台乡村振兴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提出迫切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必须扎实调研、认真研判、周密谋划,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社会组织既是政府和农民共同为乡村振兴而奋斗的重要调节器,又是农民之间共同为乡村振兴而奋斗的重要力量,还是我国农民群体能够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由于我国农村此前更加专注经济建设、农民传统思想观念对建立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不高和农村行政职能过度扩张而导致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受限等原因,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因此支持和鼓励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参与社会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为其提供发展空间是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进入了治理有效的新阶段。长期以来,农村妇女在乡村治理中参与程度较低,为此,运城雷家坡村以德孝文化建设为载体,吸引农村妇女广泛参与乡村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德孝文化建设通过农村妇女个人、家庭与村庄的结合点,以生活性和内生性的德孝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妇联会、妇女志愿服务队及其他组织建立了德孝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发挥农村妇女对建设幸福家园的重要作用,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地理标志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提振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现有地理标志保护机制存在缺乏完整保护体系、管理机构权力重叠、事后监管缺位等问题,致使地理标志保护力度不足,在实际中地理标志侵权与滥用问题大量出现。文章通过对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现状与问题的阐释,结合广西地区地理标志保护的相关情况,分析当前地理标志在实践中出现的外部侵权与内部滥用问题,进而寻求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如何客观总结过去实践中的成绩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调研发现,许多贫困村都存在脱贫供需矛盾问题,且翠屏区胡坝村具有典型性。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为胡坝村优化脱贫供需关系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供其他贫困村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文章在立足桂林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工作的实践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搭建城乡融合发展新平台;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聚集城乡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奠定城乡融合发展的群众基础,是桂林当前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一肩挑,作为一种化解农村两委矛盾,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纳入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从顶层设计提出全面推行一肩挑模式。截至12月底,陕西省16926个行政村,其中15965个行政村完成了一肩挑,占比达94.32%。铜川市的359个村也全面实现一肩挑,成为全省首个全面实现一肩挑的地市。本文将结合铜川市在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发挥农村两委一肩挑制度优势、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秦巴山腹地,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和全省深度贫困县。全县国土总面积3581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辖17个乡镇、239个行政村,其中深度贫困乡镇5个、深度贫困村61个,2019年底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的目标。笔者围绕竹山县乡村振兴问题,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调查研究方式,对贫困山区县如何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被提上日程。文章以此为背景,重在调查研究近年来成都市龙泉驿区在新市民集中居住区社会治理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思考建议,以期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新市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农村基层党建的调研,发现农村基层党建存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能力差、号召力弱的问题,其重要原因来自村民群体政治文化浅薄,政治参与能力弱,不能与党组织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本文从促进农村基层的政治社会化角度出发,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育新型农村政治文化、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四个抓手,打通村民与党的政治联系,坚持以村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发展思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正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大课题,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吸引支持企业家服务乡村振兴事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参与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家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家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9.
杨浩 《实事求是》2020,(5):106-112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贯彻落实"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力量,是有效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从法治化、专业化、数据化等角度总结伊犁州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成果,研究党组织在多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的引领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村级阵地建设、"访惠聚"驻村工作和创新群众工作模式,伊犁州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方式方法、干部队伍和精细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面临着进入攻坚期、瓶颈期等现代化发展困境。因此,本文提出建立健全科学有序的法治工作机制,强化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数据治理的本地模式等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提升伊犁州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形势下,榕江县大利侗寨面临着如何进一步统筹好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难题.基于此,笔者通过入户个别访谈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大利侗寨的保护和开发情况进行调研,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大利侗寨的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