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蒙慧 《探索》2020,(2):129-136
1949-2019年间,我国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建设取得了有效进展,形成了以党章为统帅,以准则、条例为主干,由预防腐败、查办腐败案件等类别组成的反腐倡廉党内法规体系。取得有效进展的原因在于:在执政党通过自我建设解决党内问题的框架下,中央遵循科学的逻辑,依据一定的工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建设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通过回顾1949-2019年间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建设历程,梳理出在该进程中所遵循的科学逻辑、工作方法和基本原则,并以此为政治逻辑,审视现有反腐倡廉党内法规体系,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内法规的制定工作已成为增强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执政的制度基础。授权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党委探索制定党内法规可成为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制度创新。因此,认真研究党内法规的制度属性和探索党内法规制定权限问题成为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执政的重要方式,因而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党委在探索党内法规制定时应当在党章的基础上遵循合法、合理、民主和公开的要求协调推进。在程序机制上,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党委还可以依照公开公正、民主参与、民主集中、合法性审查和引入第三方评估的要求探索党内法规制定。此外,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党委制定党内法规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党内法规的制定体制是指推动和影响党内法规制定、修改、废止的整个运作机制,具体涵盖了规划、起草、审批、备案、清理和评估等环节步骤。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定体制的良好运转,有效促进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然而,新时代党的建设对党内法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内法规体系中仍然存在着备案审查制度不完善、实施评估制度不规范、长效清理机制不健全等制定规范问题。因此,党内法规制定体制应当在遵循党的领导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按照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对各项内容进行系统而有计划的补充、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4,(2):35-36
曾市南在2004年1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即将出台,不少地方媒体上将这两个《条例》概括和提升为“党内法规”的字眼频频出现。仔细推敲,“党内法规”的提法不妥。  相似文献   

5.
纪念活动因其所具有的情感烘托、符号承载及价值传递等功能,成为话语表达的重要载体。毛泽东诞辰纪念文本的话语表达,主要体现在话语主题、话语特征和话语功能等方面。话语主题包括评价历史地位、缅怀历史事迹和弘扬时代旋律。话语特征表现为具有历史的继承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话语功能主要有价值认同与意识构筑的政治功能、话语建构与改革创新的社会功能、历史记忆与情感寄托的情感功能。  相似文献   

6.
规范党内立法是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逻辑起点,应完善党内法规制定机制,扩充党内法规解释机制,科学订立党内法规立法规划。强化党规执行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获得生命力的根本措施,要丰富党内法规制度的供给、增强党规意识、完善执行机制,为党规执行提供前提、条件和保障。党内法规的监督机制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内置的实现自我进化、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要优化党内法规备案机制,健全党内法规评估机制,完善党内法规清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40年来,宪法序言主要围绕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现阶段党的根本任务、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统一战线等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将党的基本主张制度化和法律化,体现了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相统一。宪法序言的历史演进,呈现出结构上成熟稳定、内容上明确党的领导地位、形式上确立党的领导合法性等特点。对“党的领导”概念、“党的权力”性质和“党的行为”方式具体化是宪法序言演进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政党的历史演进逻辑大多遵循着“目的论”亦或“工具论”,它们都是一种线性解释范式,将复杂的人类社会及社会政治问题简约化,忽视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的政治功能的发挥和自身历史演进的复杂性。建党90年以来的历史表明,我们党有一些重大概念很好地融合了历史性与社会性,阶级性与人民性。如何考查这些影响历史发展的重大概念及其发展变化,进而寻找制约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与党主导和社会发展的思维惯性、路径依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甘肃省四清工作队员为中心的考察,可以看出中共中央为了掌控四清工作队员,进而控制运动走向,展开了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工作队员的培训与选拔、政治待遇与生活保障、组织安排、奖惩与整训、检查和鉴定制度等。这些制度安排制约了四清工作队员在运动中的行为选择,保证其最大程度地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0.
“人民意志”是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核心要旨,它为法哲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的进入路径。西方传统法哲学的致思理路强调“事物的本性”乃法学的价值根基,马克思则以人民的“自由意志”驳斥这一观念,并将由物质利益所决定的现实法权关系视作人民意志的物质基础。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中,马克思进一步探寻到资产阶级法权学说的意识形态“病灶”,指出无产阶级能够在阶级斗争中逐渐形成人民的“解放意志”,即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所有制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进而实现法律向人民意志的复归。在这一逻辑进路中,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完成了对“人民意志”的内在丰富,凸显了法的承认维度。  相似文献   

11.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国家建设的宏伟奋斗目标。以党的文献为中心,对"现代化"的用法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审视"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从纵向的历史维度看,在党的文献中,"现代化"大量使用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主要用于国防领域,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确立"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后"现代化"扩展到各个领域。从横向的逻辑结构看,中共对"现代化"的使用,既有顶层设计层面的概念,又有国防、经济、社会、科学、政治等方面的概念。从语义上看,"现代化"在词性差异、逻辑层次、生成路径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2009年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2015年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2017年进行了修改。条例制定和修订、修改的过程,同时是党内巡视制度不断完善创新的过程。从三版巡视工作条例内容和文本来看,党的巡视工作经历了从制度初创到发展完善的阶段。以三版巡视工作条例文本变化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发现巡视工作始终围绕巩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而展开,以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为抓手,注重把巡视监督与业务检查区别开来,把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以此为鉴,新时代推进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实现巡视巡察上下联动,不断创新巡视工作方式方法,做好巡视监督和其它监督的有效衔接,加强巡视队伍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4,(23):18-19
“三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又是一个特别的理念,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文革”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当时的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就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陆续提出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思想:一是推进现代化离不开坚持党的领导,这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一个思想;二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广大人民充分当家作主;三是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就是推进法制建设的过程,认为民主同法制是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4.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法治化构建,既是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进展迅速,“两个维度三重标准”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结构已基本成型,但仍不足以完满体现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逻辑架构与运行机理。在遵循一般法治原理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党章为本与上下有序、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协调、系统构建与突出重点以及与时俱进与稳中求进的构建原则。从功能主义视角出发,构建“1+2+N”基本框架结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明确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和党的建设法规制度两条主线,并在两条主线上延展出多个具体的制度板块。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把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学习纳入干部教育体系”,目的是确保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知识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既往关于党内法规的学术研究,实质是19世纪分析法学理论的延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党内法规的研究不能以西方法学中心的形式理性作为评价的标准和参照物。从要素视角分析,党内法规的特点在于文本的条款性、位阶性、约束性。虽然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存在一定区别,但是基于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体两翼,只有实现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真正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7.
集体化时期的水利工程多采用"大会战"的方式,被视为中共战争年代"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军事原则的延伸。以根治海河为例,这是由该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而人民公社制度和农民的生活状况确保了施工劳动力的组织。"大会战"由于调集劳动力多,治理效果比较明显,但因主要依靠强大的政权力量来推动,难以纳入制度化轨道,造成前紧后松、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等一些明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共领导的现代革命的特点与优点之一是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结盟。中央苏区既不是革命的策源地,也不是革命功成之所,但却是革命承转的关键一环。具有乡土"气息"的知识分子通过身份认同与革命传播的传统职业化等途径,重塑一种"关系",成为乡村社会的"熟人",然后顺势把革命引向乡村社会。乡村社会认同的危机与中共革命中信仰与组织重建的困境,革命文化与农民意识的相互激荡,充分体现了中共党人理想信念之力和脚踏实地之功。  相似文献   

19.
一部重要的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简介□北峰《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规范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法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  相似文献   

20.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思想在新时代的表述。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到"以人为本"的理论形态,再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理论经历了长期与时俱进的演进过程。总的来说,"以人民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二者的价值指向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者在新时代必然发展为前者。与此同时,"以人民为中心"又是"以人为本"的理论演进和升华,二者在外延和内涵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和"人民"、"本"和"中心"这两对概念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