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停止对符合中国实际且科学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的探索。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历史性地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目标聚焦,并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借鉴了西方治理理论的有益成分,是立足于中国改革和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一个中国化的理论命题,有着鲜明的中国话语与中国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治理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其主要特色集中表现为:在国家治理概念上的中国维度与中国表达;在国家治理目标上的长期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协同;在国家治理主体构成上的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一核多元"的独特格局;在国家治理价值理念上的人民整体与人民民主追求。  相似文献   

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并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并部署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并规划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作出的全面部署和战略安排,使国家治理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坚强保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立场、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推进重点、以坚定"四个自信"为战略定力、以独立探索为创新追求。这些方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3.
王佐书 《民主》2008,(2):3-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批准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体系百年间先后经历雏形期、确立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话语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拓展,日渐形成一套深入人心、凝心聚力、内涵丰富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认知。回顾百年演进历程,党的现代化话语体系不仅有着明晰的演进逻辑,即概念范畴由分散单一趋向于综合多样、逻辑架构由不完整趋向于系统完整、价值取向由物的现代化趋向于人的现代化;而且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即新时代推进话语体系创新要坚持和完善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保持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力,促进现代化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1,(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制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高效推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根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和战略安排,提出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和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条重大原则。这些重大原则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具体运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了更加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本期专栏发表四位教授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文化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文化现代化的演进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场域下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现代化事业也是一个不断承接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过程。从基于传统、回应现实、参照外来的逻辑向度,考察和分析我国文化现代化持续推进的三重动力,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赓续构成其发展的本源性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求构成其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世界各民族异质性文化的互动构成其外生性动力。我国文化现代化既着眼于现实又承古开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家现代化是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应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明晰:现代化之于中国的首要意义在于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赢得国家独立,迎接现代化成为先进政党改变落后国家状态的战略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最初将现代化定义为工业化,将其作为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并在探索中逐步明确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与基本内涵,开启了追赶世界现代化的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愈加自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是可以引领世界现代化前进方向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为主导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建构并推动国家现代化的主体政治力量,是近代中国特殊历史和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0.
郑敏  刘凡熙 《理论探讨》2023,(1):102-10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奠基百年伟业、奋进百年梦想进程中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独特的确立逻辑,是在不断对历史发展进程反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探索、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诠释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这条道路展现了中华民族谋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根本要求,展示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重大命题,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开辟和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新时代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命题,需要将其放置于世界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宏观视野下考察和审视。鸦片战争的爆发迫使中国被动开启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中国道路的本质规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带领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在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节点,立足唯物史观,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百年探索的历史脉络,全面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就和经验,对于进一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现代化道路的方向和核心力量,坚定不移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停止对符合中国实际且科学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的探索。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历史性地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目标聚焦,并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借鉴了西方治理理论的有益成分,是立足于中国改革和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一个中国化的理论命题,有着鲜明的中国话语与中国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治理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其主要特色集中表现为:在国家治理概念上的中国维度与中国表达;在国家治理目标上的长期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协同;在国家治理主体构成上的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一核多元"的独特格局;在国家治理价值理念上的人民整体与人民民主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统一于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实现中国梦的实践逻辑。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是开启新征程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开启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开启新征程的发展思想,这对我们党实现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和伟大梦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进行现代化探索而形成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艰辛探索,取得过重要成就,也有过深刻教训。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实现了对苏联式现代化的创新性超越,树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范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史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万保  刘昕 《学理论》2023,(1):10-12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引领着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建成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科技创新和文化支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2021,(4):125-129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主要路径和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历史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这个主题的逻辑主线就是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源于现代化的挑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中解决温饱、实现小康两个历史性任务,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未来三十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三十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十年,一定要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逻辑,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工作着重点不动摇,任何背离现代化逻辑和现代化着重点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会影响乃至中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都会延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榛树 《理论探讨》2001,43(4):12-15
在1921-2001年这个跨世纪的80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一是成功地启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二是以自己的初步实践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三是成功地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四是全面推进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人民民主的制度形态: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尚立 《民主》2011,(12):5-7
对于中国来说,现代与传统的最大差别就在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创造这个历史巨变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民主形式,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以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为内在动力,以建设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具有独特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话语逻辑,即党领导人民建设现代国家、治理现代国家的历史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理论逻辑,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实践和理论相匹配的话语逻辑,这“三重逻辑”统一于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当前,一个“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亟须发展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治理理论和治理话语体系,以更好地实现我国治理领域历史、理论和话语的统一,并不断扩大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政党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与现实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代化是社会的整体发展 ,它必须同时具备四个基本前提 :一是独立的国家、二是有效的政权、三是现代的制度、四是合理的战略。为了使中国现代化同时具备这四个基本前提 ,中国共产党在近一个世纪的奋斗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中国现代化的机理是 :以国家主导、集社会资源、基稳定秩序、借后发优势、籍持续发展、行跨越战略。这决定了中国现代化不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而中国现代化发展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个代表”思想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理论、新战略 ,对 2 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价值。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在 2 1世纪成功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