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洁 《人民论坛》2013,(8):142-144
法律的内在道德被公认为是美国法学家富勒新自然法思想的精义所在,应当从三个依次递进的方面予以理解和把握:法律内在道德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多方面条件;法律内在道德的展开有其独特的理论进路与学术内涵;有关法律内在道德的论战,丰富并发展了论战双方的思想体系,为法理学知识的增进做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高度融合到相对独立 ,再到重新融合的过程。一方面 ,道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不同历史时期的道德具有不同的价值定位标准。另一方面 ,道德价值又具有社会本位性 ,即以社会的总体认可和支持为前提和基础。要充分发挥道德维系伦理关系的功能 ,就要对道德进行制度化设计。适当地把道德法制化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运行中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要求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冯静 《前沿》2008,(9):114-116
本文从该理论的渊源入手,分析哈特对奥斯丁法律命令说的批判。从而,哈特提出了著名的法律规则学说,即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两相结合共同构成完整体系。并且,次要规则包括承认规则、改变规则和审判规则。同时指出内在观点和外在观点的内容。文章最后对该学说进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法律和道德两者在价值层面上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这是对法律进行道德批判的前提。但在事实层面上,特别是在执法、司法领域又切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从人的社会本质即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来看,用由人的社会必然性直接引申出来的道德准则对法律进行批判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李文涛  任兆妮 《传承》2011,(31):84-85,87
富勒作为新自然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出了法律的道德性以及恶法非法的主张。分析和整理《法律的道德性》一书,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富勒的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比 尔和乌索同是草原上的牧民。两人经常在一起放牧牛羊。一日 ,比尔将羊赶回羊圈 ,清点羊数时发现多了一只又肥又大的绵羊———原来这是乌索的羊群中混过来的一只。比尔看到这只绵羊在自己的羊群中如鹤立鸡群 ,心里产生嫉妒 ;又看到放进的草料被这只绵羊吃了不少 ,心里又感到很不是滋味 ,再想到前几天与乌索发生了点小矛盾 ,心里感到疙疙瘩瘩的。心想 :我凭什么要给这只羊提供上好的草料与舒适的羊圈 ,反正这只羊是它自己进来的 ,又不是我故意赶进来的。这样做了一番思想斗争后 ,就敞开圈门将这只绵羊赶出了羊圈。半夜 ,乌索来比尔家打听…  相似文献   

7.
法律论证理论旨在通过提出一系列论证规则,进而构建一个民主开放的商讨性论证机制,将人们对法律正义的追求转化为程序性共识,其哲学基础是生成性的哲学思维,法理基础是法律商谈理论。法律论证理论的基本问题涉及程序启动前提、活动主体、论证过程、论证规则、论证责任分配及论证结果等六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法律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基础,道德始终贯穿于法律运行过程之中,共同维护社会的良性发展.在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道德体现于法律的各个环节,对立法、司法、守法等不同环节的完善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道德为体 法律为用——新世纪道德建设的一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两大基本的规范体系,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传统的“体”和“用”的关系出发,理清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对新世纪的道德建设有着积极的资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立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确立法律本身的权威,这是法治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然而,能否实现这种追求,其中的原因不仅仅与国家强制力有关,更主要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法律的合道德性体现了法律的内在合理性。只有具备了内在合理性的“法”才有可能被大众接受、尊重、维护乃至信仰,从而确立其权威性。  相似文献   

11.
肖小芳 《求索》2010,(9):103-105
从道德与法律关系视角出发,德沃金对法律正当性的论证遵循着从本体层面深入实践层面进行铺陈的脉络。其论证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存在着理论缺失。  相似文献   

12.
生命权这个概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仅指自然人的生命权,是自然人维持生命和维护生命安全利益的权利.一直以来关于法律与道德、合法性与正当性问题不断挑战法律人的智识,并在法律界引起了激烈而深刻的讨论.以“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为视角,对生命权中涉及到的法律与道德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伟涛 《人民论坛》2014,(1):129-131
法律的接受概念是哈特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哈特的法律接受概念的内涵、功能与意义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以哈特为代表的当代法律实证主义的主旨及其问题,从而深化我们对法律实证主义的理解与反思,并对当代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性骚扰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着深刻的人性基础和社会历史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复杂化,性骚扰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参照世界各国对性骚扰问题的法律规定,我国应在制定和修改民商法律时,正视性骚扰问题,并加以合理、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5.
信用作为社会规范系统的构成,蕴涵着潜在的价值.其价值的实现需要行为主体自身道德内在动因的作用,也需要法律规范的外在制约.用道德和法律的整合力量共同促进行为主体的信用意识、信用行为和信用评价的实现.用道德和法律的整合力量构建信用制度是实现行为主体的信用价值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市场经济实践中频繁涌现的法律不及、道德无力的“无政府”秩序混乱现象,给传统的法律与道德社会调控角色及其机制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在健全法制方面,应构建法制形式合理与价值基础相统一的现代法制;在强化德制方面,应奉行道德制度化建设;同时,要在法律与道德之间构架起第三种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道德与法律的一体化意义上提出“道德法治”的命题,是试图在当前的背景下梳理和阐释道德与法律共生共长、互促互进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法治的框架下的运作和其对法治的推进作用。这里的“道德法治”不是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而出现,而是着重突出一种观念,即只有通过道德与法律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社会的理性治理。  相似文献   

18.
试论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金霞  张艳慧 《前沿》2002,(4):47-50
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是一个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研究这一课题不仅对改进德育课教学 ,而且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一是道德与法律具有同质性 ;二是道德与法律相互作用 ;三是道德与法律相互生成和转化。  相似文献   

19.
"虐猫事件"显示了网络强大的道德强制功能,更引发了法律人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经久问题的深度思考,特别是道德的法律强制实施的关注.法律对道德的承担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但必须注意合理性限度.法律对道德的过多承担会造成法律对道德的取代,也会戕害法律本身.  相似文献   

20.
左吉洲 《前沿》2007,(1):112-113
人有善恶的两重性,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一方面尽可能开启人性善良之窗,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关闭人性罪恶之门。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道德教育引导和法律制约矫正的作用不可忽视。道德教育法律约束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