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国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共建共治共享,理论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公共服务理论与价值共享理论为基础;实践中,通过牢固树立"三大理念"、建立健全"四大体制"以及改革创新"五治"方式等,实现高质量的社会治理,构筑"中国之治"的社会之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面对快速城市化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的新挑战,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We家行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共治自治做法,为城郊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了一条新路径,带来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际上将政治参与意义上的社会治理升级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从治理主体、方式等方面深化了社会治理内涵。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于社会的整合、渗透,实际上经历了义务服从型社会管理、权利参与型社会治理历程,并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升级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其变迁不仅折射了党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更是暗含着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转变以及权力观的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社会治理经历了由统而治之、分而治之到专而治之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领域逐渐成长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区域,我国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基础上对推进社会治理进行了理论创新,在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础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此,我国政府必须从治理向度、治理视界、治理目标和治理手段等四个方面构建社会治理的政策价值,才能为推进社会治理提供政策保障。同时,我国政府还必须强化党的人民利益观、引领意识和社会响应能力,才能在推进社会治理中厘定代表谁、领导谁、领导力等三大实践面向。  相似文献   

5.
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而且也体现了对人民创造历史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坚定追求。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来源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前民族地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民族地区要通过凝聚新共识、创新理念、新机制和打造多元治理格局,构筑民族地区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新治理。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完善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迫切需要引入标准化思维和管理方式,形成精细化运行模式,着力解决好当前制约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的瓶颈性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须依托于科学的理论参照。协同治理作为治理的内生语义与核心要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性、跨学科吸纳性、治理理念上的共治共建共享性。协同治理与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在现实国情、政治文明推进、人本政治目标构建三个维度上具有耦合性。当前,应当从树立党委政府统筹主导和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的协同理念、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制度平台、合理配置社会治理资源以激发治理主体的创新活力等方面着力,来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8.
王劲颖 《党政论坛》2016,(4):36-37,1
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形成共治合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社会组织工作方面,要向前迈进"三大步",推进社会组织工作精细化。  相似文献   

9.
共享单车具有民众需求量大、政府力量不足、市场供给有利益的特点,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产生社会正面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治理问题。其出现的问题不仅是自身的发展与治理问题,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各类新生社会现象的代表,更关乎整个社会治理格局的打造。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与社会缺乏共建经验、缺乏共治机制及缺乏共享意识,对此政府采取"鼓励发展+规范引导+加强保障"等多项措施进行应对。新的治理路径,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协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全过程,构建共建体系、创新共治机制、建立共享制度。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21,(3)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天津市和平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打造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围绕群众生活中的困难事、操心事、烦心事,对社会组织进行孵化培育、引导提升、监督管理,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治理,基本遵循了从"社会管理"到"共建共治共享"跨越的创新逻辑,但在现实中,治理"瓶颈"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治理结构没有跟上实践发展、治理主体关系没有及时法定化、治理过程不够协调、治理规范不够完善。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将在体系、机制、制度等三个方面并进,规范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体系、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的共治机制,完善民生获得的共享制度,从而开创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不仅标志着党对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内容的社会治理认识的日渐重视,而且也意味着将"社会"作为与政府平等的主体加以看待,所以"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时代做好社会治理工作的新理念新要求。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始终坚持把"问题导向"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积极探索治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了蛇口社会治理的四大方略,即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确保治理的"方向"、汇聚居民群众智慧形成治理的"良方"、扎实为居民办实事打造治理的"名片"、打铁必须自身硬送去治理的"清风"。  相似文献   

13.
陈跃  余练 《理论探索》2020,(4):81-9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势必带来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变化。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来审视当前的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清楚地看到,基层社会治理存在自治能力不足、依法治理理念不够深入、形式主义现象依然存在、行政化特征明显和多元共治机制不畅等问题。要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应该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下,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积极作用,发挥法治保障功能和科技支撑作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协同各方治理主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商治理模式,构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8)
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一种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新型的社会治理结构性关系和治理模式,其主要包括全民参与的新型社会治理主体关系、共建机制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模式和共享成果的新型社会治理目标要求三个方面,它既是对当前社会转型现实诉求的积极承应,也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从理念、职责、制度几方面着手,通过治理理念与价值规范的理性重塑,主体职责与角色定位的明确归位,制度机制和法规体系的有效保障促成共建共享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群众组织,中国工会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工会组织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主体,也是职工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组织者。近年来,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利用自身组织优势,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制度执行情况欠佳、手段和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自身发展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等问题。为此,工会组织可以通过明确定位、增强组织代表性及建立干部考核激励制度等手段进一步发挥好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必须紧扣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充分体现了党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龙岗区针对如何紧扣十九大关于新时代国内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破解社会治理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提出了以创新和规制完善龙岗社会治理之格局,具体从社会领域党建创新、社会治理供给侧改革、社会创新联动机制建设、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培育以及幸福社区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社会治理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强化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广泛探索新的社会治理方式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民众的生存、生活、生计、生命是社会的基本民生问题。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下,民众提出更高的民生要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应当坚持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社会价值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用民生为本思维推进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公共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辩证统一;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引导下,掌握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科学方法论;应坚持公有制基础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完善按要素贡献分配的激励保障体系,构建共同富裕取向的主体利益协调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治理需要动员一切积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由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社会民主在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西式社会民主治理的困境对我们广泛而有效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动员提出了警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背景下的现代社会治理需要对社会民主进行批判性反思:尊重特定的民俗风情,科学界定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边界与关系,贯穿公共性旨趣于社会治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实践中,精准扶贫的"应然图景"与"实然现状"存在着巨大偏差。精准扶贫工作面临政府行政一元主导、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机制欠缺、政策效果不佳的现实困境。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理论内涵,从精准扶贫治理的理念、机制与路径三维向度,重点阐释社会治理格局下的精准扶贫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精准扶贫要坚持共建、共治与共享的治理理念,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机制,从而满足贫困群体更高层次需求,完善扶贫法律体系,打造"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培养职业扶贫队伍,推动精准扶贫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与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