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经过十年的试点探索,目前已在全国城市展开。在此时,重读恩格斯的重要著作《论住宅问题》,我们更能体会到它的重大理沦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仅对此谈几点浅见。一、《论住宅问题》对我国城市房改方向的启示从《论住宅问题》第二版序言小可以看出,恩格斯在1872年之所以要以相当大的精力专门研究城市住宅问题,是因为当时在德国“住宅缺乏现象曾经具有急性病的形式”,以至“报刊上登满了关于‘住宅问题’的文章,各种社会庸医乘机而  相似文献   

2.
普法战争后,随着德国经济的繁荣,在德国出现了一个困扰现代社会的典型问题,即住房问题。针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学者们解决住房问题的种种方案,恩格斯发表了著名的《论住宅问题》一文。根据恩格斯的文章,市场经济并不能自动解决住宅问题,住宅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历史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中国似乎正在"重复德国昨天的故事"。在这种背景下,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给了我们深刻启示。我们应该从政治高度来看待住房问题,果断采取措施来降低房价,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3.
普法战争后,随着德国经济的繁荣,在德国出现了一个困扰现代社会的典型问题,即住房问题。针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学者们解决住房问题的种种方案,恩格斯发表了著名的《论住宅问题》一文。根据恩格斯的文章,市场经济并不能自动解决住宅问题,住宅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历史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中国似乎正在"重复德国昨天的故事"。在这种背景下,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给了我们深刻启示。我们应该从政治高度来看待住房问题,果断采取措施来降低房价,改善民生。至少打破"房产经济"和征收房产税是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是在反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及其改良主义理论家关于解决住宅问题的各种方案的激烈论战过程中产生的。在与形形色色的"理论家"辩驳的过程中,恩格斯分析了法国住房问题的社会原因,阐明了自己的住房观点。而这种分析对今天解决中国的住房问题具有启示意义。恩格斯对法国住房问题的揭示恩格斯批判米尔伯格不是从现实的经济关系,而是从"永恒公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就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恩全集》第1卷第82页)。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 (《马恩选集)第2卷第52页)。列宁发展了马恩的思想,提出了社会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批判了蒲鲁东主义者米柏格和扎克斯等人所提出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方案,特别是把住宅归工人自己所有的观点。目前,我们一些同志,以恩格斯的这篇著作为依据,反对职工自建住房,认为城市住房只能由国家包下来。一些同志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这样来理解恩格  相似文献   

7.
李育军  陈岚 《世纪桥》2010,(9):67-68,70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3年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到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发表,这个阶段主要是"合力论"内容的形成,即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从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发表到1890年写给约.布洛赫的信,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合力论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演进的分析可以发现:恩格斯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恩格斯科学主义倾向;恩格斯认为社会和自然一样都有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杨苹苹 《学习论坛》2023,(6):102-109
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出现经济停滞问题,这也是缓和危机的必经阶段。认清经济停滞问题对于把握资本主义历史命运意义重大。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青年恩格斯开启了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之路。在恩格斯之前,围绕经济停滞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古典政治经济学领域,学者们大多将该问题归属经济增长理论的范畴。古典形式的经济停滞争论成为青年恩格斯经济停滞思想萌发的前奏。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入手,在经济维度上发现经济停滞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特征,在社会维度中发现工人阶级是承受经济停滞后果的主要社会力量,在政治维度上认识到经济停滞问题背后蕴藏着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宝贵机遇。青年恩格斯关于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对于认清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开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综合性研究以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路径选择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不是必由之路1、对“社会形态单线递进论”的反思社会发展按照“原始社会→奴求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五个阶段循序递进的理论,尽管甚为流行,但这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意,更不是普遍规律。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著作中可以看出,经典作家们只对人类社会发展中曾经发生过的主要的所有制形式或生产关系类型进行过一般性概括,而没有说过“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2)
恩格斯晚年先后撰写了《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和《论俄国社会问题跋》,提出了自己对俄国等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新思考,即跨越"卡夫丁"峡谷。这一针对俄国社会问题的基本观点为之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认识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改革之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住宅问题》是恩格斯批判蒲鲁东主义住宅观念并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住宅思想的力作,长久以来被视为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的"姊妹篇"。该文本在中国住宅改革的重要时期均曾引起人们的重视,迄今有周建人和周晔译本、曹葆华和关其侗译本、贾植芳译本、莫斯科中文本、中央编译局译本等多个中译本。梳理这些版本的流变,探究国内学界研究该文本的角度和立意,确认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分析蒲鲁东主义者解决住宅问题的诸方法之有限性或不可能性,有益于从中获得促进当今中国住宅问题改观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之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不复存在了。他们这种设想在《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中都有明确的论述。马克思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将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  相似文献   

13.
李蕴慧 《理论学刊》2007,3(2):13-14
一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发现人类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规律,特别是资产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最杰出的历史贡献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写出了《资本论》,以一种极为严格的科学的逻辑与大量经验事实,预言将会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叫共产主义,它的初级阶段叫社会主义。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他与恩格斯早在青年时代(特别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西欧)“多国同时胜…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经典著作,在文中包含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强调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人类活动会带来生态问题,表明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才是解决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哲学方法论问题,提出一点看法。 一、《论十大关系》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卓越运用 列宁在概括《资本论》的方法论时,认为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细胞”商品出发,因为它已包含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胚芽”,已经包含着资本主义的尚未展开的一切主要矛盾。由此出发,马克思一步一步揭示了这些矛盾以及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复杂关系和自始至终的矛盾发展过程。列宁的这一概括,说明了从哲学方法上看,《资本论》运用的一个主要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即把反映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合力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著作中提到过历史合力论的一些问题,在他1890年写给布洛赫的一封信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刻的论述。他强调历史的发展具有动态性、必然性以及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也具有重大作用,同时指出历史运动是一种具有历史辩证思维的运动。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我们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是千年不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运用唯物主义的理论和辩证法的方法,分析整个世界的发展,分析人类历史的发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同时还分析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也可以说《共产党宣言》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科学历史观、科学现状观和科学未来观。当今资本主义是社会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要共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顺应历史潮流,推进世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其关于生产、生产方式、商品生产与流通、消费与消费方式的论述,是回应马克思主义低潮论、危机论的重要理论资源和方法论依据。回顾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发展演变的历史,结合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转变的历史轨迹,文章着重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诊断了资本主义的病症,但无论马克思还是恩格斯从未宣称自己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方法、视角和精神的价值远大于其具体观点;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继续存在,马克思主义就还有意义,曼德尔等人就是延伸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分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提出修正。马克思虽更多地讨论生产的问题,但似乎预见了"消费者社会"的到来。资本力量在世界市场的扩张、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的全球转型,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重获新生的时机到来了。  相似文献   

19.
赵家祥在5月12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一个思想,是长期被忽视而现在值得关注的思想。这个思想就是"在旧社会中己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即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个思想在他们以后的著作中,还曾多次谈到。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  相似文献   

20.
李邦铭  曾长秋 《求实》2012,(1):7-10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述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他们揭示了国家社会管理的政治性质和阶级性质,指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暴露的弊端,阐述了作为过渡阶段的无产阶级国家社会管理的基本策略,展望了共产主义社会管理的重要特征。现阶段,重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