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信仰教育的隐忧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信仰教育的现实状况存在各种问题,宗教信仰具有长期性,民间信仰复兴,某些迷信观念行为大行其道。科学信仰教育必须积极应对现实难题,认真研究信仰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反思科学信仰教育的不足,提高科学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郭明哲  张贵红 《学理论》2012,(24):26-27
巴什拉对科学认识论和理性主义的分析是其科学哲学思想的主体,文章从科学认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巴什拉对于认识论中的中断与实在的概念;在理性主义时期分析了理性研究者,并对现象技术进行了批判.同时,巴什拉提出了一种技术反实在论的观点,对科学的人工实现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王琦 《学理论》2009,(21):141-142
什么是科学?它是一种理性还是一种信仰?在当今社会,科学正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似乎可以说,科学成了一种信仰。然而说科学是一种信仰,并没有要贬低科学的价值,也不是要抹杀掉科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只是说,科学不该受到这样待遇,不能独占鳌头。科学只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与其他知识体系具有同样的地位。人是需要信仰的,但是不能盲目地去信仰,所以我们可以以理性为基础去信仰。信仰和理性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信仰寻求理性的理解,理性也从信仰中获得支撑。二者之间具有合力也有张力。而对于科学的信仰,就可以认为是理性与信仰合力作用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秦序  于东超 《学理论》2011,(35):46-47
什么是信仰?古语的典故是: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现代汉语的解释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指南针。  相似文献   

5.
赵群  孙海涛 《学理论》2012,(33):187-188
通过对某医科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关于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专项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基本现状,分析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的新视角,进一步构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华凤  郜世奇 《学理论》2010,(26):91-92
关于达尔文进化论在科学界内部和宗教界都有着激烈的争论。从科学理性角度来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种假说;从人类意识形态角度来说,达尔文进化论更是一种信仰。对自然和生命的解释不同派别给了不同的答案。然而,达尔文进化论学说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由"思想"到"意识形态"的转变,进化论不再是理论、体系或假设,而成为了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尼采的视角主义和福柯的主体解释学等欧陆哲学的影响下,历史认识论结合观念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历史语境,考察了科学客观性的概念的历史建构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科学实践的复杂性的认识,并为科学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广大党员干部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历史使命,必须树立科学观和创新观。必须用科学知识充实、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必须树立创新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创新求发展,不断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的诸多能力素质要求中,具备两个信仰是纪检监察干部不辱使命的前提和保证.一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纪检监察干部忠诚于党的纪检监察事业,赤胆忠心地当好维护党组织健康纯洁忠诚卫士的灵魂.二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弄清少数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积极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基本要求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陶波 《党政论坛》2011,(9):57-58
在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的诸多能力素质要求中,具备“两个信仰”是纪检监察干部不辱使命的前提和保证。一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纪检监察干部忠诚于党的纪检监察事业,赤胆忠心地当好维护党组织健康纯洁“忠诚卫士”的灵魂。二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11)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仙区在党员干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从思想、行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信仰建设。分析党员干部信仰建设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及成因,思考在建立"中国梦"之厦的历史进程中,以"梦"为引领,形神兼备,规划信仰建设之蓝图;以"虚"联"实",虚实兼行,夯实信仰建设之基石;以"惩"为剑,软硬兼容,筑牢信仰建设之防线。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其实是指大学生内心对法律选择的积极心理状态和外在对法律的行为服从。法律是人民的集中意志,法律作用的发挥也依赖人民的遵循,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法律信仰直接关系到法治大厦的建成。当前,造成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认真研究并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0)
在民族地区,宗教信仰对民族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夏河县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元信仰的地区,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夏河县的三大主体民族在不同信仰下的互动为线索,探究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夏河县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和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12)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面对全球范围内思想的交融,文化的交流,互联网时代的交锋,新形势下价值观的较量;面对改革开放下思想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意识的多元性以及全球化时代下认识的多变性的新特点,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树大学生的职业信仰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类追求理想的可能性源于人类具有的一种指向未来的意识取向,也是人的自觉生活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而具有理想的内在区别;信仰则是指超越现实实在并相信一种实际上尚未出现的东西的主体精神.理想存在的根据源于人的类本性,这种本性使人类必然要建构指向未来的理想以实现自己的"类"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信仰又必定形成人的意志、决心等品质,从而在主体那里生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二者形成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17.
相当一部分法律工具主义论者在对法律信仰的虚幻性进行批驳的同时却因过分张扬法律的工具性而走向了另一极端.法律既具有工具性,又应被信仰,只是层面不同而已.综观古今中外,法律制定与颁行的首要目的无不在于维护其社会秩序及顺导人性之“善”、“恶”.过分张扬法律工具主义势必与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自由之精神产生强烈的冲突,因而,以法律工具主义的极端化思想推行法治,只会堕落为赤裸裸的权力政治.基于此,为使法的信仰强盛起来,必须加强法律权利之完善及执法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彭婷 《学理论》2010,(22):111-112
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升公民的法律素质。而法律信仰作为对法律的一种尊重和信任,是法制教育更深层次的追求,也是法制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世界的演变,信仰为宗教独占的情况已经改变,信仰文化正走向开放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人类对精神崇尚的多样性和选择权利。道德信仰是一种属人的非神性信仰,全面性的道德考察思路能够证明道德信仰具备信仰超越性、普遍性、完满性的条件。缺少共识性的道德供给是当今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本问题。道德共识的本质是价值共识,社会价值观是重建当代道德信仰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深入展开和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也为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开辟了一条新路。为此,要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的应有的文化维度,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意蕴,并注重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中培育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