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传播,能够引领、驱动乡村振兴深入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要发挥新乡贤的独特作用,让新乡贤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传播、在乡村扎根的践行者、引领者,涵育文明乡风,培育乡贤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
乡贤的产生、繁盛、异化与离场反映了历史变迁中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定位和功能的不断演化。新乡贤治理是以乡贤这一传统组织为主导的乡村秩序新生产范式。新乡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乡土的守护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农村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新乡贤”这一群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可以说,新乡贤治理的功能再生是强化国家—社会的连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能力的必然要求,由此,理清其时代要义、辨析其认识误区,构建其培塑路径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乡贤群体"立德、立功、立言"等优秀品质积淀而成的乡贤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榜样文化和先进文化,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而言是一笔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虽然乡贤文化已经在涵养农村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场"乡贤队伍能力弱化、新乡贤群体结构性失衡等问题的凸显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乡贤文化功能的发挥。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平台,健全以乡贤文化为引领的常态化的乡村集体文化活动,扩大新乡贤的引进领域和选拔范围等路径,实现乡贤文化的创新对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  相似文献   

4.
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加速了传统村落的衰败和乡土文化的消逝,带来了乡村社会发展变迁中的治理困境,使得与传统直接管控的硬治理模式不同的间接嵌入的乡村软治理进入了现实语境,而注重文化重建的新乡贤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乡村软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从乡贤回归的现实背景及其所蕴含的治理逻辑可以发现,内生于乡土社会的新乡贤在获得村民认同的基础上嵌入既有治理结构,有利于纾解乡村治理困境。但在推进乡村软治理的过程中,要规避通过政策特殊化来达到"培育"新乡贤的不当举措,避免简单硬性地将新乡贤作为上级政策和价值观念的传声筒,避免脱离实际的"一刀切"和过度理想化行为。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制度建设。这一论述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为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新乡贤在农村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科学认识新乡贤功能,推动新乡贤功能的实现,对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文化的双重属性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视角。文化的民族性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性,文化的时代性体现着二者的差异性,文化这一双重基本属性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沃土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提供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等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资源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生活实践中对两者关系的科学把握,还需结合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等四对矛盾关系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7.
赵乐军 《学习月刊》2014,(11):10-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取传统文化思想道德营养,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质性的价值要求.体现为党和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价值目标(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8.
粟超 《学习月刊》2024,(2):22-26
<正>乡村文化振兴是指在党的领导下,为服务乡村振兴全局和满足乡村群众高质量文化需要,在乡村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最终实现乡村文化繁荣、乡风文明淳朴、主旋律高度弘扬、农民精神境界显著提升的伟大事业。长期以来,乡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薄弱板块,着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亲缘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涵养、滋养、营养。这三点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0.
龚建国 《学习月刊》2022,(11):35-37
<正>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精神支撑和灵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强大社会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是铸乡村文化之魂、助乡村文化振兴的方向和力量所在。乡村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通俗化、乡土化、实践化和常态化,为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价值导向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