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卫平  刘滨 《求实》2017,(6):54-64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都离不开对"政社互动"关系的探讨,"政社互动"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而政府购买服务的兴起恰为"政社互动"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以"政社互动"为切入视角,对C市W区政府购买服务过程进行解构发现,"政社"在互动过程中暗藏陷阱,即存在"异化合作""组织趋同""合作内卷""行政依附"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政社互动失灵"。由此,政社互动陷阱的生成逻辑根源在于购买服务实践的双向形塑,理想形态是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合作治理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政社关系是影响公共治理失灵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从政社关系视角研究公共治理失灵的成果不多。目前有关研究多以界定清晰的公共治理概念为基础,在未形成一致认同的概念大背景下,盲目定义易导致文章内容偏颇。基于此,可以从政社关系出发,对公共治理概念进行梳理,选取构成公共治理的四大核心要素,即行动者、关系、方式与目标,在四大基本要素叙述中分析政社关系是如何致使公共治理失灵的,并给出制度建设与公共精神培育并举、政府还权与社会承权并行、分工与协作并重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是有效监管的基础(一)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变分散监管为集中监管。过去政府职能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是各自为政的,例如:人社局负责事业单位的人员调动、招考;编办负责事业单位的用编计划审批及实名制管理;财政局负责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审批等。按照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探讨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中的行动策略,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的具体实践中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行动策略,即服务治理型和支持建构型。一方面,虽然有一些不足和短板,但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服务治理型行动策略;另一方面,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中的支持建构功能日益凸显,虽然目前力量还比较薄弱,但它正在成为“五社联动”实践中的创新行动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范围内,电力行业都是受各国政府严格监管的行业.目前,中国电力监管系统仍然存在监管机构权力有限、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监管过程透明度低、多元网络治理体系欠缺等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以网络治理作为改革突破口,加强监管机构制度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鼓励公众参与,加强过程监管,提高透明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构建多元网络治理体系;增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网络治理决策和危机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是当前企业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文章深入分析了公司治理与证券市场监管的关系,论证了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必须加强证券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7.
数字治理是电子政务的更高级形态,具有革新政府、社会与企业间互动关系的价值内核。数字治理的落地发展需要克服其与我国政府一元管理传统的结构性紧张。基于杭州市“一码解纠纷”政府创新个案的研究,剖析数字治理改革的基本经验发现,充分调动政府场域、社会场域与市场场域内规范制约参与者行为选择的公共权力逻辑、自治逻辑与价格逻辑,能够在规避政府失灵、自治失灵与市场失灵的过程中实现多元治理场域运行逻辑的耦合,有效构建起推动跨场域协同的吸纳机制、培育机制、分流机制、监督机制和付费机制。“一码解纠纷”作为一个包含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复杂性系统,在主体间频繁交互的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涌现特性,有效优化了政社关系情境。“一码解纠纷”改革仍存在数字驱动乏力、需求导向暗弱、数字异化隐忧、行政吸纳过度等问题,数字治理充分彰显结构特点与功能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是影响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的主要因素。建国后逐步形成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监管体制,对于促进与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立法不完善、监管体制没有理顺和监管手段效果不佳等问题。我们应通过制定社会组织基本法、重新定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属性、提升登记管理部门行政级别、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加大登记改革力度、取消年度检查、加强行政执法等具体措施来完善民办非企业单位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监管缺位、监管越位、监管错位等现实困境。文章引入协同政府理论重新审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协同政府理论主张摒弃碎片化结构、实现无缝隙监管,整合组织功能、实现监管流程再造,突破一元治理困境、实现监管跨界协作,该理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践具有适用性。文章借鉴协同政府理论分析框架,从目标整合、组织整合、信息整合和文化整合四个维度构建农品质量安全监管协同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张文魁 《新视野》2017,(4):11-19
政府倡导混合所有制已有约20年的历史,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实际中并不顺利,而且名义性混合所有制多而实质性混合所有制少,这些对于企业经营机制的市场化和公司治理的现代化都构成了障碍。实质性混合所有制必须引入持股比例较大的非国有积极股东,并力争跨越股权结构拐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政企关系和公司治理还受到国资监管体系的严重影响,政府权力逻辑和财产权利逻辑难以兼容。因此,不但要深化股权结构改革,也必须对我国复杂的国资监管体系进行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治理中,界定和发挥企业的作用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需要切实解决的实践问题.然而由于社会责任的缺失,企业距离参与城市治理尚有一段距离,相反由社会责任缺失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严重威胁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成为城市治理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是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之外对公民、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应履行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需要企业意识的提高,政府监管、媒体舆论监督、非政府组织协调合作等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贾波 《世纪桥》2020,(3):89-92
"三社联动"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了机遇,但社区社会组织仍然面临政社不分、合法性不足和社区居民认可度差等外部环境的束缚。在行动主义视角下社区社会组织可通过遵循社区治理的价值取向、发挥专业优势、探寻基层政府真实诉求、找准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鼓励社区居民有效参与等行动策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能源消耗、机动车污染、城市建设和跨区域传输等四个主要方面,展开了雾霾的成因分析;进而探讨了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下,我国环境监管机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进一步论证政府监管在雾霾防治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构建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模型,从理论上揭示出政府的“严刑峻法”,是促使企业减排自律行为“均衡出现”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十八大“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提出了我国环境监管机制创新的总体思路,即政府监管的角色创新、法律体系创新、监测与监督创新,以及环保的投融资机制创新等。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聘用工党的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一个新课题。本文梳理了企业社聘用工党的建设存在的管理、能力及制度等诸现实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企业社聘用工党建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社聘用工党的建设的方向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张文明 《奋斗》2012,(2):47-48
供销社是传统的为农服务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48年,是全国最早的省级社。在落实省委关于“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战略部署中,供销社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服务立社、产业兴社、经营强社、联合合作”的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效。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市(地)供销合作社13个,县(市、区)供销合作社68个,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靠市场机制无法得以根本解决,必须依靠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权力才能得到保障。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存在监管滞后或监管不力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其实是市场失灵和监管失灵的共同结果。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有必要从构建独立监管机构、公共治理模式和行政问责机制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三社联动"作为当前社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已引起多方关注,内蒙古B市D社区"三社联动"的治理实践表明,在单位社区的治理实践中,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政府等基于社会理性化逻辑形成了一致的社区发展目标,促成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合作行为,而且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理性的发育,使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以往的社会管理已经暴露出很多的认识误区和制度缺陷,社会管理需要向社会治理转变,即要在承认个性化、多元化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和调和——沟通、对话、谈判、协商、妥协、让步——整合起各社会阶层、各社会群体都能接受的社会整体利益,最终形成各方都必须遵守的社会契约。对中国社会而言,要向社会治理转型,需要政社分开。社会组织的影响力不仅存在于社会领域,还会辐射到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9.
王久彬 《共产党人》2006,(21):13-13,12
国资监管工作就是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处理好加强监管与企业行使经营自主权的关系。监管的有效办法就是要实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结合的原则。因此既要认清职责,明确责任,把握定位,履行使命,又要做到属于出资人的事项,真正管住管好,属于企业的权限,决不干预,真正做到所有权与经  相似文献   

20.
张乾友 《探索》2020,(1):80-88,F0002
作为利益主体,个人的基本行为逻辑是从对自身需求、欲望与偏好的认识和管理出发来占有相应的物质资源。具体来说,这一逻辑可以被分解为"认识自己""关心自己"以及为了从"认识自己"走向"关心自己"所必需的自我治理等三个环节。随着风险意识的生成,风险管理也成了现代个体自我治理的重要内容,驱使国家监管职能的建构与发展。当代国家监管职能的发展目的是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公共的行为框架,由此助推人们去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但同时,国家监管职能的扩张也可能削弱现代个体作为自我的存在形态。这种紧张将型塑未来一段时间里行政国家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