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维·佩珀为马克思生态思想做出了"弱"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辩护,认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具有内在相关性。他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路线,揭示了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维度,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揭示出马克思生态思想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一百年来,西方学者从各自的理论立场和目的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了重构和重建。其路径大体有三条:通过重读、重释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试图返本清源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释、补充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借"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之名,行否定、否弃历史唯物主义之实。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当前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胡纯华 《学理论》2014,(4):78-79
将康德的实践理性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进行对比,通过考察发现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有康德哲学影响的痕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源自对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的批判和改造。在当代语境下,重新考察康德的实践理性,对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理论创新,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性具有重要的学术旁证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在方法论上沿袭了卢卡奇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重建,即在方法论上回到黑格尔,"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证性。但法兰克福学派在其理论发展中忽视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哲学旨趣和方法上的根本区别,从而导致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只能滞留在一般性的文化审美批判层面,难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变革实践的理论诉求。正是基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类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旨向和研究路径有着根本差异,深刻领悟这些差异是正确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争论一直是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主线,但是理论前提预设的矛盾和混乱导致其并不能对环境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因而只能对人类行为进行道德层面的要求。在反对环境破坏上,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伦理学有着相同的理论旨趣,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阐释了人与自然究竟以何种关系存在,进而回答了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理论上极富前瞻性地消解了两种中心主义,为环境伦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与对黑格尔法哲学以及历史哲学的批判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以及路线图.在理论意义方面,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无疑具有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当今现实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仍未很好地回答一些具体问题.批判地看待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一个路径.  相似文献   

7.
自列宁《帝国主义论》发表以来,垄断资本主义批判就成了国外激进思潮研究的核心主题。然而,纵观这些流派,它们在理论根基上已经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了批判逻辑或政治立场的"后马克思"转向:首先,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家巴兰和斯威齐通过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彻底否定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后马克思"转向;其次,奈格里和哈特通过对帝国时代的非物质劳动与生命政治的研究,修正了马克思的物质生产逻辑,实现了政治哲学的"后马克思"转向;再次,法国共产党通过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提出了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民主路线,实现了政治立场的"后马克思"转向。这三者分别对应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因此,如何从当代视域出发,全面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当代生命力,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8)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基石。在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中,论述了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纠正人们对唯物史观的错误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当时现实社会都起到了深远影响。以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了经济基础的作用,而且是"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曾被用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理解上,三者存在着许多不同。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依据,得出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的"新"就新在它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性和历史性原则来解释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全部关系问题,从而合理地解决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得以建立的真实基础。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质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艾伦·伍德的《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思想传记》一书问世以来,引发了学术界有关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持久关注和争论。这部既充满"同情"又具有批判性的马克思传记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从异化、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方法五个主题切入,聚焦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书中有关道德和正义的讨论开启了对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持久争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否基于某种正义原则?抑或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不正义?如何界定和区分道德善和非道德善,即如何诠释马克思站在非道德的立场上开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其中又不乏道德的话语运用?正如艾伦·伍德在《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思想传记》一书中所言,马克思的理论成就和建构路径可能通向各个方向,作为诸多向度中的一种可能,伍德富有争议的观点和由此开启的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话语,为重新审视和解读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结构性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深刻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世界历史理论有多重思想关联。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主要回应了三个方面的"康德问题":一是对康德世界历史的"合目的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把世界历史目的从"大自然的隐蔽计划"转变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二是把康德世界历史理论的"永久和平问题"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消灭阶级斗争";三是把康德世界历史理论基于自然法权的"国家的联合体"的方案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方案。马克思通过对"康德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回应,建构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2.
韩晓倩 《学理论》2013,(22):47-48
社会存在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奠基石,它的首次提出是在《共产党宣言》当中,后来又在马克思的各种重要的理论论著中出现。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理论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马克思通过剖析社会各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来揭示社会形态历史演进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并且指出了社会形态发展所具有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为主导创立的,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马克思新世界观是新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亦即历史唯物主义,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见解";恩格斯晚年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在阐发他们"共同的见解",虽然在某些方面与马克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统一性仍然是主要的、基本的,差异是统一中的差异。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回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姚顺良 《理论探讨》2007,13(6):38-41
关于"异化"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界已进行过长期和广泛的研究,但不少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对"异化"范畴和"异化"理论形成过程的全面梳理,可以更为深入地揭示马克思接受"异化"理论的具体语境,特别是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本身演化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以前"异化"经历了从"经济的日常观念"到"社会—价值的概念"再到"哲学的范畴—理论"三个阶段的演化。对马克思产生直接影响的是黑格尔和布鲁诺.鲍威尔,特别是费尔巴哈和赫斯的异化理论。马克思从异化思想萌芽到自己独特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形成,并非单纯外部语境的产物,而主要是其实践批判不断深化(宗教和哲学批判—国家和法批判—国民经济学批判)、理论上对异化根源不断追问(宗教异化—政治异化—经济即财产异化—劳动异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阿尔都塞通过对人道主义的拒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理论命题。在他看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祛除人的概念,人不能成为生产过程的主体,否认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阿尔都塞的论述来看他的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犯了极端化的错误,从而曲解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恩格斯首先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术语,表述与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的"马克思的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发生了裂变,主要沿着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苏联(俄国)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三个分支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17.
"塔克-伍德命题"引发了人们对"资本剥削劳动是否不正义"的争论,揭开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序幕。在这场争论中,分析马克思主义内部形成了以"现实唯物主义"为标准认为马克思反对"资本剥削劳动不正义"的"反对派"和以政治哲学的最高价值为标准认为马克思赞同"资本剥削劳动不正义"的"赞同派",从而产生了所谓的"马克思正义悖论"。"马克思正义悖论"的实质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二分,是抛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造成对马克思政治哲学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的割裂。解蔽"马克思正义悖论",重构马克思政治哲学,需要回到马克思理论的自身逻辑,在内容、方法和本质上还原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原貌。  相似文献   

18.
国内长期以来将"历史唯物主义"定位为"马克思学说的哲学灵魂",这其实是对马克思学说的最大误解,是对"历史唯主义"的"理论时空"的错误定位.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空间角度看,仅仅是揭示"人类社会"的人被"物化"、"异化"方面的客观事实之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从经济领域研究资本剥削使人成为依赖于物的经济动物所形成的总的科学观点,它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从时间角度看,它所研究的主要是"史前社会"经济形态自然过程中的人被物化、人依赖物的客观事实及由此产生的"唯物"或"物本"理论,并不包含马克思揭示的正态人化事实及创意的人本主义理想哲学.故"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时空"是狭隘的.马克思哲学绝非是"以物化为象"的"历史唯物主义",而只能是"以人化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长期处于被遮蔽状态,这种状况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才开始改变。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发生了马克思与正义之争。马克思与正义之争是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视觉和理论旨趣上的必然反映,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积累了新的知识资源,是对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的解蔽。但由于大部分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误解,他们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缺陷。我国学者对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重点集中于: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之哲学基础、价值主体和理论主题的阐析;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考察及其生成逻辑的哲学分析;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之科学内涵的阐发;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当代价值的诠释。随着当前我国社会正义问题的凸显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推进,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正义理论是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应该而且必须有一个反映其本质属性与理论全貌的科学定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它不仅必须且能够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变化、研究对象、阶级属性和价值目标;而且必须且能够成为人们甄别一切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或者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其真马克思主义还是伪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与准绳。因此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和要求,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定义表述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由其追随者和信奉者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以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最终目标的完整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