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维度来看,"人民需求"与"社会生产"是从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中历史地归纳出的两个核心范畴,也是党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开展所围绕的两个中心环节。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维度来看,"人民需求"与"社会生产"之所以会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主导者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义生产是以人为目的的生产。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维度来看,解决"人民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从人的现实性和需要的多样性方面来理解"人民需求",要从主导性和相对性来认识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社会生产",要从社会历史、社会有机体和社会实践的整体性要求来把握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依据,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认识国情、认清历史发展方位的关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扭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这一"牛鼻子",探寻社会主要矛盾生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从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表现形式、发展趋势出发,找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3.
《理论视野》2021,259(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党以认识社会主要矛盾为方法论推动事业不断前进的历史。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端于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提出,自觉于抗战时期的理论创建,贯穿于各阶段社会革命的历史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党在概念创新、运用领域和处理方法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守正创新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以社会主要矛盾为问题导向通过实践活动解决现实问题,在坚守人民立场中通过认识和处理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续性探索。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述,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系统梳理总结我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历程,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及"变"与"不变"特征,从历史实践中考察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最新论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出"旧的矛盾未完全解决,新的矛盾又不断涌现"的明显特征,社会安全治理形势十分紧迫。社会安全治理的核心在于化解与调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分析方法对社会安全治理研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显著的优势性。基于广东省的深度访谈,运用"矛盾论"剖析我国社会安全治理的制约性因素,科学决策与有效执行、有限职能与无限需求、执法需求与执法供给、警情研判与治安监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构成社会安全治理的主要矛盾要素。对此,应从转换组织决策模式、增强机构执法效能、激发队伍执法活力、提升安全执法效率等四个维度共同着力,从而推进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体现了执政党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已发生阶段性质变认识的理论自觉。执政党只有准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才能制定符合时代要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战略规划,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社会主要矛盾、人民主体地位与执政党自觉,是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三个基本维度: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在依据;人民主体地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力量源泉;执政党自觉是准确把握时代脉动与担当时代使命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7.
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史。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立足基本国情的变化,及时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确立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不同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迎来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展现出理论自信与实践自觉互动发展的辩证图景。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通往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史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对我国人民的现实需要和社会发展程度进行了科学的判断,继而对我国社会发展进行理性的定位。因而,以需要的主客体矛盾来历史性地解读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变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基于此,当前中国共产党要将人民的需要进一步落实,运用科学发展理念的良方解决当下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逐渐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继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最终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融合了历史与现实、实存与本质、理论与实践。贯穿其中的红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深刻地体现了于历史中发展变化着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说来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我国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单纯的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主要矛盾因此随之发生改变。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才能把握新发展理念,正确回答时代问题。这个时代问题就是以"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新发展理念建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基础上,是对时代问题的正确解答,是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从唯物史观认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重要论述的机理是实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向哲学认识论、实践方法论转变的必然逻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重要论述确立的逻辑起点是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根本立足点是人民主体地位,价值遵循是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根本抓手是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变革,破解的根本之道是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实践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的科学性在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具有现实依据,又具有理论依据;既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又符合理论逻辑。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而化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其中必然蕴含着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智慧,因而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思想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底蕴,以人民为中心是其重要内核。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出发点,是人类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发展,主要体现在: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的依靠者、推动者;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落脚点;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的检验者、"阅卷人"。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中,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思想,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各项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7,(12)
<正>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推动着一个社会从较低级向较高级的形态或水平发展演进。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决定着包括执政党在内的社会主体的实践重点、政策选择与方向。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既客观反映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的根本变化,又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基本内涵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更加强调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和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更加强调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内在统一,更加注重新时代人民生活的内涵、品质与价值。新的主要矛盾论断是基于新的实践要求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作了有力注解。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属于"需要"与"生产"之间矛盾的基本范畴,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最大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改变的大前提下,国家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与中心任务仍不会改变,这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属性无法根本改变。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演进,社会主要矛盾势必呈现出新的形态与特征。  相似文献   

16.
董小君 《理论探索》2020,(3):96-101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研判,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从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双重视角,可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特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体体现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路径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处理好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实现城乡及区域协调发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处理好本国与他国的关系,构建全面开放体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重构收入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百年历史是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不断实现创新发展的百年演进史。全面考察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内在逻辑,必须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起点开始,围绕着中国人民如何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心议题,呈现出从追梦、筑梦到圆梦的基本历史向度,其演进的内在逻辑要素包括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其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根本动因,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意识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精神动力,创新能力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物质力量。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的历史逻辑充分表明,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是应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之需而生。  相似文献   

18.
<正>主要矛盾转化,以前解决"有没有",现在解决"好不好"据新华社10月22日电,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些代表和专家表示,这一科学论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国务院三峡办主任聂卫国代表说,"以前我们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科学论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客观上要求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同党坚持不懈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和领导核心地位的历史,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一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一切为了人民,尊重和依靠人民,兑现向人民的承诺,贯穿于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和用好政权建设国家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二是始终坚持把实现国强民富、民族振兴作为党的神圣使命,正确判断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