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学理论》2013,(32)
人权逐渐被规定为一项国际法准则是随着现代人权运动的兴起而产生的。人们对人权保障的要求逐渐提升,死刑制度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死刑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理论根源,其中死刑犯的人权保障问题,是现代死刑制度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行政听证作为现代行政程序的核心制度,通过赋予相对人程序性人权的行使来保障相对人实体性人权。行政听证所保障的实体性人权可以表现为实体性财产权、实体性人身权以及其他实体性人权等三种样态。原则上,相对人的这些实体性人权受到行政行为的不利影响时行政主体应适用行政听证予以保障。但基于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均衡原则以及成本不大于效益原则,许多国家规定了不利行政行为作出时无需适用听证的具体事项。我国适用行政听证保障相对人实体性人权的相关制度还存在诸多缺失,亟需在拓宽适用行政听证保障相对人实体性人权的范围以及明确排除适用行政听证的具体情形等方面予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保释作为无罪推定原则衍生的重要诉讼制度,在维护人权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罪推定、权利保障和控辩平衡等是保释的基本理念.在比较分析保释与取保候审的差别后,可知我国的取保候审不能从根本意义上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原因是其程序的制度化设计不合理,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基本理念与现代意义上的人权保障相冲突等.在吸收保释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对我国取保候审中存在的不合理方面进行改革并使之完善,以便推动和促进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得到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对于完善我国羁押审查制度和保障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人权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由于存在当前法律制度不完善和程序构架本身存在缺陷等原因,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以法律形式确定获得审前释放是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对我国审前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进行司法化改造,确立法院在羁押必要性审查中的公正和权威的裁判地位,重构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司法途径实现权利救济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5.
行政救济是现代法治社会中国家对公民权利补救的重要制度。构建这一制度的基础有两个 ,一是理论基础 ,包括法治理论和人权理论 ;二是宪法基础 ,宪法确立了依法行政的法治原则 ,明确规定了公民的行政救济权利 ,确立了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地位。只有在全面正确地认识行政救济基础之上 ,才能够更好地构建和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 ,从而更好地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6.
监视居住制度因其存在很多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广泛批评,一直有废除监视居住的呼声。最近公布的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采取了保留这一制度并对其进行补充完善的作法。但是,监视居住执行方式无法准确把握、被执行人同住人的人权无法保障和司法资源的制约使监视居住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这是通过立法上的补充完善无法解决的。因此,为了避免监视居住的异化导致法律适用的混乱和对公民人权的侵犯,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应废除监视居住制度。  相似文献   

7.
创先争优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新时期开展创先争优,就是要依循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完善组织结构,改善组织运行的制度环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形成核心价值为基础的价值引导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盘活党建存量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私有财产权不仅是近代以来各国宪法的基本内容,更是各国制定宪法的目的之一.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完善与否,同宪政制度特别是人权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有着紧密关联.因此,深化私有财产合宪性,对于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4)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主权与人权的关系不断成为国际社会争议不止的问题,民主法治思想传播、全球人权意识和世界人权思想制度交融产生的全球人权文化在有机结合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人权日趋全球化的局面。关于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如何平衡,成为学界和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克里米亚独立事件从理论上和实践中站在国际法治的立场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5)
2013年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措施和保障人权进行了规定,为侦查机关实施技术侦查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完善了人权保障理论,引起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技术侦查措施本身的扩张性和天然的侵犯性,使其极易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且,我国目前的技术侦查立法还不完善,制度规范也不够周密,使其在人权保障上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逮捕措施是指在逮捕制度的指导下,具体对逮捕制度进行操作和实现的一系列司法实践。文章分析我国逮捕措施本身存在的违反正当程序和忽视人权保障的问题以及原因所在,提出提高立法技术、完善逮捕措施相关制度、转变司法人员理念的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制度创新阶段,目前正处于最艰难的改革攻坚阶段。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两个  相似文献   

13.
一个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维护社会安全,追求社会公平,保障基本人权,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的过程中,创新理念、整体规划、突出重点、严格落实。《决定》从明确人权保障原则、提升人权保障理念、健全人权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5.
政治现代化过程就是公民参与不断扩大与完善的过程,公民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我国公民参与的发展中存在着传统封建文化、公民社会不健全、公民参与成本高和动力机制不完善等阻碍政治现代 化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中国社会资本存量的利用、公民参与成本的降低、公民参与动力的提高等方面强化意识普及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丁玮  高姗 《学理论》2009,(18):103-105
逮捕措施是指在逮捕制度的指导下,具体对逮捕制度进行操作和实现的一系列司法实践。文章分析我国逮捕措施本身存在的违反正当程序和忽视人权保障的问题以及原因所在,提出提高立法技术、完善逮捕措施相关制度、转变司法人员理念的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7.
人权的宪法保障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力 《理论导刊》2003,(9):41-43
保障人权业已成为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人权与宪法相伴相随、密不可分。宪法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权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宪法作为人权保障书,既确认已有人权,又保障人权的实现和发展。现代宪法主要是通过合理配置权力、规定基本人权原则、确认人权内容和建立宪法保障制度来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5)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在现代法治国家,所有的国家权力都由国家宪法赋予并加以规范,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及其政治活动,都是人权的法律化。宪法对于国家基本权力、人权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都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现代政府要进行机制创新,必须选拔"双高"人才进入领导岗位,扩大政务类行政领导非职业化比重,推行双重任职资格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来构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活力。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4)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加强人权保障是世界各国司法改革的总趋势。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愈来愈引起关注,在我们不断地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的检察制度和俄罗斯的检察制度有着很深的法律渊源,我国的民事诉讼在多方面也深受苏联的影响,借鉴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思考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不足,对完善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