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重要途径。指标体系和判断标准是全面构建和有效开展容错纠错的基础和关键,前者明确容错纠错的情形和范围,后者设定容错纠错的标准和程度。基于文献与实践分析,提出从问题性质、行为动机、行为心态、行为类别、行为过程、任务难度、时空条件、行为后果、纠错态度等九个方面设定容错纠错的指标体系,再根据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分级分类等原则,从对象层次、岗位类别、岗位影响面、党政序列、决策过程、任务难度、决策时空条件、任务和决策范围等八个方面确定容错纠错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有助于鼓励和激发生态环保部门及其干部的改革创新、干事担当精神,从而推动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推进生态环保领域问责制度完善的同时,也需要探索和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梳理地方政策文本可以发现,生态环保领域容错纠错机制存在容错的概念模糊、容错与问责边界不清、容错主体及其职责不明确、纠错机制未得到足够重视、党内规定适用范围泛化五个方面的问题。优化生态环保领域容错纠错机制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推进:一是明晰概念范畴;二是划清“问容”边界;三是明确容错主体;四是推动“容纠”并举;五是实现“党政”衔接。  相似文献   

3.
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对于激励干部奋发有为、明确权力运行边界、体现组织严管厚爱、创新干部管理理念等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建设,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然而,构建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还面临多元主体协同不力、配套制度不够健全、容错自由裁量权过大、容错纠错制度公信力不足、容错纠错认知偏差等突出问题。破解之道在于整合干部容错纠错的资源力量,推进干部容错纠错的制度配套,重塑干部容错纠错的运转流程,实现国家监察的制度嵌入,优化干部容错纠错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4.
容错纠错机制是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为激励新时代改革创新中担当有为的干部而提出来的,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容错纠错机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又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治国理政中的又一创新。  相似文献   

5.
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已成为促进干部担当、创新的重要保护与救济机制,但在试点实践中,干部主动申请或党政机关主动适用容错免责机制仍面临不少困境。本文通过对容错纠错机制适用中政府组织、干部个体和公众三方行为偏好互动影响的机理分析,发现容错纠错机制实施过程存在较大的梗阻张力。由于相关各方对容错纠错所持的心理价值、利益选择和面临的不利威胁各不相同,容错纠错机制实施中出现了干部申请动力"偏软"、管理机关问责压力"偏硬"和免责救济途径"偏虚"等问题。进一步的案例剖析表明,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本身的优化并不能化解机制的短板,只有从法理、治理和情理三个维度,不断调适各相关方在机制适用中的行为偏好,实现机制文本优化与机制适用环境的耦合,才能提高机制的适用效能。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干部担当。从政治伦理视角看,干部担当对应于政治个体维度的责任伦理,容错纠错机制对应于组织维度的制度伦理。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建设责任政府的背景下,推进干部担当需要拓展适合干部成长的伦理维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个体责任伦理路径,突出官员个体的信仰与美德;二是公职伦理路径,凸显公共利益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三是制度伦理路径,建立符合干部担当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为官不为"主要表现在能力不足不想为、动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三个方面。"为官不为"源于干部权力观错位、干事本领不够强、激励机制不充分、容错机制不完善、问责追责不严格。需从源头治理的角度、创新制度和机制的角度、多措并举实施系统工程的角度构建治理机制,既提高干部日常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又创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方式方法,从而让"太平官"不太平,从"为官不为"转向"为官当为""为官要为""为官必为"。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20,(1):72-78
容错纠错机制是宽容干部失误错误、鼓励干部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以2016—2018年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78份容错纠错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分析法从时间和层级两个维度对容错纠错政策文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容错纠错机制的演进表现出明显的地方先行特征,虽然注重容错纠错的程序设计并体现容错纠错的权益保障,但是忽略了容错纠错的错误识别。容错纠错机制的完善,应该以错误识别环节为突破口,同时明确容错与纠错的区分标准,以增强容错纠错制度的现实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容错纠错的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还需要考虑其背后可能支撑的原理或价值,从法律秩序与法治价值的层面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9.
怕到乡镇基层工作、不愿调任到“火山口”岗位、照顾家庭比事业更优先……个别干部不想被提拔甚至拒绝提拔.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解恐官之忧.干部管理既要敢抓善管、精准施策,体现组织的力度;也要撑腰鼓劲、关爱宽容,体现组织的温度.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对于秉公用权、依法用权、规范用权的要求越来越严,由此一些干部出现"为官不易"的心态,并引发"为官不为"现象。为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怕而不为"的思想,中央倡导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诸多地方相继开展实践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的容错办法,并为一些干部澄清免责。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容错机制在规划、运行、保障等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干部容错机制建构,应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推动制度创新,民主与法治相结合规范机制运行流程,容错与纠错相结合完善制度体系,理性培育与容错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宽容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1.
在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干部正向激励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破解干部庸政、懒政、怠政现象,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的有效手段。基于福建省干部正向激励的政策中激励主要存在的不足,根据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相关情况,分析在物质激励中存在干部工资与福利比例失衡、干部激励没有区分度以及干部休假等不足;精神激励上存在对干部干事环境不够关注,缺乏对干部干事模范树立以及干部培训不足等问题。从而提出干部激励在完善顶层设计、调整工资与福利比例关系、运用绩效考评、优化干部干事环境、树立干部干事模范、加强干部培训等方面来构建和完善干部正向激励。  相似文献   

12.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迫切需要干部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当前干部不愿担当、不善担当、不敢担当,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制度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客观原因。推动形成勇于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这是涉及干部教育培训、完善体制机制制度、营造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八个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3.
张忠军 《理论视野》2017,(11):17-21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迫切需要干部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当前干部不愿担当、不善担当、不敢担当,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制度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客观原因。推动形成勇于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这是涉及干部教育培训、完善体制机制制度、营造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八个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4.
从一定意义上说,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全面从严治干。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治干工作把较多精力放在确保干部遵纪守法、预防和惩治干部违法乱纪行为上。确保干部遵纪守法、预防和惩治违法乱纪行为无疑是对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激发干部积极性,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上。不能满足于干部遵纪守法、规规矩矩、老老实实,而要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真正想干事,愿干事,会干事,干好事,敢担当,有作为,能够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为此,就要进一步增强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严把德才标准、坚持公正用人,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加强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检查,创新干部管理的激励机制,培育有利于激发干部积极性的政治生态,把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上指出:基层改革"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由此,"容错机制"成为一个"明星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形势下,容错机制作为  相似文献   

16.
<正>"干事创业敢担当"是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干事创业敢担当,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工作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一重要论述为广大共产党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争当新时代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先锋表率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卢护锋 《行政论坛》2022,(4):133-140
容错机制应当以激励为导向,满足法律法规和党章党规没有明令禁止、遵循法律或决策程序以及没有谋取私利等实质要件。过错归责原则、回应型法的制度需求以及理性未及的客观法理构成了容错机制的正当性基础。在适用范围上,应将其限定为探索和推进改革、落实中央部署或者上级党委政府决策、解决历史疑难问题以及处置应急事件而实施的行为等情形。在完善路径上,应当观照容错机制与现行法律以及党内法规的衔接;在程序上将容错认定作为启动问责的独立性前置程序,再从公开和参与两个维度进行程序优化;在后续效力上应将容错免责作为公职人员晋升、提拔、考核等的积极性考量因素,以新的制度元素形式释放容错机制的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体现了强烈的法治精神和浓厚的人文关怀,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理论构建要坚持求实原则、民主原则和激励原则,其主要机制是诊断鉴定机制、评估分析机制、纠正调适机制。在实践中,要引导党员干部认清形势和任务,让他们明白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他们在改革创新中发挥先锋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学习和纪律教育,让他们明白有责任在改革创新中发挥先锋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争做改革创新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容错纠错机制,务必让他们掌握容错纠错机制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干部容错机制是为了激励公职人员创新作为的实践性制度。容错机制实践效果欠佳,甚至沦为边缘性制度。容错规范性欠缺、容错主体与性质不明、容错方式不合理、容错动力不足是容错机制亟需解决的问题。容错规范形式上须确定为法律规范,以容错范围、容错条件与容错措施为内容。容错属于人事规范,不属于行政责任规范。容错主体应当具有被容错行为人的人事权。完善干部容错机制,需要引入多元参与容错机制,赋予容错参与方程序权利并确保实质参与,保障容错行为人法定权利,做好容错与其他机制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20.
正干事创业敢担当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如何干事创业敢担当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法路径。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坚决摒弃一切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敷衍塞责、懒政怠政等消极行为,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