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破解难题的科学指南,更是新阶段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科学化发展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必须以"创新发展"增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动力、以"协调发展"形成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合力、以"绿色发展"提升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品质、以"开放发展"拓展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格局、以"共享发展"夯实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相似文献   

2.
《实践》2021,(3):18-19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成就,谱写了新篇章,进一步在全社会唱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2021,(5):32-33,46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民族团结理论是其民族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认为,民族团结必须以民族平等为基础,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要争取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民族团结的实质,是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6.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新疆,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特征、新挑战,作为最基层的村干部如何贯穿一条"生命线"全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当好民族团结领头人是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它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事关农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作为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效果明显;进一步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利用各种媒介开展交流、要克服语言关、结合实际拓宽活动形式、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宣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执行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新疆各族干部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加大宣传"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新疆阿勒泰地区多年来开展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阿勒泰地区民族团结工作要实施6个工程: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民族团结典型"选树工程"、民族工作的点滴工程、民族团结净化工程、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9.
正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在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提出"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这一新思想、新理念,突出了民族工作在全省工作中的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地位,是创造性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生动实践,为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描画了新蓝图、指明了新路径,对于推动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做好2013年的经济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围绕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突出抓好深入落实"两大战略"和加快推进"两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提高。一、要紧紧围绕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来展开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到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5,(9)
<正>兴安盟委、行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兴安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2.
认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对新疆民族团结工作是一次提升和深化,是对民族团结工作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它必将赢来新疆民族团结工作新的发展,必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新疆乌苏市采取有效措施即:坚持民族团结创建"八进"、坚持依法管理宗教工作、坚持民生建设工程、坚持宣传常态化、坚持脱贫攻坚、坚持推进"嵌入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紧密结合的举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动乌苏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一步开展,笔者通过调研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4,(4)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事关大局;民族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增强"四个认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严打高压"三股势力";在各族群众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等有关民族问题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1,(7)
正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模范自治区"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7,(12)
正民族团结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提出了"守望相助"殷切嘱托,内蒙古2500万各族人民始终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民族团结作为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努力把内蒙古这道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一、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6,(12)
正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通辽市、赤峰市调研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民族工作在内蒙古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要求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活动,不断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贯彻落实李纪恒书记的重要指示,自治区民委党组结合实际,提出了做好民族工作"五个一"工程、巩固发展全区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工作思路。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20,(7)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8日至10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全国"两会"工作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  相似文献   

18.
朱玺 《实事求是》2007,198(5):68-70
特殊的州情决定了构建和谐伊犁的任务既复杂又艰巨.要大力发展经济,为构建和谐伊犁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继续营造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21,(5):4-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相似文献   

20.
正精神的种子一旦萌芽,就有顶起巨石的力量。在青海,精神始终是最为宝贵的财富、最为动人的力量。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建设新青海,要有新精神。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上,对"新青海精神"作出了诠释:站在昆仑之巅、守望全国和世界的登高望远精神;交往交流交融、不断融入全国和世界发展格局的自信开放精神;维护民族团结、保护绿水青山、造福全国和世界的团结奉献精神;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激励新担当新作为的不懈奋斗精神。"登高望远"是新青海精神的灵魂,"自信开放"是新青海精神的主题,"团结奉献"是新青海精神的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