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次民主选举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在我党政权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战初期,边区人民民主选举人民政府的领导,产生了第一届民选政府.这既体现了边区人民的参政权,也体现了边区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地位.民主选举的开展,对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和抗战动员、支援前线起了积极作用.本文拟就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政府略作考证、论述.成立选举委员会,制定《民主政府施政纲领》边区第一次民主选举是由西北办事处和边区政府主持的.在《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公布以后,西北办事处设立了“边区选举委员会”,蔡树藩为主任,高朗亭为副主任,办理边区的民主选举事宜.选举委员会成立后,选举准备工作随即开始.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训练干部,决定由西北办事处及陕甘宁省各办一个,训练100名能够组织、领导选举工作的干部.干部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和《选举委员会的工作细则》,以及其他有关宣传材料,分别于1937年6月12日和6月下旬开始.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疫病流行,造成边区军民的大量人员伤亡。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把疫病预防与控制当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采取成立防疫领导机构、开展卫生宣传、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建立防疫机制、增强人民群众体质等一系列科学疫病防治举措,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病的流行和蔓延,并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  相似文献   

3.
薛永毅 《党课参考》2020,(8):104-109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受疫情侵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总结中央苏区时期疫情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陕甘宁边区实际情况,提出并形成以预防为主、群防群治、宣传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疫情治理新路,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疫情治理的人民底色和民族特色,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疫情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核心:"组织严密、统一领导"边区的防疫机构萌芽于1940年。  相似文献   

4.
张秀丽 《党史文苑》2006,3(6):22-23
本文通过对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探讨,认为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奠定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注重民主政治建设,保障边区社会政治和谐民主;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边区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的有效作用,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探讨,认为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奠定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注重民主政治建设,保障边区社会政治和谐民主;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边区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的有效作用,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6.
习仲勋作为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提出关中分区反摩擦斗争的策略,严格抵制国民党反动派的分裂活动;积极调整土地政策,保证边区土地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激发了广大农民保卫边区、支援解放战争的热情。在陕甘宁边区管辖的范围向关中乃至西北地区扩展的过程中,他团结各方力量,成功化解接管城市与新区工作中的遗留问题,为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陕甘宁边区模范村建设是边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区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推进方式。边区开展模范村建设是克服边区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的需要,也是改造边区农村社会落后状况的需要。随着陕甘宁边区模范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边区出现了生产模范村、文化模范村、卫生模范村等一系列模范村。边区模范村建设有许多成功经验,如通过政治教育提高生产积极性,运用竞赛方式开展各项工作,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引领作用,这对于我国后来的农村社会治理和改造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禁烟禁毒。早在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根绝根据地内的烟毒,曾制订和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禁烟毒条例》、《陕甘宁边区查获鸦片毒品暂行办法》、《陕甘宁边区查缉毒品办法》等一系列禁烟毒的法令法规,专门成立了陕甘宁边区禁烟督察处和查缉毒品委员会,在陕甘宁边区境内雷厉风行地开展了禁烟禁毒运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禁烟禁毒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一、严禁种植鸦片烟苗烟苗为烟毒之源,禁烟毒首先要禁神鸦片烟苗。边区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各专署、县市、区乡政府经常派干部深…  相似文献   

9.
张朝立 《湘潮》2021,(3):47-49
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在全面抗战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包围封锁,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发动边区人民,围绕抗战和民主两大主线,在保障抗战的大前提下,完善边区民主制度体系和政权治理与建设,发展边区生产力,最终使边区达到了“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其间,边区工会通过自身的积极活动,调动边区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抗战,保障了边区抗战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正>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国抗日的大本营,在边区成立头两三年里,由于国民党政权的存在,边区政令不一,摩擦不断,严重影响边区稳定和中共精力,继而影响全国抗日大局。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决斗争下,以何绍南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专员和县长被逐出边区,结束了双重政权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银行是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设立在延安的"中央银行",其坚持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积极开展货币斗争,先后发行了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维护了边区金融市场的稳定统一。遵循"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边区银行在促进工农业生产、繁荣商业贸易、解决财政困难、支援抗日战争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当代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些许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陕甘宁边区时期,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了文物保护在边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回顾这段历史,研究陕甘宁边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认真总结边区文物保护的经验和教训,不但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对当前文物保护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粉碎敌顽的经济封锁,发展边区经济,对私营工商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和扶持政策,促进了边区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边区经济实力,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私营工业是在边区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边区私营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有力配合了公营工业、合作社工业,对于克服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争取实现边区工业日用品的自给自足、促进边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民主政治建设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其领导的政权里设立了人民参政机构: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这个参议会,也可以说是建国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雏形。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于1938年1月在延安成立,由原边区预备成立的议会改名而成,是边区人民参政议政的机关。 (一)边区参议会的组织与职能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组织,分区、县、乡三级。参议会的全权机构为各级参议会参议员大会,由各级参议会参议员选出的议长、副议长主持大会。大会休会期间,由参议会常务议员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处理一切日常事务,全体  相似文献   

17.
任弼时在负责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工作期间写了大量文章,对边区经济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高度总结。本文从战时经济、边区生产和消费的协调性、边区国民经济性质以及边区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等几个方面阐述他对边区经济建设的若干认识,并对他的经济思想作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成功地发展了生产力,保证了边区军民的丰衣足食和工业品基本自给,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陕甘宁边区生产力发展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以革命的激进方式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障碍,解放和发展了这一时期生产力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使边区生产力发展适应了中国革命实际的胜利;是边区生产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粉碎敌顽的经济封镇,发展边区经济,对私营工商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和挟持政策,促进了边区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边区经济实力.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云经济思想体系的起源——读《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问题(摘要)》赵士刚陕甘宁边区在经济发展上经历了由单纯依赖外援转向半自给、再由半自给转向全面自给、然后再转向全面发展这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边区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上,边区内部和外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