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静 《学理论》2011,(32):67-68
在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表现出自我意识觉醒、物化意识增强、多元等特征。从结构化理论视角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是一个主体选择与结构整合的二重化过程。以二重性理论视角,描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迁现状,并从主客体两个方面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迁的原因,对解决农民工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在村落变迁中的作用——基于南北两个村落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民工流动发展到整个社会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其对传统村落的影响作用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程度。通过对南北两个村落的实地考察,得出李村农民工是推动村落变迁的重要力量;而石门村农民工的作用,在强大的村落文化场域的影响下和村民自身还没有发生"小农"蜕变的情况下,远比李村缓慢和艰难的结论。或者说,这种影响仅局限在经济领域,而在村落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整体性问题是近几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一经确证之后理论研究似乎就处于相对停滞状态。通过探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兴起的缘由以及研究现状,整体研究的现实指向是为马克思主义正本清源,还原完整的、足本的、原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以确证理论本身的整体性为起点,并从整体性为视角阐发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及其组成部分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4.
安然 《学理论》2013,(3):49-5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贡献。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对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公立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必要的意见和建议,以期通过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使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大量农村劳动力也通过“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职业流向城市,并成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主力群体。尽管新就业形态发展势头迅猛,其自身仍面临诸多“短板”,如职业保障不足、就业脆弱性突出、社会认同缺失等劳动权益问题。如今,我们正向共同富裕稳步迈进,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大方向,顺势而为,在适应新就业形态包容性与灵活性的就业新形势下,更好地在职业保障、就业能力、精神生活等多方面为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提供及时有力的保障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张亮 《学理论》2010,(12):85-86
自我国实行退休职工双轨制之后,企业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模式已初具规模并渐成体系。然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却严重滞后。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从影响制度均衡的供给需求角度,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改革的成因。同时,利用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其改革的现实困境,并力求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时期,沙俄侵略势力开始向黑龙江流域渗透,波雅尔科夫、哈巴罗夫等相继对该区域进行侵略。康熙年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沉重打击了沙俄的侵略气焰,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的东北边界。在这相对平等的条约中,我们对于双方的态度与立场进行剖析,从中得出当时历史条件下清政府与沙俄对于边境争夺的不同态度与做法,继而去深思不同的文化体系对于疆域的看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实然与应然的博弈:基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汉平 《行政论坛》2009,16(2):41-44
我国政府在政策方面与时俱进地推进了农民工子女教育制度建设,但在政策的实施中却遇到了如下诸多问题:政策宣传欠缺,导致政策施行环境不利;地方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政策施行无序化;施政主体积极性低,导致政策施行不畅;施行方式单一,导致政策结果有效性不足.同时,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之未来走向需要长期的整合、以及其他社会制度和政策的配合,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券"制度,加快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切实提供教学资源物质帮助,不断丰富政策施行方式.  相似文献   

9.
以往关于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研究,忽视了婚姻承诺在婚姻维系中的作用。基于对东莞、厦门、龙岩等地调研资料的质性分析,从婚姻吸引力、约束性因素和道德规范三个方面分析农民工婚姻承诺的动因,归纳出农民工婚姻承诺的三种类型,并从文化、制度和结构三个维度探讨农民工婚姻承诺的特点。研究发现,农民工对婚姻的承诺能解释婚姻的稳定性;受文化、制度和结构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婚姻承诺虽然也包含个人承诺的成分,但以结构性承诺和道德承诺为主。研究拓展了婚姻承诺理论的适用群体,丰富了对流动与婚姻稳定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枫云 《学理论》2011,(7):86-87
在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并对新中国成立至今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简单回顾的基础上,从目标取向、基本要求、具体体现、必然选择、时代特色等几个方面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民工的弱势化趋向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社会地位低下,进城就业难度加大,边缘化程度加深,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加剧,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工缺乏应有的政治权利,工作条件恶劣,报酬低,劳动关系不稳定,缺乏社会保障,缺少教育培训机会等原因造成的。为减缓农民工的弱势化趋向,我们应确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培育新型农民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关注新一代农民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两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结伴外出、依靠"亲友介绍"工作是两代农民工初次外出与求职的共同特点,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主要追求经济利益,新生代农民工则主要追求个人发展,农民工外出倾向于低龄化,童工现象比较严重。农民工进城之后,"跳槽"频繁,就业层次低,多数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只是一种"平移",并没有带来职业地位的提升。相比较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层次比第一代农民工高。  相似文献   

13.
结构力量与结社力量对农民工阶级形成历史进程中抗争行动的表现形式、内容及其性质,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这一判断,本文根据组织化程度和抗争的性质初步构建了一个类型学框架,将农民工的抗争行动划分为四个类型;同时,结合具体的抗争案例,分析了这些初生的抗争行动对农民工阶级形成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析解决我国农民工问题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一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不仅会减缓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和谐和稳定。为此,现在我们到了采取有效途径,彻底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的农民工住房问题——一种政策过程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政策过程的视角论述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国家政策层面的可行性,可为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提供政策方向。本文从杜布林冲突的系统分析模型出发,建构“黑匣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模型,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政府分权理论等,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来检验政策方案。通过政策输入过程分析,识别形成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实质因素,并分析农民工住房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实践约束条件。通过对政策执行约束条件的分析得出:农民工住房政策的逻辑起点不是农民工住房质量,而是附加在户籍制上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研究认为农民工住房问题本身无法作为良好的政策问题纳入中央政府决策范围。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并允许农民工有条件地享受城市住房保障政策,或直接取消城乡二元结构,都不是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最优政策,但前者作为渐进的决策途径,还是有助于缓解社会转型矛盾的;政府应当制定改革户籍制的长远目标,并在此框架下坚持改革和创新,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犯罪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犯罪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城镇的犯罪,它具有城乡流动、经济选择和城镇诱因等特征。研究农民工犯罪应当立足中国实际,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加强实证和理论研究。政府要承担起改善农民工城市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责任,全社会要树立起与农民工一起创造新家园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是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了研究文化融合、经济融合、政治融合和社会融合等诸方面的因素是如何影响农民工对城市的感知关系水平的,基于2010年在沪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城市融合诸因素对城市感知关系(生活满意度、认同度、未来发展意愿)的影响。发现:文化融合程度越高,农民工对上海的认同程度就越高,也会更愿意留在上海发展,但其生活满意度未必越高;经济融合程度越高,城市生活满意度、城市认同度和未来留在上海发展的意愿都越高;政治融合只对未来发展意愿有影响;社会融合越高,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度越高,对生活也越满意。研究为政府引导和促进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吴海艳 《学理论》2009,(11):13-14
金融风暴的冲击使我国农民工就业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新形势下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首先介绍由金融风暴引发的“农民工失业潮”,其次从加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培训、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促进农民工就业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家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对国家现代化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现象,根据马克思的人的发展思想,进行过程、角色与矛盾相统一的分析,发现农民工市民化经过进城就业、新市民等阶段,目前正处于落户城市的阶段;农民工与市民扮演的角色,由生产的人、权利的人向身份的人转变;面临的矛盾,由生产的矛盾、分配的矛盾向执行的矛盾发展。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践进程相应,在学术研究上,需要由制度的研究转向利益的研究,由以农民工为要素的研究转向以农民工为社区主体的研究,由排斥的研究转向合作的研究;在公共政策上,需要促进农民工与市民的互利合作、深化城乡改革与把握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高校职务犯罪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仅影响了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相关案例表明,当前高校职务犯罪呈现出犯罪领域相对集中、犯罪主体趋于年轻、犯罪手段日益隐蔽以及集体作案等发展趋势。高校职务犯罪的形成既有犯罪主体法制观念薄弱、个人私欲膨胀的主观原因,也有高校管理权力过于集中、制约监督不力的制度因素。因此,预防高校职务犯罪应从加强廉政思想教育、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构建监督制约机制、建设校园廉政体系等方面入手,彻底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为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