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哈维是晚期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将西方的列斐伏尔等人的空间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构建了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对哈维城市空间理论的研究不仅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参考,也为我国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论课题。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资本主义观。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是当代中国认识资本主义的指导思想。一、邓小平站在社会历史的高度,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首先取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制  相似文献   

3.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20世纪初,列宁又提出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为什么在现在,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在20世纪后半叶有了新的发展?在今后,资本主义又将如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起作用了,还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当代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即什么是社会主义作过科学的预测。关于这方面的基本思想包括:未来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未来新社会的本质等。马克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和传播的理论思潮,它的主要理论目标是资本主义批判,这个目标决定了其理论特质及其历史变迁。本文主张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与资本主义现实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它的内在张力和理论特色,从而摆脱外在的立场评判,真正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然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实践问题。该理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及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根本上粉碎了资产阶级辩护士鼓吹的资本主义制度永恒论,并因此遭到了不同理论派别的质疑和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20世纪末苏东国家的剧变,使该理论又受到了来自现实的挑战和考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新的时代特征,科学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然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它阐明新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回答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时期以来,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已经成为学术理论界的热门话题。对资本主义再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基础。从不同的侧面对资本主义再认识,可以有助于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深化,还可以引发探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再认识的问题。为什么必须对资本主义再认识所谓再认识,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符合实际的解释,并在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呢?  相似文献   

8.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新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提出的一种理论学派.它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与现状的总体性研究,展示一幅超越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化解南北矛盾、构建"和谐世界"这一人类社会理想的发展图景.本文就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基本内容作一比较系统的介绍,并对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作出总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主题,也是其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前提。与早期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了哪些新的历史趋势?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出现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的矛盾、异化和危机表现在哪里?其变革前景如何?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再认识所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本文试图对此作出简要的分析。(一)…  相似文献   

10.
正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光辉的时代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考察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法和根本出发点。然而,这种世界观和历史观不会提供社会发展的现成答案。在马克思、恩格斯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即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后,各个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国家必须根据自己国家发展的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曾提出过两个必然的论断,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可是人们一直疑虑:为什么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存在并且发展的如此迅速呢?这个问题马克思用两个绝不会给予了回答: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这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而目前,这个长期的过程被无限的暂缓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丧失,意识形态逐渐弱化,这就起到了延缓资本主义灭亡的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今天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来研究一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弱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其关于生产、生产方式、商品生产与流通、消费与消费方式的论述,是回应马克思主义低潮论、危机论的重要理论资源和方法论依据。回顾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发展演变的历史,结合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转变的历史轨迹,文章着重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诊断了资本主义的病症,但无论马克思还是恩格斯从未宣称自己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方法、视角和精神的价值远大于其具体观点;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继续存在,马克思主义就还有意义,曼德尔等人就是延伸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分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提出修正。马克思虽更多地讨论生产的问题,但似乎预见了"消费者社会"的到来。资本力量在世界市场的扩张、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的全球转型,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重获新生的时机到来了。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西方左翼学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问题不断展开理论反思,不遗余力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造成的各类现代性危机,努力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汲取养分、探求良方。具有85年办刊历史的美国马克思主义学术期刊《科学与社会》,在2022年第2期开设“社会主义可行性方案”专栏,邀请世界范围内的11位知名学者撰文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既包括对社会主义愿景的探讨,也包括对社会主义实现条件的全面认知,还包括对社会主义可行性方案的反思。从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角度出发,梳理分析学者们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学理上客观分析社会转型问题,准确把握国际社会对社会主义研究的新动向,进而从中感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化的视角而言,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行批判考察的产物:通过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成因、历史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的批判考察,探讨其对现实的人的生活和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克服其弊端的现实途径,即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现代化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一条红线。在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服从和服务于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有存在的根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者而言,建构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诠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是列宁早期同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斗争的焦点。合法马克思主义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一种自然的永恒的制度,肯定、赞美和膜拜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内在矛盾。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各个部门之间是按比例分配的,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实现论,倡导资本主义适应论;他们用"土地肥力递减理论""小农经济稳固论"等错误思想来粉饰与美化资本主义。列宁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性和历史局限性,粉碎了合法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资本主义完美论"的神话;列宁的这一批判,可以为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提供借鉴,同时也为我们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崩溃论和危机理论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运动的兴起和现实危机的影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复兴中,意大利出现了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自主论马克思主义",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贡献之一是提出并论证工人自主论,力主劳动相对于资本而言的自主性而非依赖性,认为不是资本而是工人阶级及其斗争,才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制度演变的动态的首发的社会动力和主导力量,这种强调和考察带来了对将所有权力归诸于资本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哥白尼式革命";之二是从工人阶级阶级构成和阶级斗争周期角度解读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变,他们辨别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人阶级主体:早期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手艺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时期特别是福特主义时代的"大众工人",和后福特主义时代的"社会工人"或"社会化工人"。这些理论探讨标志着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00,(3)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向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其中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在对清算旧世界观的理论批判、对资本主义认识的现实批判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批判中建构的理论体系,这种自我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精神思想内涵丰富,具有历史传承性。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之一。其基本理论观点是用生态学理论去“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企图超越当代资本主义与现存的社会主义模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原因,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视阈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工业扩张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理论回应。生态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代的鲜明个性,又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探究人类积极生存发展理念、社会公平和人的解放等方面实现了自我超越,但因其时代背景所限,在资本主义矛盾揭示、异化消费作用的认识等方面也有其局限性。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