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效能,需要我们在面对各种矛盾困难考验中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是在深刻认识与把握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治国理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下世情国情党情并针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而阐发的战略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自觉,开创了生态文明思想认识与实践的新境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最新理论成果,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的全球命运共同体论、国家治理体系论、人民福祉论、制度保障论、系统建设论和"两山"协调论。  相似文献   

3.
雾霾问题是诸多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态之一,对其进行治理不能简单地归于大气污染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而应当是一个综合性的、全方位的治理与预防相结合的方式,即是生态环境治理与社会治理相辅相成,以生态环境治理为主,以社会治理为辅。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在农村生态治理方面探索了众多切实可行的经验:强化了党对农村生态治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农村生态环境补偿长效机制,将科技最新成果推广运用到农村生态治理中,多渠道提升了农民的生态意识,倡导绿色农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当下,实现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要始终坚持党对农村生态治理的领导不动摇,要坚持全面治理与创新建设相匹配,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治理中的科技运用,要健全农村生态文明法规制度建设,要强化生产方式变革、进一步完善绿色良性生态循环等发展方向,实现我国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中国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解决日益严重和复杂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生态治理理念、生态治理能力与生态治理体系等方面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6.
石亭 《世纪桥》2011,(23):62-6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保力度,坚持走以人与自然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全球治理和人类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观,把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制度建设在其间的核心作用,融入了绿色发展理念,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指明了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彭贤则  宋明  李阳 《学习月刊》2013,(6):104-105
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湖泊变得越来越稀缺。武汉市位于长江和汉水的汇流处,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拥有"百湖之城"的美誉。我们看到资源优势的同时,也看到武汉城市湖泊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填湖造地、水质污染等等,都成为湖泊的致命要害。2008年在武汉举行的第三届  相似文献   

9.
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当今生态文明,人对自然的态度相应经历了敬畏自然、模仿自然、征服自然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范式转变。同时,人对自然的不同态度也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现在人类要想解决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就必须改变人对自然的态度,努力建立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资源,探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条件下有效回应了新的时代课题,大大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自然生态观、人类命运观、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所有制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国家学说、建党学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运用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2.
孙健 《求实》2008,(10)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当代文明所面临的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从生态文明的视野来审视中国政府治理面临的现实基础,必然对中国的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必须在职能上重新定位;政府治理的工具应当以法治取代人治,以德治辅助法治;政府治理的目标还要承担起对人类生态文明的责任,特别是要解决好自己土地上人民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超越等问题,为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社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谭海燕 《湘潮》2013,(1):7-8
生态马克思主义面对全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而自发形成的一种理论形态,是人类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丰富与发展马克思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以及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如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新课题。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即真正理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涵义是前提,切实有效地转变政府职能和作风是关键,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是保障,先行建立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是突破口,学习借鉴国内外的相关先进经验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青白江区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新时期四川自贸试验区,为四川乃至西部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对成都市青白江区大气雾霾治理的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卷槽生态庄园: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治理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认真搞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是生态移民攻坚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全区"两型"社会建设。为此,固原市委政研室会同彭阳县委政研室对彭阳县小岔乡打造"卷槽生态庄园",加快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作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生态伦理学价值理念的分析与研究,来显示人类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的重大转向及进步趋势。重点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和生态中心主义价值理念的理论来源、分歧、缺陷和积极意义,并指出生态伦理学价值理念的全球性普及应以国际公平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出发,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两种生态观的价值、思维和限度做出阐释与比较,充分挖掘并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资源,并借鉴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有益成果,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李军洋  李君如 《前线》2020,(3):75-78
基层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复合型实体性载体,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生态系统工程思路下,探索生态人文社会环境治理实践,以党建工作为引领,进一步深化首都基层治理经验,打造北京生态人文街区、社区、商铺、景区等样本,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采取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夯实基层,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创造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首都社会治理新格局,对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精神,提升首都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是由生态治理实践决定和推动的,而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出发点、落脚点就在于指导生态治理实践创新,正是在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推动生态治理实践创新,生态治理实践创新又深化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双向互动中,我们不断地加深对自然界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地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认识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指导生态治理实践创新的十大着力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自信,进一步激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