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兰波关于“通灵人”的两封信分别写于1871年5月13日和15日:头一封是写给他先前的老师伊藏巴尔的,第二封的收信人是当时的诗人德奠尼。1928年,伊藏巴尔在《欧罗巴》杂志上刊布了第一封信;第二封信辗转落入兰波研究者贝利松之手并由他于1921年  相似文献   

2.
说在前面     
阿尔蒂尔·兰波(1854—1891)是法国诗歌史上的奇才。他在十五岁到十九岁不足五年的时间里,在为灵与肉寻求新的归宿的极度痛苦和狂奋中,写下了奇异瑰玮,激昂叛逆,震撼人心的传世之作。在解放诗歌语言,更新文学观念,变革诗人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3.
仁慈的事业     
一兰波迷恋上魏尔伦,主要发生在他呆在巴黎的最后几个月里。那时幻像的冒险已经显出虚假骗人,支离破碎的一面。自从他们第一次相会以来,他从没有逃避过他那友谊的欲望。兰波突如奇来站在面  相似文献   

4.
刘娟 《法国研究》2006,(3):46-48
1872年5月,兰波写下了他那一时期最忧郁黯淡的诗《五月的旗帜》(Bannières de mai)。明亮的表面基调,难失的植物情结,还有忧伤绝望的心情,我想,这是《五月的旗帜》的表达主旨。“明亮”,“欢笑”,“飞舞”,“天空美得像天使”,其实,这都不难解释。当时,兰波刚满18岁,尽管遭受挫折,遭遇痛苦,受到生活的诅咒,但他毕竟只是一少年,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未来仍在,前途仍在,改变命运的可能仍在;而且,兰波仅仅把痛苦归结在一个季节--夏季里,过了这个季节,也许,柳暗花明,一切都会有转折。生活就是这诅咒与希望的混合体,而兰波永远都保留着他对生…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诗作相比,我们更热中于从兰波的作品中去发现那个跟我们讲话的人。人们对我们说兰波健在、活着;在他的注释家和评论家的长长行列中,很多人说曾见到过他。他们有的在这部作品中看见了一些圣物,它们可与珍藏在夏尔城博物馆的哈拉尔匙勺和餐叉相比:如果从这些能引起回忆的迹象出发,那么只会重建阿尔蒂尔·兰波的生平,或者钻牛角尖地重建他过去的经历。作品等于忠实的模仿的那种神话根深蒂固——假设认为作品太晦涩,人  相似文献   

6.
今年十月将在武汉大学召开兰波国际讨论会。在此之前,简述一下兰波研究现状,也许是有意义的。自兰波作品问世以来,评论文章与专著逐年增多,到目前为止,假设把它们编成目录索引,也有好几百页。从这么多的评论文章和专著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几种基本的倾向。第一种倾向就是从生平出发,把诗作的分析与生平联系起来,在通读诗人的作品时,随即追求诗作中有关现实世界的标志。由于兰波特别富于想象,其作品中表现出很少的参照  相似文献   

7.
1871年,两封《通灵者书信》的完成,标志着兰波的诗歌创作走向全新的阶段。兰波一方面致力于诗歌创作,一方面不断探求新的诗歌理论,从发明新的语言,到创造新的智慧、新的生命。通过对各种色彩意象的描绘,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有对文字的选择、锤炼来完成自己的诗歌使命,探寻未知,获得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诗人兰波     
兰波不是诗人。兰波是超诗人。不能用一般诗人的尺度衡量兰波。本文的任务却只能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对诗人兰波谈一点肤浅的体会。在法国和国际间,早已有千千万万评论家谈论过兰波。关于兰波,人们已经发表过数不清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兰波致保罗·德莫尼 1871年5月15日于夏尔维尔我决定给您上一小时的新文学课。我从一首有现实性的诗篇开始: “巴黎战歌” (略) ——以下是论述诗的未来的散文之作: 古代的诗发展到希腊诗已告完成,和谐的生活。——从希腊发展到浪漫主义运动,——其间经过中世纪,——内有文人,有蹩脚的诗匠。从埃尼乌斯到泰罗尔图斯,从泰罗尔图  相似文献   

10.
《俾斯麦之梦》是兰波的作品,一直到2008年5月才出版。文章登载于期刊Agone第38-39期上,收录在七星丛书的新版《兰波全集》里,该全集由André Guyaux主编,于2009年2月问世。《俾斯麦之梦》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发现,值得向中国读者推介。兰波在文章里以寓言的形式嘲弄了醉心于战功的俾斯麦,作者表达了推翻旧制度的渴望。作品的发现过程,以及专家对其真实性的鉴定也是饶有趣味的轶史。  相似文献   

11.
萨特确实有一种乱伦意识。在自传《词语》中他直言不讳地说:“大约10岁时,我读了一本名为《横渡大西洋的客轮》的书,十分着迷。书中有一美国小男孩和他的妹妹,两人天真烂漫,彼此无猜。我总是把自己想象为这男孩,由此爱上小女孩贝蒂。很久以来我一直梦想着写一篇小说,写两个因迷路而平静地过着乱伦生活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幽谷睡客>是兰波十六岁的诗作.当时,以阿尔登作为主战场的普法战争刚刚结束.诗人一次离家出走,无意间在阿尔登森林发现了一具士兵的尸体.诗人由此获得灵感,创作了这首十四行诗.法语原文及笔者译文如下: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与保尔·拉法格、劳拉·拉法格通信集》中译本第三卷出版了。这是我国翻译界一大喜事。这一卷《通信集》的出版,对于我们研究法国史的同志是一个重大贡献。第三卷包括恩格斯和拉法格夫妇来往书信共173封,写信时间是从1891年1月11日到1895年7月23日——这封给劳拉的短信,是现在已经公开发表、保存下来的恩格斯生前写的最后一封信,不到两个星期以后,他就与世长辞了。这些无比珍贵的恩格斯晚年的通信,不仅提供我们十分难得的第一手真实史料,并且对我们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具有  相似文献   

14.
阿尔蒂尔·兰波,你干得好,你走得对!你十八年中不受拘友情,不屈从恶意,不屑愚不可耐的巴黎诗人,也不睬你阿顿耐家中那些不正常的不能生育的蜜蜂的嗡嗡叫声。你干得好,你把这些岁月纷纷抛撒在海风  相似文献   

15.
金姬 《新民周刊》2017,(1):44-47
在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李克强公开表示:"相信今年能够达到经济目标,并为2017年奠定良好基础。"对于61岁的李克强而言,2016年依旧是异常忙碌的一年。作为大国总理的第四年,对外,他继续勇当"超级推销员";对内,他抓好"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从双创到就业率,从简政放权到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在二十世纪初热闹非凡的法国文坛上,谢阁兰(V. segalen,1878-1919)的声音显得既微弱又遥远.他二十九岁开始写小说,三十一岁开始写诗,四十一岁就离开了人世.尽管他勤奋笔耕,著述甚丰,但生前正式出版的作品却不多,而且大都只在文友圈中流行,加之他的大部分创作都不以法国本土为基地,也不以法国文化为背景,所以同时代人对他的了解相当有限.然而,从六十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六二年九月十五日我曾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线的名义,給第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一封信,請(他)注意到美国政府在越南南方进行的侵略战爭所引起的非常严重的局势。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这方山水的平静、祥和,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的白云大山里坚守16年:从自云山林场到省级自然保护区,再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一路走来,在艰难中负重前行,无怨无悔。他就是湘西州十三届人大代表、湖南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局长宿秀江。丹心写青春,痴心警查科研不后悔宿秀江作为湘西州专业技术的人大代表,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职责,全心求艺,自研攻关,实现人生价值。"宿秀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所从师的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李  相似文献   

19.
从巴纳斯到象征派19世纪40-80年代,法国诗坛拥有的,对于现代诗而言,好几位先导人物,均在文学史占有显著地位,日后多半被尊为宗师:戈蒂埃(1811-1872)、波德莱尔(1821-1867)、里尔(1818-1894)、魏尔仑(1844-1896)、兰波(1854-1891)和马拉美  相似文献   

20.
逸家先生很早就道出了“祖国啊,放心吧!”的豪言壮语,井为此付出了毕生心血。 这种豪情壮志使他在1931年就开始着手建设理想村,那时他还不到叨岁。他和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吕运浦长老在他的家乡奉安建立了奉安理想村。 1948年曾亲自访问奉安理想村的逸仙牧师后来评价说:从信仰角度来看,只有奉安理想村才是从真正意义上在祖国国土上实现了“雅典东山”的理想境界。而从农民运动角度来看,这种运动是要把丹麦理想化的农村景象落实到祖国的大地上,是一种开拓性的运动。 这期间道山安昌浩先生也曾经先后三次计划建立模范理想村,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