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职工下岗是个热门话题,而作为公路部门,存不存在下岗,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公路部门是事业单位,吃的是养路费,进了公路就仿佛捧了“金饭碗”、坐了“铁交椅”;而有些人则认为,公路部门由于行业特点强,长期以来相对的保守和封闭,要发展则就要改革,实现包括人才在内的资源合理配置,那么职工下岗也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2.
木箱子     
儿子要去六库读书的那几天,妻子为他准备这样那样,忙得不亦乐乎。手表、衣裤、鞋子、洗漱工具,要拿的书和笔都准备好了,可最后确定要拿一个什么样的箱子时,却闹腾了好大一阵子。“要买一个有轮子的皮箱带去吧?”儿子有些阔气似地说。“没有轮子的皮箱,也行吧?”妻子以商量的口吻说。“没有轮子的皮箱,从车站到学校,我拿起来不方便。”儿子好像怕麻烦似地答道。“那你就搭部电毛驴去嘛。”妻子教给儿子如何省力。儿子木讷地停下来不再言语,只是坐在沙发上双手不停地搓着膝盖,好像有点生气似地连下嘴唇都比平时厚。但妻子像是没看见,自顾自地…  相似文献   

3.
金丽 《工友》2014,(10):58-58
正5年前,22岁的我来到这家策划公司,第一次开会时,我打量了一下,会议室中间是一个椭圆形会议桌,沿会议桌周围有两排椅子,我认为,椭圆桌坐的是公司领导及资深员工,自己是新人,还得低调一些。于是,找了个"一环外"靠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会议内容围绕着策划选题来进行,一些老员工唇枪舌剑地争论着。我想自己是新人,做什么选题自己的想法也不重  相似文献   

4.
收集物语:有人热衷于收藏,是为了增值。我没有这个打算,给自己定位为“收集”,心态上已经很平和,几年来的收集,全凭一份发现的惊喜,全然不想这份收集的金钱回报。对生活的要求,有人求锦衣玉食,有人要豪宅靓车,以我平凡的收入,我知道,再攒,也攒不出豪宅靓车,想通了,就安心于住普通的单元楼,开最大众化的“夏利”,有了闲钱,也不急着跑银行,为储蓄添个零头,不如尽情发掘生活的说头,就这样,这几年“淘”鞋,慢慢也就攒下了一些说头。  相似文献   

5.
从今开始     
432002-8轶走的那天,我的床头便贴上了一张世界地图。多伦多,一个让人听一次就会牢牢铭记的异国城市,一个十分寒冷的他乡别处。一千多个日子里,我每天都要无数遍地在冰凉的地图上吻着它。只是我从不曾料到,三年的光阴既然可以让崭新的地图微微泛黄,也足可以让轶轻松地给我发来一封内容与标题完全一致的Email——“不必再等我了。”几乎所有的朋友都觉察到了我的不必等待,于是他们便一起失踪,连死党夏西也如同从空气中蒸发。关怀,有时是问,有时是不问。夏西出现的时候,南来的燕子刚刚裁罢了风,剪完了柳。夏西说:“从从,让我看…  相似文献   

6.
当我第一次站在5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往下一看,左边是瀑布、右边是悬崖,不禁一阵眩晕,无论怎样深呼吸,总也无法镇定下来。心想会不会撞到岩壁?会不会失控?会不会把腿摔坏?想得精神很紧张,两腿不由自主地颤抖着,犹犹豫豫,站了好一会,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退了回来。身边的MM们可不管这些,一个赛一个的胆大。一面大声尖叫着“救命”,一面毫不犹豫的把脚迈出坝外,没用3分钟,便从50多米的绝壁上速降下去,博得大家一阵阵掌声。下面保护的人大声鼓励着我:“下来,下来,大不了变成扁的……”我鼓足勇气,走向绝壁,心里暗暗为自己打气加油:“他人行,我为何不行?!何况文弱的女孩都敢下去,我个大男人,若不敢下,太没面子了。”  相似文献   

7.
争先恐后     
中国是一个争先恐后的国家。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门一打开,拥挤在门口的人群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喷出来,争先恐后,蜂拥而动。我说的不是公共汽车的门口,而是公园门口,展销会门口,飞机的登机口,电影院的出口……大家在斑马线前面等绿灯,没有人愿意站在后面,都下意识地要往前挤,结果绿灯还没有亮,人群就漫到了马路上。印象最深的是下火车,哪怕前面就是终点站,人们也要提前一两个站就结束了热火朝天的“争上游”扑克游戏,纷纷起身,收拾行李到过道上去挤着,好像晚一步,火车就要飞掉。并不是中国人不喜欢秩序,也不是这个国家物质贫乏,空间狭…  相似文献   

8.
去重庆读大学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那时候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丫头,全然不要家人的陪送,就一个人来了重庆,可是一下火车,我就懵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面前,我像一个迷路的孩子,一时辨不出去学校的路。正当我迷茫之际,突然看到远远地有人举着学校的牌子,“欢迎你新同学”几个大字使我倍感亲切,我像找到了亲人一般,向他们跑了过去。一个大男孩对着我笑了:“我叫雷,是你的师兄。”雷长得并不英俊,可是有高大的身材和清俊的脸,当他脸上呈现出灿烂笑容的同时嘴里还露出一口整齐的牙齿。那一瞬间,我的心怦然一动。  相似文献   

9.
刚进大学校园,去上第一节课,心里激动极了。因为是必修课,教室里的人很多,座位几乎都被坐满了。好不容易,我才在靠近后面角落的地方,找到了一个空座位。一屁股坐了下来,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谁知,我还没有坐稳,忽然听到右面的座位上传来了“哎哟”一声轻微的尖叫,我不禁被吓了一大跳。转头一看,才发觉,我坐到邻座女孩儿的头发上了。那是一头多么美丽的秀发啊。黑黑  相似文献   

10.
泰国之行芭堤雅一游日程安排得相当紧。大家筋疲力尽之时,导游李先生说:“既然大家都累了,我想临时增加一个项目,做泰式按摩,轻松一下,怎么样?”话音刚落,多数人立即拍手赞成。我心里却犯起了嘀咕,因为我马上想起了国内“按摩”的含意。李先生见状又说:“我们去做的泰国古典式按摩,是保健性的,是完全正规的,大家尽管放心。”在这极富诱惑的劝说下,我鼓足勇气,壮着胆终于报了名,交上了300泰株(1元人民币相当于4.2泰株)。后来我发现,全团的人都上了车。奔驰牌大客车沿着海滨大道行驶着,夜幕初降的芭堤雅充满迷人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今天是许秀才上的最后一个班,明天他就要退休了。 临下班还有半个小时,车间主任张华来到许秀才身边,说你明天就要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了,大家心里都是难过过的。下班后开一个车间座谈会,大家要与你好好叙一叙。  相似文献   

12.
最笨的那只蛋是只好奇的蛋向真明出生在一个穷山沟,只读完初中便辍学了,因为徒有四壁的家再也无法支付那并不太昂贵的学费。父母开始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要强的他却在一个深夜偷偷离家出走,徒步到了县城,他想尽办法混进车站,冲上了一辆就快开了的列车。一觉醒来,他才明白,自己到了广州。在熙熙攘攘的车流人流中盲目穿行,落魄无助的他落泪不止。在职介所,向真明见人就问:“要不要做事的,给饭吃就行。”三天时间他不知跑了多少里路,脚都磨出了血泡,可没有谁肯请他。刚好那天晚上下了场大  相似文献   

13.
鲍鱼遐想     
在朋友的引领下走进这家天恒香港燕鲍翅酒楼,我大叫着抗议起来:“不是说好去吧间吗,怎么跑这儿来了。”朋友豪爽地拍着我说:“大嘴巴别把好心当成驴肝肺,你那嘴不就爱尝新吗,今儿让你乐一回。这包房不错吧,这音乐不美吗,要茶有茶,要酒有酒,菜随你挑,不跟你私人吧房似的!”菜上来了,朋友做个夸张的姿势说:“您请!”哦,原来是鲍鱼,今天的主角。我的心头立马闪过一个熟悉的镜头:一个年过半百,或者更老一些的侃爷,手端一壶茶,眯着眼,很是得意的回忆着,那曾经令其激动的幸福时刻,颤抖的声调凝固在“24头鲍”的重音上!对于鲍…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后,我来到深圳市一家高科技公司从事研究工作。在第20层的摩天大楼里,我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时候在计算机面前坐久了,我会踱步到宽大的阳台上,迎着习习凉风,看着大街上为了生计奔波忙碌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会常常触发我那远去的记忆,很自然地就想到父亲,同时父亲常说的那句话又会在耳旁响起:“孩子,你要努力,我们只能靠自己……”  相似文献   

15.
曾经听到过这么个故事:有一个人特别酷爱吃涮羊肉。只要一听说周围有人要请客吃饭,他就在旁边敲边鼓,然后大家去吃涮羊肉。到了饭店落座之后,他就忙着给大家点啤酒或茶水,先灌他们一水饱;等水开了,要涮肉了,他就鼓动一爱讲笑话的朋友开始讲故事;此时的他干吗呢?闷头吃呢!等大家笑过三巡,喝过三巡,他旁边一盘肉已经下肚了!于是他一声喊:“小姐,再来一盘羊肉!”大家才如梦方醒,惊呼上当,晕倒两个!为啥?饿着肚子,喝茶、喝啤酒,能不晕吗?等小姐端来羊肉,他一般会再说一句话:“我热身运动结束,要开吃了啊!你们也别客气!”只听,咕咚、咕咚……又晕倒几  相似文献   

16.
爱的呼唤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子在私人的小煤窑打工,煤窑塌方了,他被困在井下,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面临死亡的时候他想到了很多:母亲做的粘团子和手工布鞋,妹妹给他的红腰带,还有他爱的那个女孩子,总是把护身符给他戴在身上。“我不能死。”他想,“如果死了,这些人的爱就会化做一缕轻烟,而我再也不会去爱他们。”凭着这些信念,他在井下坚持着,每天喝一些污秽的黑水,然后凭着记忆用手扒路,两只手都扒得鲜血淋漓,到最后都露出了骨头。因为那丝爱的希望,让他对生充满了向往。而在井上面的母亲、妹妹和爱人,每天都在为他祈祷,呼唤着他的名字。最后,奇迹出现了。在第17天的时候,已经对抢救失去信心的人们听到了一丝细微的声音,“救救我。”  相似文献   

17.
联营     
外地一朋友来云南,希望我能陪她去著名的石林拜访“阿诗玛”。我请了假,第二天一早就陪她出发了。车出昆明不久,就来到了一“珠宝城”。刚在停车场停稳,售票员就“建议”大家进去看看——哪怕什么都不买,也请进去看看。她很坦率,告诉我们说只要我们踏进珠宝城的大门,他们就可以拿回扣,按人头点,每人2元钱。我反正是不会买的,朋友也不打算买,但这个面子还是可以给的。我们没想到这面子一给就是一个多小时。不过终于可以继续上路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重温“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发扬这一作风、树立这种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入,笔者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身入”,一是“心入”。“身入”,就是要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只有“身入”,才能了解基层情况,听到群众呼声。到基层调研、慰问、指导,到群众中走一走、坐一坐,都是“身入”基层的办法,都很必要,但往往因时间匆忙,大多只能匆匆走一趟,听一下简单的汇报,到现场走一圈,难以了…  相似文献   

19.
姐姐于1994年到日本学习护理和美容,我是去探望姐姐时与佐藤次郎认识的。那是1995年暑假,我一结束大二的期末考试就急不可待地到了东京。刚到东京的那些天,我天天没完没了地疯转疯跑,我在大学念的日语专业,交流不成问题。有一天晚上,我回到姐姐的住处,见有一个高个头的男青年在姐姐的房间坐着,一直耷拉着脑袋,一副挺沮丧的样子。“你好!“因为刚见面,我弄  相似文献   

20.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一句很有名的话,我在未去过罗马之前,也认为罗马是个交通发达的都市,哪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说的几千几百年前的事了,现在完全不同了,罗马条条都是小道路,条条道路都塞车! 那天,我们乘坐64路公共汽车去梵蒂冈游览。64路车是罗马很出名的一条旅游专线车,它从特鲁米尼火车站发车,到达梵蒂冈城市国家,虽然整条路线只有短短的几公里,但它途中经过威尼斯广场等数个世界级旅游景点,因此乘客特别多。我们坐的车刚走到威尼斯广场就被前后紧逼的汽车夹住,动弹不得了。一看到塞车,本地的乘客立即一涌而下车,像泥鳅般消失在茫茫的车流之中,天性浪漫且不守安分的意大利人,他们宁可走路,也不会坐在车里干等。整个车厢里只剩下我们几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游客,公共汽车司机感激地看了我们一眼,因为罗马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要车上有乘客,汽车即使违章,交通警察也不开罚款通知,这可能是警察怕乘客都下车步行,本来就不宽敞的路面就更拥挤的缘故吧。塞车还不可怕,车上的扒手之多令人更防不胜防,64路车的扒手在全球颇有名气,任何到罗马的游客都会得到导游这样的提醒。一上车,我们几个就本能地把要紧的东西抱在怀里,总算有惊无险,但是同车的几个美国游客就惨了,他们背的背包后面被开了一个大洞,这回这些大大咧咧的美国人可笑不出来了,车一停就急急忙忙地下车去警察局报案,想必他们连护照也被“借走了”。警方承认,交通拥挤是盗窃案件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罗马是世界著名的城市,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它的城市道路建设还这样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