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妇运》2005,(4):1-1
“加强民间外交,更好地为发展国家关系服务”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风云激荡的国际变局中,妇联组织始终不渝地坚持发挥民间外交优势,在为国家总体外交和国内妇女儿童事业服务中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与赞誉。当今世界形势多变,既有各种合作、交流、分享的机会,也充满了竞争、冲突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在新世纪国际新形势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开展中外妇女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妇女儿童事业服务,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政府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统领全局的作用;民间外交处于从属地位,发挥辅助、补充作用.东亚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大政府、小社会”的“强政府”政治传统,受历史与现实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内部结构性因素的消极影响,民间外交作用和潜力的发挥受到诸多制约.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与全球公民社会浪潮的推进,国家“独占性”权力逐渐泛化,东亚地区民间力量崛起,在地区合作与区域一体化领域日益发挥积极作用,民间外交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正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08,(10):9-11
妇女外交,是国家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妇女工作大局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时期,妇女民间外交以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在对外交流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服务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服务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在全国妇联的指导下,北京市妇联不断完善和加强外事工作建设,对外交流工作实现健康、稳步、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强民间外交,更好地为发展国家关系服务”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风云激荡的国际变局中,妇联组织始终不渝地坚持发挥民间外交优势,在为国家总体外交和国内妇女儿童事业服务中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与赞誉。当今世界形势多变,既有各种合作、交流、分享的机会,也充满了竞争、冲突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在新世纪国际新形势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开展中外妇女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妇女儿童事业服务,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要以高度的战略思想和广阔的世界眼光,在世界进步潮流中不断…  相似文献   

5.
贵刊第9期《故事中的人和事》7篇报道中一个个故事亲切动人,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普通民众之间的友好交往与日俱增。中国有一句古活叫“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这句话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外交场合中所引用,充分说明了不同国家民众间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同于政府间的外交官方和正式,民间交往常常可以达到更加直接的沟通。早期,周恩来总理在长期从事和领导中日外交的实践活动中也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官民并举、以宫带民”等具有民间外交特色的方针,开创了新型的外交范式,为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取得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侨务部门与海外华侨、华人具有广泛的联系。充分调动华侨、华人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海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参与广西的开发建设,发展对外经贸合作,帮助广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广西经济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是广西侨务部门独特的优势。侨务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组成部份。侨务部门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通过加强海外联谊,努力做好海外涉侨文化交流和海外侨务经济科技工作,适应新形势,研究新侨情,在开展海外民间外交工作中发挥侨务工作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 中国外交的重要特色就是政府外交与人民外交的相辅相成。新中国成立时,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几乎同步开始运行。中日建交的历史进程中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中美建交前的“兵乓外交”,都是民间外交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案例。在1957年,周恩来总理曾经对中国的整体外交有过界定,即“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我国的民间外交在各历史时期都取得了记入史册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李学如  陈勇 《求索》2011,(9):244-247
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长期的对日外交实践中,他提出了“两个区分”、“关键是要和平共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等指导思想。中日关系遭岸信介破坏后,为修复民间外交并推进向官方外交过渡,他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恢复邦交后,他又及时提出“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官民并举、以官带民”等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提出及实践,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师 《两岸关系》2009,(6):16-18
5月15日-22日,首届海峡论坛在每峡西岸的福建省隆重举行。与以往两岸大型交流活动不同的是,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本次大会,在突出经贸交流的同时,还将两岸民间交流提到了很高的层次,包括两岸民间习俗、传统文化在内的对接和互动活动吸引了两岸同胞和媒体记者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孙学庆 《友声》2007,(1):3-4
应韩中友好协会等韩国对华友好组织邀请,全国政协副主席、中韩友好协会会长罗豪才率中韩友好协会代表团于2006年10月16日至22日对韩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罗副主席自2005年4月担任中韩友好协会会长以来首次率团访韩。韩国总理韩明淑会见了代表团。访韩期间,罗副主席同韩中友好协会等韩国主要对华民间友好团体负责人和众多民间友好人士会面,就两国民间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达成许多新的共识。罗副主席还出席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共同在首尔主办的“中韩名人论坛”。罗豪才副主席在同韩明淑总理会晤时指出,民间外交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改革开放时期妇女组织的民间外交为切入点,通过回顾妇女组织参与民间外交的过程,探讨妇女组织如何通过参与民间外交获得发展的契机、资源和空间。文章认为,随着妇女组织的发展,妇女组织民间外交的参与主体和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妇女组织在组织理念、资金来源、能力建设、议题拓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2.
石鑫 《妇女研究论丛》2012,(4):69-74,110
本文以改革开放时期妇女组织的民间外交为切入点,通过回顾妇女组织参与民间外交的过程,探讨妇女组织如何通过参与民间外交获得发展的契机、资源和空间。文章认为,随着妇女组织的发展,妇女组织民间外交的参与主体和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妇女组织在组织理念、资金来源、能力建设、议题拓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3.
洪明基 《北京观察》2014,(10):46-47
正北京市各类社团组织、青年组织为香港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及海外企业家们提供了多样的交流沟通平台,使得他们对中国的文化、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解。正是通过这些民间活动,海外华人华侨们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去了解国情,学会独立思考、分析,这样实际达到的"民间外交"效果非常好。"民间外交"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可以使中国软  相似文献   

14.
民间网络外交是信息时代发生在外交领域的重大革命,具有自由性、平等性、个体性、即时性、廉价性与便捷性等特点。中国民间网络外交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通过论坛、网络签名、创办网站等形式开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网络民间外交。  相似文献   

15.
《友声》1999,(1)
问:今年,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官方外交重要补充的民间外交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请您介绍一下友协今年的工作情况。 答:我国领导人十分注重做外国友人的工作,今年以来,我国领导人接见我会接待的外宾达70多次,这对民间友好事业是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一年来,对外友协在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指引下,不断开拓民间外交工作新局面,在配合官方外交、广交朋友、为经济合作服务、友好城市工作和民间文化交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张玉华  刘晓东 《前沿》2012,(18):18-20
广西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合作是我国对东盟文化外交的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实现了官方和民间的“两路并举”,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和多样化,交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但在双方的交流合作中也遇到观念、体制、基础设施等层面的问题.要推进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必须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拓展广西与东盟文化产业多领域的合作、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氛围,切实加强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工作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7.
中日关系在中国的整体外交格 局中居于重要地位。要从全局、系统 的战略角度制定对日政策;要妥善处 理历史问题;要完善两国政治对话机 制和争端解决机制;要加强两国经济 合作;要深化两国民间交流;要从中 日美三边关系和区域安全与合作的角 度发展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们讲的民间外交,是指区别于官方外交的民间国际交往。翻译成外文,通常用人民对人民的外交(People to People Diplomacy),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意思还不完整。在中文里"民间"的含义是与官方并列而在官方之外,因此就本来的意义而言,民间外交是一种非官方的外交。  相似文献   

19.
陈筠 《两岸关系》2009,(5):33-34
为顺应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加强两岸民间各界的广泛交往,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务院台办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等部门将于2009年5月15日至22日在福建厦门、福州、泉州、莆田等地举办首届大型的“海峡论坛”。其主题是“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9,(4):84-85
5月22日,首届海峡论坛在福建闭幕。本届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由大陆26个部门、台湾28家民间机构联合主办,上万名两岸同胞共同参与。其中台湾各界8000多人,来自各主要党派.25个县市、20多个界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重要演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