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黄梅婴 《学习月刊》2009,(15):53-54
我固执地认为,诗与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人以诗名,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诗人;一是诗以人名,这就要在诗人前加个头衔.诸如当今时代大量涌现的.“书记诗人”、“市长诗人”、“部长诗人”、“将军诗人”等。张庞是我的老首长。30多年前.我们曾在同一个野战部队做宣传工作。进入21世纪.他被许多人称为将军诗人.我习惯性地认为,他也应该属于后一类。近时,他送来一套五卷本《军事与文学的互访·张庞诗文集》,我置于床头.夜夜静心品读,慢慢地.将军印象淡去了.诗人形象站起来。此时我才醒悟,过去的固执和习惯.至少对于张庞是偏见。不过.有一点我不会改变——诗人终究只能用作品来说话.作品是诗人的立身之本.是诗人的唯一光环。  相似文献   

2.
个性,似乎被赋予诗人的时候居多,而赋予诗本身的时候较少。其实,在我看来,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谈诗的个性多多益善,而谈论诗人个性的越少越好。我认识诗人昌耀的时候,几乎看不出他有什么个性。与他的谈话也是非常朴素平凡的,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2,(15):79-79
宜宾市郊之北,天柱山横亘之际。山下,一巨石中开,形成天然峡谷,谷底有清泉缓缓流出,十分奇特。北宋年间。谪居于此的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不以迁谪介意,泊然处之,寄情干戎州(今宜宾)山水诗酒之中,讲学不倦,蜀士慕从之,于此凿石引水为池,曰“流杯池”。  相似文献   

4.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乘着那耳熟能详的优美韵律,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洪湖西岸的湖北省监利县也因此蜚声华夏。“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曾留下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流放的足迹,催生了传颂千古的饱含忧国之思的爱国主义诗篇《离骚》。诞生于此的春秋名相伍子胥、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  相似文献   

5.
近两三年来.耳边悄然出现了“南川北马关东张”之说,还有“三剑客”之说,据查此说法与三位诗人有关。三位诗人都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且都是诗人书法家。南川:子川者也,居南京。北马:马新朝者也,居郑州。关东张:张洪波者也,居长春。本文只说马新朝。在河南诗坛,马新朝是旗手是标志是核心。这不仅因为他是诗歌学会会长.也不仅因为其长诗《幻河》获得了全国最高文学奖。主要是因为他近年的诗歌越写越好。然而,马新朝却没有满足于此.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05,(12):53-54
回族在文化艺术方面是出过许多文人、诗人和画家的。元时有萨都剌,著有《雁门集》,在当时诗坛上有很高的地位。他还善于楷书,能画。丁鹤年,著有《丁鹤年集》。诗人戴良称赞他说:“鹤年古体歌行,皆清丽可喜,而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于五七言律。其措辞命意多出杜子美,而音节格调则又兼得我朝诸阁老之所长。其人人之深,感人之妙,有非他诗人所可及。”  相似文献   

7.
孙江  陆中秋 《世纪桥》2006,(12):12-19
九州,在日本.虽然没有东京、大阪的繁华,却有着欧洲乡下的静谧。 九州与本州、四国、北海道同为日本四大岛。九州位于日本的西南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离中国大陆最近的地区。域内有中国人熟悉的福冈、长崎、冲绳等县.日本人民信奉的最高学问之神菅道真就供奉于此。 作为日本四大国立博物馆中最具现代气息的九州国立博物馆,便座落于此。1300年前.九州太宰府是统治九州全域的地方政府所在地,也是外国文化最先流传的土地。据说.当年鉴真东渡日本弘法.最先到达的地方就是九州岛.至今这里的多处历史遗迹还能令人想像出当年的繁荣昌盛景象。  相似文献   

8.
李兴盛 《奋斗》2006,(10):64-64
松花江源于长白山系白头山之天池.至同江县入黑龙江,全长1840公里.由于它源远流长.两岸风光秀丽,因此成为历代诗人吟咏之对象。但早期这些诗作,全部是咏流经吉林市的上游之作.至于咏中游及其沿岸重镇哈尔滨市的,虽然出现得较晚,但也有百年之历史。这些诗作最早的作者是张朝墉.  相似文献   

9.
王香平 《党史博览》2009,(11):22-23,35
武汉.作为与毛泽东家乡湖南长沙毗邻而居的九省通衢.注定要在毛泽东的生命轨迹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这里,是青年毛泽东离开长沙后涉足的又一个大城市;这里,是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的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的中心城市之一。作为政治家,毛泽东与武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诗人,武汉特有的地理人文景观成为他不可多得的素材源泉。一个产量不多的诗人.却有两首佳作诞生于此,不知是毛泽东的慷慨,还是江城的幸运。也许是机缘巧合,正是这两首相距近30年于同一场景创作的不同词作,形象逼真地传达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时期那种特有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2,(8):79
宜宾市郊之北,天柱山横亘之际。山下,一巨石中开,形成天然峡谷,谷底有清泉缓缓流出,十分奇特。北宋年间,谪居于此的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不以迁谪介意,泊然处之,寄情于戎州(今宜宾)山水诗酒之中,讲学不倦,蜀士慕从之,于此凿石引水为池,曰"流杯池"。  相似文献   

11.
李国庆有首《诗的断想》,其中一节:“诗是孕育的子,诗是进飞的灵;诗是流动的血,诗是凝固的情。”也可以说触及诗之三昧。写诗容易,而要写出好诗就很难;我国号称诗歌大国,写诗的人历代何止千万,而真正成为诗人的却不是很多。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写诗的人越多越好。因为写诗的人多了,其中也许就会出现好诗,乃至出现好的诗人!而好诗多了,对于美化和提升民族的精神世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苑》2014,(2):43-43
我最亲爱的承赤妹:心如刀割的我.今日安抵衡州了.轮船中的生活。我来叙述一下,想你所过的生活虽然不同.而你的心也必有同情之感。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而况如花出放的我们呢。  相似文献   

13.
礼惠  彭现 《新湘评论》2014,(23):61-62
白香山曾于读李杜诗集后发出“人间要好诗”之深沉感叹。做诗原非易事,做出好诗尤难。何以能如李杜般做诗?何以能做出李杜般好诗?何以能将诗做到李杜般境界?古往今来众多诗人曾为之苦苦思虑。当今之诗人要将诗做至于李杜亦无多让,则实在是遥程万里,雪满弓刀。然令人欣慰者,毕竟有人在朝此方向与目标努力,有人正一步一印、艰辛跋涉于此途。  相似文献   

14.
我的表姐任晶晔是一位俄籍华人。她是我姐夫的姨表妹,以前我们并不相识。上世纪80年代,我调到北京工作以后,经过姐夫、姐姐的引见,与她、特别是与她的母亲王一有了较多交往。在接触中.我逐渐了解到她的一家以及她的父辈们革命而坎坷的经历,使我深受震撼和教育,感慨良多,不由得对这个“国际共产主义大家庭”,产生了崇敬之情,同时也萌发了同情之心。  相似文献   

15.
位于北京香山东麓的万安公墓.始建于1930年.是北京最早的现代公墓。由于这里安葬了李大钊、曹禺、启功等众多中国现当代名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当人们徜徉流连于青山绿树、在对前人的追思缅怀中.或许已很难想起一位文武双全的革命战将也长眠于此。英年早逝的他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已日渐模糊。要不是四角塔尖的墓碑上“韩钧同志之墓”、“永垂不朽”等字样.人们将无从寻觅他的踪影。即便偶有游人驻足凝望.也只能从数百字的碑文中揣测他曾经的英雄事迹。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夜猝然倒下的韩钧。  相似文献   

16.
我为书而读     
我是一名文学编辑,可以说是职业读者。但我经常读的,却不能说是书。它们尚未出版,还在审阅之中。最终能否面世,在我负责的权限内,也取决于我的鉴定。当然,我这里通不过,在他处却畅销,这种事情时有发生。那是另外的议题,我此刻要说的是:我希望我所读的那些原稿都能成书,我为书而读。原稿中大多数,恐难再有人读,我便是那唯一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读者。这样的读,苦不堪言,只因职责所系,必须吞咽下去,有点儿像神农氏尝百草。但又正缘于此,却也乐在其中:千淘万滤,总有真金,一旦发现值得奉献广大文学读者的佳什,欣喜之情不…  相似文献   

17.
我是西城区城管大队西长安街二队党支部的一名支委。说起做积极分子联系人工作,我的经验是,联系人对负责的积极分子,心里一定要有数。这样才能说到位、帮到位,为他们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心目中延安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有宝塔山.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那里领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随着以后对革命史、党史的学习.我对延安的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向往之情也油然而生,很想在有生之年.能到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地方.亲眼看一看.领略一下这些地方的精神风采,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信至国,召所从事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相似文献   

20.
明人刘元卿《贤奕编》上有则寓言故事《黠猱媚虎》,说的是“虎首痒,辄使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老虎信赖猱,毫不设防;狡黠的猿猱的爪子锐利无比,善靠媚之手段.一点一点很小心地掏老虎的脑子吃,且与虎分而食之,还说:“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被感动日:“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结果,老虎脑空“痛发”.找猱算账,为时已晚矣,猱“走避高木”,视“虎跳踉大吼乃死”.虎终因好让猱搔痒、好听甜言蜜语、好吃进献之物而招致丧身之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