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五四运动后,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朱执信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剥削的本性,看到蕴藏在人民群众身上伟大的力量,认识到当时的阶级斗争和资本家剥削劳动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认识到革命的性质、原因、动力和对象、手段和目的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时间在沉淀许多东西,历史的浪涛自然地把“五四”这块赤金从狂沙中滤漉而出。时间也在遗忘许多东西,“五四人”(五四时期那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离我们渐趋陌生。我们这一代人(主要指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向往的物质东西很多,精神追求却只被作为一个“单元”置于选择的行列,并且倍受冷落。因而,对“五四人”的理想主义、个性追求和求真意识的言说俨然成为一种奢谈。理想是个崇高的字眼,至少对于“五四人”来说。刚从传统束缚的罗网中冲决出来的那一代人以全新的面貌投身于理想的美丽新世界的践履。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相似文献   

3.
“五四纪念”的历史与“五四运动”的历史几乎一样长久。作为一个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已经过去八十一年了,但对“五四”的纪念却延续下来并将继续延续下去。“纪念”实际上是对过去的一种理解,而理解———如伽达默尔所说———本质上是把过去的意义置入当前的情景的一种调解或翻译。人们通过纪念的方式表达对过去的理解与对现实的确认,乃至对未来的设想。每一时代的人都按适合于该时代的特定需要的方式重新解释历史,纪念过去,因此每一次的五四纪念都会构成一种新的五四话语。五四的形象由此变得变幻不定,五四的意义也就在纪念中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4.
“五四”提出了民主与科学,这两点确实抓住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命脉,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确实没有民主和科学的传统,“五四”把这两个口号提出来,是非常恰到好处的。直到今天,我们的民主和科学仍然任重道远。而且,民主和科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二者在中国的发展不相对称。科学是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落后,但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9日,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逝世,中国思想界又失去一位勇于思考的智者。王元化先生逝世正值本刊编辑五四运动89周年纪念专题,而对“五四”的反思正是王元化先生晚年思想的重要一面。因此,本刊发表罗银胜《王元化先生对“五四”的反思》一文,既是对先生的纪念,也希望引起读者对“五四”丰富内涵的多角度探讨。  相似文献   

6.
90年来,对"五四"的纪念从未间断,而每个时代都各有自己独特的纪念目的:五四精神一度与"反帝反封建"联系在一起,与"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与"革命造反"联系在一起,与"思想解放"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一每年一度的“五四”纪念日又要来到了,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其它事件不同,时隔八十五年后,当我们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来提及时,我们仍然会因为一种久远的情节而深思它的缘起、过程和影响,我们会激动于似乎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并在发生于漫长年月前的这个不同寻常的案例中找到许多富于启迪和警示的内容。历史地看,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在时光流逝中经历了一条极其曲折的前进道路。辛亥革命颠覆了满清皇室以后,中国当时的执政群体在外观上起了变化(因为即使是一个资深历…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以后,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反思"五四",为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寻求出路。瞿秋白采取独特的视角,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即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新文化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是文言的还是白话的;是科学的还是宗法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基本上排解了"五四"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文化选择上的迷茫,事实上引导着中国新文化朝着新民主主义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正>五四要什么?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五四要的是民主、科学啊!五四要什么?稍有点幽默感的人都会记得住,五四要的是德先生、赛先生啊!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民主与科学携手并肩,横扫一切专制与愚昧,给人们带来知  相似文献   

10.
<正>岁岁五四,今又五四。五四如同不熄的火种,深深地种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爱国者心底里。每当它到来,总能牵动人们昂扬激越的豪迈之情。不论  相似文献   

11.
林毓生 《新东方》2009,(10):58-59
“五四”,作为一个符号,必须以多元的观点来看,不可以单一的有机式一元论的观点来理解。那是不符合史实的。事实上,五四时代是由三个阶段组成。早期的“五四”,指1919年以前,大致可以从1914年算起。当时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均主张建立宪政民主,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的基础和条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产物。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是我们党长期努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建设正续写着新的辉煌:“五四”解放思想的话题与课题仍在继续,“五四”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仍在高高举起,“吾人最后之觉悟”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人物在台足迹成为热门去处,包括胡适纪念馆、林语堂故居、钱穆故居等,充满历史味的观光景点,让人追思五四精神。胡适纪念馆“五四”人物在台湾,知名度最高的是前“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他也是在台湾留下最多景点的“五四”人物,全台各地有台北南港的胡适纪念馆、胡适公园、胡适小学及在台东的胡铁花路。  相似文献   

14.
15.
沈阳  余世存 《同舟共进》2009,(10):70-70
不得不承认,《重返五四现场》的细节叙述是引人入胜且耐人寻味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创新思维,如将备受冤屈的陈炯明与梁启超、陈独秀一起列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旗手。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学作家普遍追求的“真” ,构成了“五四”新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审美特质 ,正是这种特质推动着新的审美形态的形成。首先是现代悲剧的成型 ;其次是审美视野的转换与拓展、艺术表现手段和体式的更新与丰富、艺术个性的多姿多彩 ;最后是文学语言的变化所带来的中国人感知方式、表述方式和思维方式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7.
沈文慧 《理论月刊》2007,1(10):47-49
"五四"新文学的现代伦理精神源于近代理性主义、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文化思潮,其基本内涵是生命意识的觉醒和自我尊严的高扬,其目的是实现个体人的独立自由和精神解放,使人在社会中按照人的本质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现代伦理精神充分体现在"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聂慧丽 《人民论坛》2010,(4):164-165
梁漱溟的儒学思想形成于"五四"时期,在四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氛围中,他尽力"为孔子说个明白"。他揭示孔子"乐"的人生智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援儒学入民主和科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舒凌鸿 《思想战线》2012,38(5):97-100
"五四"时期女性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凌叔华的小说作品,在修辞叙事伦理的四个伦理位置动态互动中,呈现出不同的伦理维度:在"内容伦理"层次,女性作者认同其他男性作者反抗"父权制"和封建礼教的伦理观;而在文本"讲述伦理"的两个层次,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则呈现了"贴切"、"伪装贴近"、"独立"等等不同的伦理距离;在"读者伦理"与以上伦理关系在文本形式上,呈现了女性作者伦理、社会伦理与读者伦理从认同、交锋到彼此独立的不同互动。  相似文献   

20.
马友平 《求索》2007,(5):217-219
在中国文化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秉持的文化理念与立场,通过付诸实践蕴育了多元文化生态不同面相及其共生互融,由此构建了一种真正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化精神。这一策略性的文化话语建构模式,由于具备新的时代意识,因而彰显出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