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有人说他是老残犯心中的一盏灯.为他们指明了改造方向;有人说他像一团火.温暖了老残犯的心。其实.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监狱民警,用他那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使老残犯感受到了温暖.使他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相似文献   

2.
最不像警察的警察   户丑只说,如果谁要选一个最不像警察的警察,他有信心“光荣当选”。   户丑只的确不是在夸“海口”,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三个“硬条件”:一是名字老土;二是成年累月的着装打扮跟警察根本就不沾边;三是一天到晚灰头土脸的净往人多的地方挤,一点儿都没个警察的样子。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老户曾专门为自己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请车上的乘客猜猜他的职业。有人说他像个机关门卫,有人说他像个炸油条的,有个小伙子显然想夸他,说他“怎么看怎么像个退休的工人师傅”,一车人硬是没有一个人说他像警察…  相似文献   

3.
倾听是一项重要而又经常不被人重视的技能。由于领导者的工作特点,通常情况下,他们更善于说,而不善于听。然而,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无论他是到基层调查研究还是在机关处理行政事务,都要听取来自不同  相似文献   

4.
丁石孙先生说周老像一座大山:"离得越远,对大山的雄伟气势感受得越深刻。"武际可先生说周老像一条大河:"他是一个有锋芒的人","有人沉默、有人顺从、有人阿谀时,他能像大河奔突着向前。"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九叶派”诗人王辛笛有两个爱人。辛笛老听了.吓了一跳,急忙摆手,用沙哑的嗓音辩解。哪知人家说的所谓两个爱人.一位是指与他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63年的妻子徐绮女士:另一是指他对女神缪斯的痴情。这使辛笛老开怀大笑,认为是讲到了他的心坎上去了。在辛笛老看来.是缪斯成全了他的爱情.又是贤内助使他更衷情于诗。  相似文献   

6.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7.
晓玲 《今日广西》2008,(19):41-41
有人说,李阳是中国教育产业里的比尔·盖茨,因为“李阳疯狂英语”让世界语言教学界为之疯狂:也有人说,李阳现象是一种哲学,他的哲学就是让哈佛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让“海归派”匪夷所思;中国著名策划大师王志纲先生则说他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对传统的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他不苟言笑,这是童年的艰辛与磨难在他面部像雕塑一样永恒地凝固;有人说他聪慧含蓄,这是多年异国淘金生涯在他身体特征里的表象体现;有人说他忠孝侠义,这是龙的传人、华夏儿女,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挚爱和永恒的眷恋……  相似文献   

9.
陈王书、有人说他是大陆人的骄傲有人说他是香港人的自豪,也有人说他是炎黄子孙的光荣。他究竟应该也逐谁呢,拿着朋友送过来的他那张时开三折、国画作封的名片_-·大串社会职务通简直尾:全国政协委员、中残留l务顾问.香港保良局主席。香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北京海外联谊会会长……路独没有香港“繁荣集团董事k”、”世四景泰蓝大主”的字样,当我面对面与他坐在京广大厦的咖啡厅里时,更是找个到那个大老板的感觉:灰白的板一万。西装须带、再加上那张国字睑及紧闭的议唇,整个一个8本议员形象。然而交谈开始满口加京味,通篇的哲理…  相似文献   

10.
凡到过大理的朋友,无不惊羡白族同胞的服饰。车人说,它是一种包容山川灵秀的美审人说,它是一言可以歌唱的诗;有人说,它是一种历史神话和远古腾底的火花……在我看来,它是一种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现于一体的纯情文化。白头巾、白袖简、白围腰,犹如苍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白雪;红坎肩、绣花裤、船型鞋,又像雪中的花……这是当今常展现在大理街头或蝴蝶泉边的白族妇女雕装。白族男子的着装也非常有勉力:白包头、白衬衣、对襟褂、蓝裤子、毛边鞋,呈现出欢快、祥和之美,遗憾的是这种穿着打扮要到剥川或边远的地方才看得到。郭沫若曾说:“…  相似文献   

11.
付静 《人民公安》2021,(2):7-11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美,你会如何作答?也许你会说,一朵花开得绚烂,是一种优美;也许你会说,一座山巍然耸立,是一种壮美。殊不知,还有一些美,突破外观的局限,于灵魂深处散发出动人的光芒。如果有人问你,警察之美美在哪里,你会如何作答?  相似文献   

12.
当汽车驶出宁杭高速公路溧阳西道口时,迎面就看见依山傍水占地面积280公顷集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的园区。极目眺望:山上青松挺立,山下茶果飘香,园内鲜花怒放,水中垂钓有乐。临水竹楼清雅韵致,大坝长廊典雅壮丽,真是山水之胜,田园之美。有人赞这里具有"陶潜散文《桃花源记》中的意境";有人说它像"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画"。是谁创造这美妙的现代"市"外桃源?他便是溧阳市政协委员、江苏陶锋观光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锋。乡下人欢迎我们去投资开发。尽管这种投资风险很大,但我首先想的是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3.
“抗战军人之魂”一语,出自周恩来为悼念张自忠将军所写的文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是二战时期反法西斯阵营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有人说他是汉奸,有人说他忍辱负重,还有人说他是战神.他在抗战前期立下赫赫战功,作为集团军总司令,亲自带兵冲在最前线,最终以身殉国.日军为他的死先欢呼,后郑重敬礼,并停止轰炸一天以示致敬,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十万民众为他扶灵送行,周恩来称之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民族英雄张自忠上将,用生命书写了一座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4.
《淮海论坛》2010,(1):47-48
千余年来,五代的冯道一直受到訾议和诟骂。欧阳修骂他“可谓无廉耻矣!”司马光骂他“乃奸臣之尤!”王夫之说冯道“恶浮于纣、祸烈于跖”。胡三省说他:“位极人臣,国亡而不能死。视其君如路人.何足重哉!”还许多人认为:冯道是历仕五朝的“失节”之人:是没有气节的软骨头;是朝秦暮楚的不倒翁.是“二三其德”的“巧宦”……这一类的论调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和主导地位。千余年来.虽然也有人说几句公道话,但是声音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说事物变化。 今日上海人说:“三十年浦西、三十年浦东”。这是说上海发生的变化。三十年前的浦东是一张白纸.浦西是中国最繁华的地方。于是.有人喊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三十年后的今天,浦东、浦西比翼腾飞。浦东的发展更令世人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16.
说附和     
康熙有一次在北巡途中,同随行大臣谈到了一个叫穆尔赛的官员。他说:“我听说穆尔赛居官不善。你们知道吗?”在这之前看来是没有一个左右大臣向他报告过穆尔赛的问题。但皇上一说,左右的话匣子一下全打开了。有人说:“就像皇上您英明指出的那样,穆尔赛为人昏聩,不能办事。”有人说:“穆尔赛的贪,大家都知道。”还有人言之凿凿“我往西岳祭祀时,那一带州县官员提到穆尔赛都叫苦连天。穆尔赛的名声实在不好。”有人说:“这样的人,天理也断断不能容他!”从左右的应答来看,他们似乎对穆尔赛的问题早就知情,但谁也不开口。待到皇上一点,便如河之决…  相似文献   

17.
人生五十     
日月如梭,光萌似箭。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步入了知天命的年龄。有人说:人生五十是最成熟、最老练、最知天命、最懂人生、最有感悟的年龄。也有人说:人生如戏,五十即将谢幕。这些话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人生更是一本书。翻开自己五十人生这本书.五十感悟像鲜明的目录赫然跳在眼前。  相似文献   

18.
泥泞的简易公路上,一台矿车陷在泥水里,车两侧,一群人正在奋力推车。象州县恒泰集团董事长覃炳权也在推车的人群中,他大汗淋漓,浑身泥水,旁边有人说:“您是老板,这些粗活我们干就行了。”他说:“什么事都是人干出来的,我是老板就更应该干。不干,怎么能成老板。”  相似文献   

19.
傻子?义丐!     
有人说这个乞丐傻,路人给多了钱,他会追着人家找钱;有人说他天生智障,说话做事处处冒着傻气;还有人说,他聪明着昵,自学了文化,会刻章,还会说好几门外语……总之,这个像谜一样的70岁乞丐养大了5个弃婴  相似文献   

20.
如今是商品经济大发展的年代,有商品便要流通,有流通就少不了广告。外国人说过:“广告之于商业,犹如蒸汽之于工业,是第一动力。”于是乎,各种广告借助各种媒体纷涌而来,铺天盖地,夺人视听。既如此,便有人提出了“广告文化”。一为文化,自然也就有渊源。广告文化的源流何在呢,就有人来考证,经考证后有人便说,广告之道,古已有之,且以李白为证。因为据说这位诗仙就写过不止一首的“广告诗”,比如下面这首——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琅琅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首诗乃当年李白知游齐鲁时所作。他在诗中对兰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