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战争认知系统的深刻变革,凸显了战争认知系统对战争行动系统的主导和控制作用,并由此决定了信息化建设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认识和把握战争认知系统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联系,对于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左传》记述了大量的军事战争史实,也表露出了其战争伦理思想,一是关于战争的伦理性质:只有符合“礼”的战争,才是合理的正义的战争。二是关于战争的伦理意义:在于禁暴息兵、保有天下。三是关于战争的民本基础:民不仅是国之本,也是战争之基。四是关于战争胜败的伦理因素:首先,政治的伦理状况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其次,将士团结和谐的状况影响着战争的胜负;最后,军队的道德素质状况也影响着战争的胜负。五是关于战争的重要德行:主要有仁德、信用、守礼等。  相似文献   

3.
祝延军 《前沿》2013,(12):12-14
战争,作为人类文明的非常态,自诞生之日起,敌对双方便在有形战场和无形领域同时展开较量,不但在有形战场展开武力角逐,而且在无形领域进行认知对抗.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要合理界定认知错觉的概念,认真探求认知错觉的类型、产生及其对认知过程的影响,科学运用精确智能思维为敌方制造认知错觉,以更好地应对,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事精确思维的核心是对军事客体信息的准确收集与精确处理,集中表现为军事客体信息数字化、思维主体复合化和军事符号操作系统精确化.但思维客体的模糊性、思维工具的阈限性、主体性因素等对军事精确思维的影响和制约,要求思维主体必须在精确思维与模糊思维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建构整合性的思维工具,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精确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经济分析是深入研究战争法的有效方法之一。从战争的经济本质和战争法的形成、战争法的作用机制上看,经济利益是一个国家发动战争的内驱力,也是制约战争法的根本因素。在当代,只有建立在合法性基础上的战争,才是最经济的战争,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战争的预期价值。  相似文献   

6.
战争模拟作为一种认识战争的工具和方法,从中能够获得指导战争规律的认识.但是,战争模拟的认识方法又有自身的限度,因为这种模拟不能把握战争的全部,是不确定条件下的模拟.同时,相对于战争的复杂性而言,认识主体和科学技术工具都有自身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战争权是国家、组织对外发动战争或决定对外宣战、参战的一种权力。进入20世纪后,国际社会开始以制度和法律形式对战争权予以限制。从法理学角度看,首先必须明确战争决定权的归属及授权,以体现其合法性;其次要对战争权进行监督和制约,以防止战争权被滥用;再是必须依据国际法和国内法体现的原则行使战争权。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争以来,关于"人肉炸弹"合法性的纷争一直不断.争论的焦点在于判断"人肉炸弹"的性质,而攻击对象、实施主体、战争性质及战时报复习惯对这一行为的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人肉炸弹"背后折射的是战争法价值评判,社会价值观的多元而战争法的主旨又以人道主义为核心,是关于"人肉炸弹"涉法纷争的缘由;不同战争主体在战争中的利益不同,则是"人肉炸弹"所涉价值冲突和法律纷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不确定性是战争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它如迷雾般弥漫在战争的上空挥之不去.高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运用并未驱散不确定性的迷雾,只有培养果敢的决策能力和灵活的指挥艺术、善于用最大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塑造具有超常性的军事思维,才能驾驭信息化战争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是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决策者.能否带头履职不仅关系个人的威信和形象,而且影响部队的声誉和士气.也直接决定非战争军事行动完成的质量和成效。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要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带头履职。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战争对传统的战争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战争的合法性成为战争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战争合理性之争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作战行为"慈性化"成为争取道义支持的焦点;战争伦理与战争法的反用成为军事弱势方进行军事斗争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是我们认识战争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战争根源学说不仅阐明了暴力关系根源于经济关系的原理,而且强调阶级社会的战争根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利益冲突.近年来,国内军事理论界有学者提出所谓"战争根源于经济利益冲突"的观点,试图将战争的阶级经济根源归结为超阶级的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这种"经济利益冲突论"抹杀了战争的阶级性,以"国家利益"掩盖政治分歧,从根本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根源学说.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队各级党委要提高指挥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必须把战争前学习战争作为基本要求,必须依托信息化建设实践培养锻炼,必须建立健全能力生成的保障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黄宗炎 《桂海论丛》2004,20(1):89-91
1915年爆发的护国战争 ,是一场中国资产阶级旨在捍卫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具有进步意义的革命的战争。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宣布广西独立 ,参加反袁护国战争 ,并在战争中起到了积极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作出了极其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军事领域,道德通过影响军人的心灵与心智,起着巩固、扩大己方力量,削弱、分化、瓦解敌方的重要作用。在军事斗争中,敌对双方利用道德的功能展开相互间的较量导致了道德战这一特殊军事斗争样式。军事伦理学应当深入研究道德战,以充分发挥道德服务于战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中国人民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正视日本军国主义曾经给我国及亚太地区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牢记历史,反对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和美化侵略战争,警惕军国主义势力东山再起,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代贵州水西安氏土司战争与民族关系是各方面的互动与和谐、冲突与博弈、认同与调适的结果。当民族权利不平衡、民族利益不公平、民族发展不均等时,就导致土司战争的发生。不同类型的战争体现了水西土司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与周边土司的关系、与辖区百姓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要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就必须处理好民族权利的平衡、民族利益的公平、民族发展的均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战争是美国攻掠全球地缘战略枢纽的重要手段,本质是一种文化操纵,即通过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来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文化软战争的实施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文化渗透,侵蚀目标国家的文化核心,改变民众的文化观念,最终接受美国所设定的文化观念。二是利用蜂拥战术发动街头政治,颠覆现政权。三是扶植亲美政权上台。防范文化软战争的关键是让美国从幕后"现身",揭露其文化操纵的真实目标、手法和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条件下新闻舆论战的内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条件下新闻舆论战的内涵有四:一是信息传播流量、信息传播手段、信息传播平台的非对称性抗衡;二是舆论战在战略谋划、战役组织、战术进攻等多个层次的整体较量;三是传媒武器在网络、卫星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对抗;四是新闻舆论管控手段在军事保密与舆论引导中的软硬交锋。国际化传播环境的变化,大众传媒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作战样式的创新,都使高技术条件下的新闻舆论战具有了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