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桂梅 《工会论坛》2008,14(5):136-137
正义是人类的目标,程序是法律的生命,法律程序正义更是法治国家的理想和追求。重温罗尔斯程序正义理论,结合国内外的过去和现实,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以人为本,从程序制度建设入手,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树立程序正义的理念,在立法上设计完善的程序正义制度;在司法上真正保障法官的中立性、程序参加者的参与性、平等性以及审判的及时性,以保障程序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法律正义的主要成因在于法需要有正义的进入 ,需要以正义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目标 ,以导引法和法治在其基本路向上达致比较理想的境况 ,使社会主体从法律秩序中获取正当利益。而法一经以正义为基本价值目标 ,其本身转化为法律正义 ,法的规格和精神品格便也因之而升华。正义是检视或评判法之良恶优劣的无以阙失的标准。正义之中包含大量具有普遍真理意义的规范。在法中摒弃或作贱正义 ,便会使法沦为恶法或劣法。正义观念是促进法的进步性变革的经常性力量。正义也是法之阙失的一个重要弥补力量。法律正义注重以富有理性的方式实现其价值 ,重建置富有理性的社会制度特别是社会资源配置制度 ,注重在权利义务分配机制、经济机会、社会生存和发展条件方面确立、维护并保障实行正义的制度。这是正义的主题 ,也是实现法律正义的主题。法治如若漠视以社会正义或分配正义为其精神中枢 ,就易于甚至必然会蜕变为精巧的 ,层次更高的专制暴政。实现法律正义价值 ,也需要注重形成和实施合乎理性的补偿制度和处罚制度。法律正义的实现 ,在中国与法治国家建设有着无可阻碍的关联 ,这种关联首先渊源于法和正义的天然联系。现代法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正义之治 ,就是以充分体现正义的良法美制所实行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践行法治理念,推进中国法治方略,应处理好程序理性与程序人性、个体正义与社会正义、社会公平与法律效率、秩序稳定与和谐法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立法是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手段 ,法的实体正义首先需要法律创制过程的一系列程序规则来保障 ,法律创新的程序价值与法律实施的程序价值同样重要。我国当前的立法特别是地方立法过程 ,并没有使程序的参与价值、合意价值、理性价值和道义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揭示并分析这些问题 ,对于完善立法制度 ,实现立法过程的程序价值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从西方法律思想发展史看 ,自然法是一种“理性、正义和道德”的法律 ,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人类不应遗忘它。文章提醒人们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 ,财富涌流 ,地球环境却日益恶化 ,国家、民族间的武力冲突时有发生 ,恐怖活动频繁不断 ,网络犯罪异军突起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现代精致的法律思想和强大的法律制度为什么不能解决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也许延续了几千年的自然法精神宝库会给我们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尽管正义问题 ,已经得到了哲学 (伦理学 )、社会学、法理学、诉讼法学等不同学科的大量论述 ,但是 ,这些论述无法成为法律职业者在其执业领域的具体行为规则 ,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律职业者的正义与普通公民的正义必定存在着差异 ,而正义一词语义不确定的情况导致对法律职业者的评价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对此学界关注的不多。提出法律职业之正义的执业标准和具体伦理要求 ,对于弥补职业道德规范之不足、帮助法律职业者进行自我监督、评价和调整以及深入进行法律职业伦理的研究等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诱惑侦查行为与传统侦查行为在行为的指向性、行为的目的性、行为的动作性及行为实施的形态方面存在着不同。不能简单地因为诱惑侦查具有这些独特的行为特征就否定其作为合法侦查行为的法律地位。相反,应通过弹性的法律规定对其作出更符合侦查实际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事故损害的法律救济路径的选择要体现法律的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依据责任保险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对受害人救济体现的是法律的实质正义,依据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对加害人加以诘难及其对受害人赔偿体现的是法律的形式正义。我国未来事故损害赔偿法的制定应坚持事故损害赔偿的路径应该多样化,归责原则应该多样化;同时在加害人有过错的情况下,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受害人的精神损失,以此全面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从西方法律思想发展史看,自然法是一种"理性、正义和道德"的法律,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人类不应遗忘它.文章提醒人们当今社会科技发达,财富涌流,地球环境却日益恶化,国家、民族间的武力冲突时有发生,恐怖活动频繁不断,网络犯罪异军突起,这到底是因为什么?现代精致的法律思想和强大的法律制度为什么不能解决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也许延续了几千年的自然法精神宝库会给我们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程序正义的存在基础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同经验一样都具有各自的作用。法学家们提出了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文明社会的法律要求 ,亦即有关关系和行为的各种假设 ,并用这种方法为法律推理得出了各种权威性的出发点。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为理性所发展 ,而理性则受到经验的检验。”———庞 德①“程序的正义总是被与通过程序而达到的结果正义联系起来考虑。”———谷口安平②  一、引  言可以说 ,“法治”的核心是程序问题。但仅严格地依程序法行事未必就达至“法治”了 ,其中必不可少的前提是理性的人们能够认同程序运作的价值 ,换言之 ,程序须符合正义的基本要求 ,要有道德含…  相似文献   

11.
刑事犯罪方式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科技化态势,为了有效惩治犯罪,有必要使用诱惑侦查措施。但我国现行相关法律的缺位,往往使侦查行为常常逾越法律的边界,同时,又对其实施造成一定障碍。为此,应当从侦查、审查起诉和法庭审理等各阶段,探讨完善诱惑侦查行为的法律规制,以维护司法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2.
高风险金融交易主要是指包括风险投资活动,利用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工具进行金融交易的法律行为,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在我国股权投资过程中通过对赌条款追求高风险利润的投资活动等各种高风险金融投资与交易的法律行为.从法理学的层面看,正义观是高风险金融交易法律规制最基本的价值观,成为实现高风险金融交易法律规制的灵魂和精神,而法律规制是运用法律规范对高风险金融交易主体的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和保障的重要手段.高风险金融交易法律规制是一项法治系统工程,是实现社会正义、维护金融交易秩序、保障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诱惑侦查是一种由法律机关实施诱惑而诱使侦查对象实施犯罪并将其抓获的特殊侦查手段。如果对诱惑侦查不加以规制 ,往往会出现滥用诱惑侦查而侵犯公民权利或执法人员倚仗国家权利参与犯罪等违法犯罪现象 ,影响刑事诉讼的合法公正。本文通过对我国运用诱惑侦查手段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借鉴美国等一些运用诱惑侦查较早的国家关于诱惑侦查的法理和规定 ,提出了从法律制度上规制我国诱惑侦查的措施 :一是建立完整的证据排除规则 ;二是规制诱惑侦查的启动程序 ;三是规制诱惑侦查的执行程序 ;四是强化诱惑侦查的过程性控制  相似文献   

14.
法律解释合法性问题不同于法律的合法性问题,一个合理化问题,而不是正义论问题。法律解释的合法性结构应当是由形式理性的法律推理、“价值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交往理性的社会认同构成的完善的法律——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信仰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我们对法律了解得越透彻,对法律就越发不满意,尤其是对我们中国的法律。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通过神化的法律获得民众的敬仰呢?现实摆在你我面前,法律何以信仰?  相似文献   

16.
借鉴"SSP范式"的理论分析框架,政策转化为法律的制度构建目标应是,解决现行的制度缺陷,建构制度结构合理、符合制度安排的道德要求并且制度绩效良好的制度结构.从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要求来看,政策转化为法律的制度构建应该处理好党内关系,以及执政党与国家立法机关、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并要有利于使政策转化为良法,保障转化过程具备程序正义.为了保证转化后的法律质量,有必要建立对拟转化为法律的"政策品质审查制度";为顺利衔接政策与法律两种规范形态,必须设立完备的执政党"立法建议制度";为了实现转化程序的正义并保障转化结果的理性,应当建立体现正当程序要求的"正当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当法律程序在西方宪政史乃至法律发展史上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实现法治、推进政治文明的应有之意.然而,中西学者对正当法律程序的研究中都存在着一个重大的缺陷,那便是忽视了正当法律程序的系统化理论构建,这既不利于正当程序理论的更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对现实法治实践的指导促进.正当法律程序的价值系统应包括程序正义子系统和程序理性子系统.这一系统工程的构建有赖于学界有识之士更为深入的探讨,其无论是对于法学理论本身的完善还是对我国政治法律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过错能力的认定标准成为了行为人是否应受到法律责难的关键问题.对行为人过错能力的认定,应当以行为人在行为之时的辨别能力为核心要素进行审查,当然辨别能力与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应当将这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观察才能准确判定某一行为是否违反了一个“理性人”的注意义务,从而最终决定行为人有无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方略在当代中国实践中遇到了实效方面的阻力,法学界在反思过程中意识到法治精神层面的重要性,提出了"法律信仰"的命题,为此引发了激烈的学界争议。本文在析法律信仰过程中,指出法律与宗教所产生的共同生活基础、相互追求正义的诉求以及其对于人类理性和情感的关系,阐述了在中国信仰法律的可能性。同时也提出了对中国法学携手其他学科,用宽广的胸怀拓宽研究领域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法律作为解决人们相互矛盾和冲突的手段,只有当其体现正义公正时,才能有效地稳定和维持社会基本秩序,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当一个国家传统法律文化缺乏对正义公正的深入思考时,学习其他国家的法律文明的有益成果,发展本国的法律文明就是必要的。正因如此,我们在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同时,要注意吸取世界法律文明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