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扬弃了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关于人与自然"何者处于价值中心"或"何者为贵"的抽象思辨,从实践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等多维视角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尤其是强调从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入手来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路很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建新 《理论月刊》2001,(10):72-73
人的生存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本文从构建人类生存亟需的精神支柱和终极关怀、确立起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价值观、自觉规范人的实践行为、强调人类整体生存利益实现人类整体共生共存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人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同时存在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之中。德育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进行的,是一种人对人的活动,但却并不孤立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外。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制约、决定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德育是"使人成为人"的实践活动,人与自然关系的状态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投射到德育活动中,规定着德育活动的价值诉求。历史地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迄今大致经历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与和谐自然三个发展阶段;与此相契合,德育的价值取向也经历了"神性化德育"、"物性化德育"和"人性化德育"的重大变迁。  相似文献   

4.
论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观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唯物史观当代理论创新的伟大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人以及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合理本质,它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观,"以人为本"为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5.
抽象自然观以非实践的方式来看待自然,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历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刍议资源环境问题及其突破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永直 《人民论坛》2012,(20):72-73
资源的有限性、价值观念、科学技术的不合理运用等导致了人类的资源环境危机,并且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审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时,不仅要寻求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可行性路径,更为重要的是思考与探索人与人关系协调发展的可能性途径,以期在资源环境问题上真正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标志性特征是实践转向,并把这种实践转向全面贯彻到科技观之中,表现为人化自然观、科技价值观。马克思从社会存在出发考察自然存在方式的演变,通过分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过程,认为自然世界逐渐从天然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实践性存在;科学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性建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自然规律并加以技术应用。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实践活动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其社会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从实践维度阐释和评价科学技术的价值,更加突显出其革命性、先进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对自然界肆意妄为的行为,已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不仅给自然界带来了严重创伤,同时还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人与自然不协调发展带来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体的认知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当代个体遭遇时代变迁的冲击和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如何满足个体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增进个体的认知自觉,帮助个人积极地面对生命和生活,实现个人与自我、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促进个体认知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自我的认知协调;二是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协调;三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协调。  相似文献   

10.
顾晓兰  欧阳 《传承》2012,(16):28-29
人作为自然物,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自然、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全面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实质内容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自然观是其中极为重要的思想,在当代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自然观非常必要。文章通过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历史考察,诠释了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容: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地位、人与自然的发展是相互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内在统一的;并分析了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环境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何克服环境危机,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共同难题。环境问题,说到底,是关于人如何看待人自身、自然的价值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思想丰富且深刻,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代谢的桥梁、环境问题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思想是其中的精髓。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国内外的环境危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视野的生态伦理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帅 《理论月刊》2013,(8):42-44,107
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化的共识。生态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新的治理措施以外,更根本的是根植于深层的生态伦理观念的形成。生态伦理观着眼于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思想和实践。人类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生态伦理的协调发展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自觉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人类对由自身涉及生态伦理行为的合理控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道德意义,和谐共处与协调发展是人类在职业活动中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职业道德现.这一职业道德观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对自然的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现;将保护自然与合理利用资源相结合;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不良职业行为.坚持这一职业道德观,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向婷 《求索》2012,(2):130-131
社会和谐发展包括社会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两性之间能否得到和谐发展是关系到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针对我国女性发展相对滞后的国情,落实男女平等,以男女平等,男女和谐发展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陆继霞 《人民论坛》2022,(8):120-122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哲学理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生态观不断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秉承和丰富中国古代生态观的基础上,立足现实、心怀世界,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生态观,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都是中国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通过实践总结的真理,不仅适用于过去、现在,还将赋能未来。  相似文献   

17.
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既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革命",又是一场公民社会权的"深刻变革".这场革命和变革,要求人类由过去对资源环境的征服者,转变为对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维护者和尊重者.生态文明权益作为一种动态平衡的环境友好社会权,实质上是高级文明形态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权,是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权,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相处的协调发展权.  相似文献   

18.
1、哲学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作者认为至少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即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二者的关系是自然界内部的关系。第二,是人对自然的改造关系,即作为主体的人通过实践改造外部自然从而产生的人的主体性效应。第三,是人与自身的关系,即人本身是辩证的,主体自身包含着客体的规定。人只有通过对象的中介把自身也转化为自己的对象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历史是“自然的历史”,历史先行地包含着自然的前提和内容;自然是“历史的自然”,而自然也必须是历史中介了的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中介构成了人类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对自然界诉诸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时,它内在的同时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理解。换言之,实践历史性是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历史是“自然的历史”,历史先行地包含着自然的前提和内容;自然是“历史的自然”,而自然也必须是历史中介了的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中介构成了人类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对自然界诉诸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时,它内在的同时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理解。换言之,实践历史性是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