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王充与王符的宗教神学批判和社会政治批判李少惠王充与王符在中国思想史上各自占有光辉的一页。王充哲学标志着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高峰,他不仅把先秦以来的精气说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建立起唯物主义元气一元学说,而且对两汉以来种种神学迷信进行了全面的扫荡,形...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以来,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神秘主义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作祟,用各种形式巧妙包装的现代迷信也粉墨登场。科学遭到了亵渎,唯物主义、无神论遇到了新的挑战,一部分人的人生信仰出现了危机。在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和抵制各种唯心主义、神秘主义,是我们在建设...  相似文献   

3.
唯物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同唯心主义有神论对立的。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唯物主义同各种有神论的迷信世界观作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揭露了有神论的虚妄。然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由于存在着种种局限性和片面性,还不能彻底地战胜唯心主义有神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反对唯心主义有神论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同李洪志的“法轮大法”所宣扬的愚昧粗俗的唯心主义有神论是根本对立的。一、世界是物质的,还是…  相似文献   

4.
王充:近代科学精神的超前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充《论衡》一书是中国思想史上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对于《论衡》的研究,可以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多种视角,即令是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也仍有见仁见智之议。在吕振羽看来,王充的思想表达了东汉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在哲学上可称为唯物主义;冯友兰则认为,“王充《论衡》一书,即就道家自然主义之观点,以批评当时一般人之迷信。《论衡》一书,对于当时迷信之空气,有摧陷廓清之功。”日本户川芳郎教授曾专门探讨王充的历史观;国内一些科学史家则注目于《论衡》一书关于  相似文献   

5.
赵地  王冬艳 《人民论坛》2011,(11):216-217
王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也是东汉时期敢于直言批判神学迷信思想的教育家之一。他重视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在与当时僵化繁琐的学术风气斗争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育目标——培养鸿儒。王充的鸿儒观在当时极具进步意义,时至今日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也是东汉时期敢于直言批判神学迷信思想的教育家之一。他重视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在与当时僵化繁琐的学术风气斗争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育目标——培养鸿儒。王充的鸿儒观在当时极具进步意义,时至今日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改革大潮滚滚而来 ,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许多久已绝迹的丑恶现象又沉渣泛起 ,李洪志这样一个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一窍不通的“平凡的江湖骗子” ,用一套荒诞不经、欺世诳俗的鬼话 ,能够蛊惑人心。上当受骗的 ,除了普通群众外 ,党员、干部、自然科学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也不乏其人。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了。一、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可能陷入最荒唐的迷信历史往往有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 ,从历史的类比中我们可得出一些带规律性的认识。一百多年前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需要以不妥协的态度去对待唯心主义和神…  相似文献   

8.
唯物主义文化结构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唯物主义文化结构思想创立与发展的过程中,恩格斯的贡献不可忽视。恩格斯不仅与马克思一起揭示了文化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还在此基础上批判了唯心主义文化史观,完成了唯物主义文化结构思想的总体性建构。晚年恩格斯更是在面对一系列质疑和责难中捍卫并发展了唯物主义文化结构思想,为唯物史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关于邪教和迷信蔓延现象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邪教和封建迷信蔓延的现象必须引起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一些同志对歪理邪说和各种忌讳的迷信,大多源于某种宗教心理。从客观缘由、科学局限性和主体需要等方面解析邪教迷信流行的文化背景,对于深入搞好无神论的宣传教育,防止党内一些同志步入信仰误区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认识主体的研究,已为近年来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着重对唯物主义主体观的演进,作一些历史的考察。一、“白板”、“看客”论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系列中,最早形成关于主体认识的是唯物主义经验论。在近代思想史上,唯物主义经验论一诞生就面临着两个艰巨的思想任务:一个是反对宗教神学,再一个是为正在兴起的经验科学提供哲学论证。宗教神学把精神的“生产权”交给了上帝,认为上帝是一切的主体,人的智慧、思想只不过是上帝启示的结果。伴随生产和实验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自然科学,却得出了与宗教神学完全相悖的结论。哥白尼积三十年天文观测之经  相似文献   

11.
迷信和伪科学历来是极少数别有用心之人行诈和精神奴役他人的最主要工具。要铲除滋生形形色色的愚昧迷信和伪科学的土壤 ,是一项长期的斗争。本文就前段时期文山州麻粟坡沿边县乡一带出现的“王主”、“门徒会”等非法邪教组织活动提出几点思考。一、邪教活动猖獗的原因首先 ,边境民族贫困地区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是直接原因。边境民族贫困山区“山、边、少、穷”集于一身 ,交通不发达 ,生产方式落后 ,经济发展缓慢 ,村民思想意识保守 ,开放观念淡薄 ,受教育的程度低 ,科技推广难度大 ,使邪教组织乘虚而入 ,以自己的一套迷信邪说填补了村民的思想空隙 ,给他们套上了一道无形的枷锁 ,从精神上对他们进行奴役和支配。其次 ,腐朽愚昧的封建残余思想是边境民族贫困地区邪教活动的“思想基础”。长期以来 ,各级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繁荣农村文化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特别是在贫困边远山区 ,迷信保守的残余思想根深蒂固 ,科学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未能长期扎根于村民的思想之中。残余的封建腐朽思想在一些迷信邪说的“召唤”下往往会死灰复燃 ,并且会形成漫延趋势 ...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一场对迷信和伪科学的反击正在神州大地上展开。实事求是则是我们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思想武器。一切迷信和伪科学都是违反实事求是原则的;只要把实事求是精神贯彻到底,迷信和伪科学将无处容身。  相似文献   

13.
糜琳娜 《前沿》2014,(17):88-89
迷信是一种文化现象,古已有之。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迷信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演变成风俗习惯,流传至今;另一部分内容则保留了神秘和荒诞色彩,这部分内容虽已为科学所证伪,但仍拥有众多信奉者,并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即迷信犯罪。本文通过阐释迷信的含义,对比迷信和宗教的异同,界定了迷信犯罪,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帮助执法者准确判定此类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蕴含着马克思毕生革命旨趣的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思想基石。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只是观念地呈现了历史的发展过程。为了回到现实的历史,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来克服唯心主义的抽象性,以揭露社会生活中复杂的现实矛盾。从思想史背景上讲,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既受到了费尔巴哈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又提升并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赋予唯物主义一种全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论效用,从而为现实的人的自由与解放提供了历史路标。  相似文献   

15.
思想病症当前,有些干部片面理解了"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盲目迷信和崇拜GDP,"为中心"变成了"唯中心"。这种观念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比如:只重GDP增长而轻视环境保护、只重效率  相似文献   

16.
封建迷信,分别是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两个概念的省略。毛泽东曾经提出反封建反迷信的概念,是指提倡民主,反对封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著作中,在有关宗教工作的文件中,从未使用封建迷信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在思想战线的任务,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信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不懈地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进行交锋和斗争。由于世界观树立本身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复杂性,科学的昌明并没有使各种非科学的世观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相反,一些以“有神论”为思想基础的土迷信、洋迷信披着科学的外衣,又在我国一些地方沉滓泛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它们败坏社会风气,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妨碍经济建设,影响安定团结。更严重的是,我们的一些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也参与其中,对无神论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8.
“四人帮”肆意践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反复强调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原理,搞乱了很多基本的理论问题。姚文元在一九六七年提出的“思想的阵地必须用思想的武器去占领”的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例。如何看待思想的本质,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军对垒的一个中心问题。唯物主义认为思想是依赖于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马克思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相反,唯心主义则把思想“当做某种独立的实质”,思想的发展,只是精神太  相似文献   

19.
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生态学的核心;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人类异化、自然异化以及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福斯特系统地重构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就是要恢复作为生态学家的马克思。福斯特重构的马克思的生态学,从生态学角度重新梳理了马克思的思想轨迹,使得马克思生态学思想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福斯特对于马克思生态观的解读以及对马克思的生态学的重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生态问题的新思路和范式。  相似文献   

20.
尽管马克思没有系统地论述家庭,但他的家庭思想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始终。马克思的早期思想经历了从客观唯心主义到人本唯物主义,从人本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马克思早期的经典文本探索其家庭思想的演变轨迹。从浪漫主义向人本唯物主义转变时期,马克思通过《爱之书》、《歌之书》、《离婚法草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初步阐发了他的家庭思想。从人本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时期,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中开始将婚姻与家庭等置于市民社会中考察,并对同时期的家庭思想进行了回应。在唯物史观的全面建立和问世阶段,马克思用崭新的视域通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珀歇论自杀》以及《共产党宣言》等全面阐述了他对资本主义家庭、两性关系等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