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 《北方法学》2013,(6):117-123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人物为中心的研究体例为学科发展和法律思想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逐渐转向以问题研究为中心、以法理阐释为目的的研究方式,并衍生出法律思想史的国学、法哲学、部门法和法文化等研究维度。作为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继往开来的传统法律思想研究应该在构建“中国”语境下的现代法学图景过程中产生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大量进入中国,形成"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的轨迹。本文拟从思想史角度,以詹姆逊、阿尔都塞、巴赫金为例,探索新的视角,将中国问题作为西方理论本身、内在的问题,来思考中国在西方理论中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学术范式与方法和批评实践这几个方面入手,讨论詹姆逊如何运用中国问题的隐喻来建构其文学阐释;阿尔都塞如何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吸纳到他的核心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理论;巴赫金的理论如何从文化转型和文艺批评实践方面与中国形成折叠与对话。  相似文献   

3.
西塞罗及其思想片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塞罗其人 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43年),古代罗马最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思想家、艺术家、法学家和法律实务家,是博大精深的学者,也是才华横溢的奇人;是一位大智大勇的斗士,又是雄辩天下的律师.希腊文明中的人文主义知识和思想成果之所以能够在罗马被宣扬并流传后世,其中西塞罗功不可没.他是上古时期西方自然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法律和伦理思想与希腊的政治、法律和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他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的哲学、伦理、政治和法律思想对整个罗马时代以及后世的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对于西塞罗其人,主要是对他的品格和性格有不同的评价,说他爱慕虚荣,善于煽情和哗众取宠,是个地道的机会主义者.特别是在凯撒被刺一事上,西塞罗更是颇受谴责.但无论如何,在西方哲学和政治法律思想史上,西塞罗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我们谈论西方思想史时不能不了解西塞罗.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建立个体主义、整体主义这样一对理想型概念,作为研究西方宪政思想史的框架,从而将西方宪政思想的诞生,描述为两种理想型所代表的各种政治思想相互冲突、不断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法律体系本身不可能如概念法学所想象那样是一个公理体系,法学有自己的“范式”,这些范式是法律共同体经过多年的法律实践积淀而成并通过职业教育传授的基本法律理论、法律信念、法律方法以及规范标准等等。实践性构成了法学的学问性格,法学是论题取向的,而不是公理取向的。如果法学家放弃建立纯而又纯的法律公理体系之梦,而将法律体系看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那么将论题学的“片段性的省察”与公理学的演绎推理方法结合起来完成法律的体系建构和体系解释,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是一门重要的政治理论和法律理论的历史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纵贯二千五百年时间,广及欧美许多国家学者的有关思想。因而它的内容极其繁复、分量很重,要写这么一部思想通史,难度必然是很大的。历代思想家的政治法律思想不仅对于西方国家各个时期的政治法律制度有着一定的实际影响,甚至产生过某种指导作用(当  相似文献   

7.
2016年6月21日,作为原告,李明奎(化名)出现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庭内.第二次庭审后,面对记者,他讲述了自己掉进美国投资移民陷阱的心酸故事. 自己编织的美国移民梦 在大城市奋力打拼的人们,当其拥有了一方专属自己的天地作为庇护所,组建了家庭,乃至有了孩子以后,会将自己未能达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李明奎就是这样一个人.作为一名中产阶级,他经营着自己的公司,并梦想着让儿子过上跟自己不一样的生活:出国留学,定居国外. 2010年8月的一次偶然邂逅,准确无误地触碰了李明奎移民梦的开启旋钮.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幸运邂逅的背后却是一处无法抽身的陷阱.  相似文献   

8.
《北方法学》2019,(3):117-125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外交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作为中国近代早期外交官,他较早地走出国门实地考察日本、欧美等国家,亲身感受到列强崛起、中国落后的严峻现实。作为一代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他始终在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理论和具体路径。正是在爱国主义情怀和理性认识中外差距的共同作用下,黄遵宪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平等法律思想。该思想在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思想家的托尔斯泰,毕生关心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的世界观“激变”以后,他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研究,则不仅仅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关心和兴趣,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寻找与他的“托尔斯泰主义”相一致的思想,寻找“真理”——即人应该如何生活,采取什么途径才能使世界消除罪恶,变得美好。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学术规范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界颇为关注的问题。其与社会学研究对象紧密联系 ,在社会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 ,学术规范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的思维范式、方法和规则 ,是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空间和时间相距遥远的观察者所面临的问题在于,他在探讨研究对象时,必须立足于自己存在的条件和他对那些条件所抱的观念。他不是研究对象的制造者,他对被观察对象的看法不同于该对象制造者的看法;但他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将后者的看法融入自己的看法,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彻底理解。他必须澄清模糊不清的含义。除非与他所解释的研究对象的制造者或他所观察行为的行为者之间建立一种共同理解和共同价值,他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现代新儒学的开启者。在他的一生中的思想几经转变,开始信奉西洋功利主义,而后转向佛学,最后又转归儒学。他对儒学的研究并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对儒学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成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启者。他的新儒学思想主要包括中国文化早熟说和对陆王心学的皈依。  相似文献   

13.
沈华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挂号费只要两块钱?第一个看专家,还不用重复做B超?"来上海同仁医院看胆囊结石的沈华年,觉得自己刚刚享受了贵宾待遇。而他,只是一个签约了家庭医生的上海"平头百姓",他的通行证,就是其签约医生陈华开具的转诊单。在上海,像沈华年这样的息者至今已有75.98万户,209.9万人。自从2011年4月,上海作为一个医改重镇在10个区县试点家庭医生制度以来,"一家一医"正在全市范围内,逐  相似文献   

14.
自1949年以来,我们的法律史学逐渐定位于四个领域: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和西方法律思想史。撇开这中间一个明显的地域遗漏(东方难道没有自己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吗?)不论,也不管将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一股脑塞进“外国”这个单位有多么武断,单就几十年来制度史、思想史各自所确立的研究范围和对象而言,也很难说它们已经涵盖了法律史学的各个领域。笼统地说,法律史学当然是研究法律制度及法律学说的发展规律的科学。问题是“法律学说”是极宽泛的名词。它既包括对法律的概念、本质、职能、内在构造及其与相关社会因…  相似文献   

15.
在古罗马 ,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的法治思想的思想家中 ,西塞罗的贡献尤为突出。他既以一个思想家的理性思维 ,也以一个政治家的现实而敏锐的眼光来看待法律和治国的方式。他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和法治思想与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一步确证法治的必然性和正当性 ;他又根据自己的政治实践经验教训来阐述法治建构中若干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贝卡里亚(C.B.Beccaria)是在十八世纪后半期才成为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先驱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因此,同其他许多启蒙学者一样,他在社会思想方面,也是采取卢梭的社会契约说的。他的刑法思想完全是从社会契约说引伸出来的。他认为刑罚权毕竟是以各个人在通过缔结社会契约而形成社会时所互相委托的各个人的自由的一部分的总和为根据而产生的。从这点出发,他确立了这样一个刑罚理论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17.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今日西方学界关于正义观念的争论和历史演变均是在古希腊思想家们奠定的基础上展开的。虽然这些思想家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阶级立场各不相同,因而对正义的本质、根源、内容和实现方式的理解各异其趣,但他们已经提出了正义理论的主要问题,创建了正义理论的研究框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更是形成了自己完善的正义理论,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而二位巨匠的理论又是以古希腊早期各派思想家的成就为基础的。本文将对这些早期哲学家的正义观作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18.
语言障碍是自闭症最重要的并发表现,与社交障碍和沟通障碍紧密相关。在语言获得问题上,乔姆斯基认为儿童之所以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以近乎统一的方式习得各自的母语,是因为人一生下来大脑中就具备被称为"普遍语法"的初始状态,而这普遍语法则是"人性"的一个核心要素;因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该理论自然成为语言心理学领域的主流理论。尽管没有将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但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人即便因语言模块遭受损伤不会说话,与动物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从而一个自然的推论就是——自闭症儿童不能当作异于人类的"他者"被排除。虽然与乔姆斯基不同,福柯不承认存在普遍的人性,但其对于疯癫史的考古学发掘告诫我们,自闭症在某种程度上是权力话语建构的结果,自闭症儿童不应该作为异于常人的"他者"被排除。虽然角度不同,但两位思想家的理论分别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主张自闭症儿童应该享有与正常儿童一样的生存与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19.
前言先秦儒家的王霸思想始于孔子,中经孟子,到荀况则集大成,一共经过了三个发展时期。孔子是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是封建领主阶级的思想家,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孔、孟、荀的王霸观点,作为各自“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论宪政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宪政与法治的人性基础问题—开始并且始终是思想家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如果我们撇开思想家在这一问题上思想的细微差别 ,从总体、宏观上总结 ,不难发现 ,他们对宪政与法治的人性基础的思想是立足于这样一种双重的人性假定或预设。即人性有恶的一面 ,因而权力成为必要 ,而对权力的执行者、权力也必须加以限制 ,权力是一种“必要的恶”(洛克语)。另一方面 ,人性又有善的一面 ,因此 ,人是目的(康德语) ,应当尊重他们作为人所应有的尊严 ,去保障他们的生命、自由与财产等基本权利。这两方面的统一生长出了宪政与法治的基本精神即对权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