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林凤 《求索》2012,(11):68-70
汪荣宝是中国近代宪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清末新政改革中,他参与制定《钦定宪法大纲》,编纂《钦定大清宪法草案》;民国初年,他撰拟《汪荣宝拟宪法草案》,之后参与制定《天坛宪法》。汪荣宝执著地将分权、制衡、议会主权等西方宪法原则移植到中国,并揉合本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现实,详定多部宪法具体条文和款项,一定程度上初创了中国宪法的模型,其筚路蓝缕之功应被后人铭记。  相似文献   

2.
上一讲主要讲述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发展历程。这一讲,我们继续梳理我国宪法所走过的历程。对1975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1975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通过了1978年宪法。1978年宪法共4章60条,它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75年宪法中带有极"左"色彩的内容,如取消了"全面专政"的规定,比1975年宪法前进了一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全国人大曾对1978年宪法进行过两次局部修正。1979年7月1日,第五届  相似文献   

3.
一、战后日本国会性质的变化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国会并没有实质的权力。战前的日本宪法规定,"天皇是国家的元首",总揽统治权,在天皇之下设立议会。因此,国家的一切大权都掌握在天皇手中,帝国议会只是天皇的"协赞机关",帝国议会通过的法律、条约等,必须经过由元老、重臣组成的天皇咨询机构枢密院审议,并经天皇批准后,才能成立。内阁也只对天皇负责,不对帝国议会负责。显然,议会并没有真正的立法权,也没有其他实质的权力。战后的日本国会,是根据1947年5月30日正式实施的《日本国宪法》建立的,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新宪法规定,天皇只是日本的"国  相似文献   

4.
孙平华 《人权》2012,(6):34-39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1982年的宪法"是建国以来最为完善的一部好宪法"。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出现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使得宪法原来规定的某些内容与现实不相适应,这就出现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个宪法修正案。其中,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5.
曲相霏 《人权》2013,(4):50-53
一、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特征分析1949年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之后的四部中国宪法,可以看到宪法上的"人"①有两次转型。1949年《共同纲领》对"人"有两种表达,一是"人民",一是"国民"。《共同纲领》特别有意思,它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人民,把义务都给了国民。当它规定权利时就说人民有什么权利,当它规定义务时就说国民有什么样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1954年宪法开始使用公民这个概念,权利和义务在公民身上得到统一。从以人民的身份享有权利到以公民的身份享有权利,这是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就是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宪法,这个条款被称为人权条款。在人权条款入宪之前,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是公民(只有一个例外,即总纲第32条规定  相似文献   

6.
<正>自1982年现行宪法颁行后,"基本法律"就成为我国宪法和宪法学上的一个特定概念。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  相似文献   

7.
赵洪生 《重庆行政》2019,20(2):68-71
正从2016年12月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到2017年11月在全国的推开,再到2018年3月11日《宪法修正案》明确"监察委员会"为同级的国家机构之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最终得到了宪法确认。一、宪法关于监察委员会有关规定的异同宪法第一章总纲的第三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  相似文献   

8.
2021年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该月也是浙江首个"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浙江与宪法有着不解之缘。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为中国宪法历史留下了西湖印记。2021年12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重要指示精神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必须学深悟透关于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大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全省各地人大以守好"红色根脉"的自觉推进宪法宣传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更为强大的实践力量、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文瀚 《湖湘论坛》2020,33(5):94-104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类具有行政决策性质的施政纲领,是宪法制度安排下检视国家行政权力行使状态的重要窗口。其在文本形式上由回顾过去之工作总结与宣告未来之施政目标构成,在实践层面上以国家行政权力为核心而推行施政计划。随着依宪治国、国家义务、给付行政等宪法基本理论的发展,对早在1954年就已基本成型的政府工作报告文本模式与决策机制提出了新的期待。必须在坚持"权利本位"的法哲学范式中,推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行政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施政理念由"权力"向"权利"递进。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涵盖的政府意志与行政决策在法治化的轨道中不断契合人权保障与宪法至上的基本原则,强化依宪治国背景下的行政法治对政府工作报告制度发展的理念指引。  相似文献   

10.
<正>现实表现:2013年,"宪政"、"宪法政治"成了新的敏感词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言论"禁区"。一股反改革、否定82宪法之风袭来,火药味十足,引起知识界理论界的惊诧和反弹,群起质疑、反驳。围绕着宪政是否特指"资产阶级宪政"话题,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鸣。核心观点:宪政是以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为原则,以保障人权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遵守宪法(守宪)、维护宪法(护宪)以及发展宪法(修宪)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全会的要求,已经出台了实行宪法宣誓的决定,并自2016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规定了地方人大及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地方"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要进行宪法宣誓。具体组织办法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参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制定,报备案。因此,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宣誓的具体组织办法,是宪法宣誓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制度"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目前,各省级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宪法和中国宪法学的根本问题是处理执政党的权力如何进行有效的宪法转化的问题.在这一根本问题上,宪法学界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努力明显不足。学术史的简要检索告诉我们:陈端洪对"中国宪法根本原则"的理论追索与刘大生"党主立宪"二十年的努力之间存在问题面向和基本判断上的共同性——两者都直面这一根本问题,都将"党"理解为中国的宪法因素而非简单的历史因素,进而各有侧重地进行中国宪法理论上的和制度上的持续努力。"中国宪法怎么说"的困惑因此可能获得一个初步明晰的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13.
道光皇帝旻宁是嘉庆帝颙琰的次子,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死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他的一生恰好与大清帝国由盛转衰,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相始终。道光帝38岁继位,此时“乾隆盛世”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清王朝由盛转衰。大清帝国已不再是壮歌长啸的雄狮,而成了遍体鳞伤的病狮。道光帝“继承了一个荒淫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所谓"合宪性审查",是指依据宪法对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宪法的要求所进行的审查。合宪性审查本质是监督宪法实施的制度,被俗称为宪法的"牙齿",目的在于一旦出现违宪行为时,能够及时纠正,以保证宪法的全面有效实施。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  相似文献   

15.
<正>迎难2013年7月的重庆,连晴高温,知了声声,烦躁不安。比知了还烦躁的,则是重庆某大学建筑专业应届毕业生赵大权的心。与赵大权境况类似的,还有不少他同寝室同班同系的学友们。按理说,建筑专业可是该校的王牌系,过去供不应求。"不知怎么的,现在就业难多了。"赵大权很纠结,是苦苦寻找工作?还是继续花费时间、金钱读研?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到底发挥了哪些作用?效果怎样?人们常有议论。笔者对此也谈点看法。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应有功效即设计目标应该说是非常明确的——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这个法定形式,由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大的各项职权,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推进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设计目标",国家从根本政治制度上明确规定,并由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作了巨大"投入"——一是权力方面,宪法和法律赋予县级以上地方人大15项职权,集中体现了人民管  相似文献   

17.
<正>"法治梦"也是"中国梦"。让一切有使命感的艺术家勇于投入法治中国的时代热流中,盛世需要娱乐之作,更需要警世警心、黄钟大吕之作。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看到这条新闻,我激动不已。在去年的两会上,我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将每年12月4日确立的"法制宣传日"改为"国家宪法日"。使之成为宣传宪法、普及宪法、实施宪法的全民宪法节日。后来我得知,  相似文献   

18.
《浙江人大》2012,(12):16
强国必须立宪。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这部宪法典和此后4次宪法修正案共同构成的我国现行宪法,现已进入其实施的第30个年头。30年筚路褴褛,30年上下求索。30年里,现行宪法回应人民的诉求,与时代同频共振。"八二宪法"的"三十而立",  相似文献   

19.
《天津人大》2012,(6):41-41
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制定了宪法性文件《联邦条例》。1787年5月制定了宪法草案,1789年3月由第一届国会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为独立、统一国家的成文宪法。宪法正式生效以来,美国共制定了27条宪法修正案。根据宪法,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  相似文献   

20.
正宪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是法治社会的鲜明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要求"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98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