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佐人 《现代领导》2008,(12):28-28
我们有些干部架子十足,动辄训人,肝火旺盛,颐指气使,群众称他们“官火”旺,“官气”足。听后一时也不以为然,总认为是“脾气”所使。后来陆续看了一些书.方知“官火”不仅存在,且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
在政府职能运行中,机关干部是群众办事遇到的“第一道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事情,上面决策层着急,基层干部群众着急,但“中间”执行层却不着急。政令不畅、贯彻不力,就是这个“中间层”在搞鬼,这就是机关的“中梗阻”。透视机关“中梗阻”,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干部职业道德缺失,责任意识淡薄,是主观原因。“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是对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其是否称职的标准。而在少数干部身上,却出现可怕的权力和责任割裂、权利和义务错位的现象。他们将权力或利益的获得视为天经地义,对自己的工作责任却视为无足…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公安领域的普及应用,“微警务”APP应用程序也进入爆发式的发展阶段,各地公安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提升工作效率,也积极投入到APP的研制中,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微警务”APP。深入分析了原生开发、纯Web开发、混合开发三种APP开发模式,通过对比三种开发模式的特点,并结合“微警务”APP应用实例,探讨了适合“微警务”APP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十八年前,我在《思想战线》第一期发表《庄(足乔)起义与开滇的历史功绩》一文,由故人田汝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求教于杨宽教授,同年(1975年)7月15日收到杨宽教授复信,信中认为,该文论证周详,很有新见。同时提出两点不同看法: (一) 这文认为庄(足乔)为楚将,不见战国诸子,乃出于司马迁的臆造,并认为《荀子·议兵》所说庄(足乔)“善用兵”,也指他“起而为乱”,这点似乎可以讨论。(二) 这文说庄(足乔)提出了“乱者能言治”的革命纲领,是根据《论衡·本性》的。《论衡·本性》这段话,是驳陆贾有关人性的理论的,从上下文来看,王充之意,是说性恶者也能做到伪“善”。“故贪者能言廉,乱者能言治”,是说“贪者”也能虚伪地“言廉”,“乱者”也能虚伪地“言治”,下文举出跖、(足乔)为例,是对跖、(足乔)的诬蔑。似乎不能认为这是庄(足乔)的革命纲领。杨宽同志认为拙著“论证周详,颇有新见”。并肯定庄跻反复辟斗争的作用和对秦国统一的作用,也赞同关于庄(足乔)入滇的时间和路程的考证。都使我深受教益。杨宽同志同时提出两点不同意见,指出拙著认为“庄(足乔)为楚将,不见战国诸子,乃出于司马迁的臆造。”此点似乎可以讨论。关于这一点,我已在《从<史记>本证论庄(足乔)非“楚庄王苗裔”和楚国“将军”》一文中加以申论,不再赘述。至于杨宽同志认为,《荀子·议兵》篇上文提到“善用兵”的庄  相似文献   

5.
孙湘明 《湖湘论坛》2002,15(3):49-50
我们的前人用自己的观物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实践着绘画上的散点透视、意念性色彩、抽象性线条,以及俯观仰察的超时空组合。他们在审美理解上崇尚“意足不求颜色似”或“意到笔不到”的观念。中国古代美学很少从美的本质进行讨论,认为任何语言或文学符号都不会与事物完全对应,要真实理解事物,只能靠领悟的最高境界。因此讲究“神会”、“意趣”、“传神”、“气韵”等。由于主要从心理方面进行阐述,所以便引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对客观事物美的解释。正因如此,导致我国古代绘画追求的目的在于“象外之意”的绘画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6.
云阳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实践,在让干部受教育的同时,也使群众得到了实惠,出现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可喜局面,获得了全国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教育成果,真正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始终保持先进县的先进性,我们将在“先进、群众、创新、长期”上狠下功夫,把“三个代表”作为富民兴县的强大动力,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以更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六大献礼。  相似文献   

7.
声音     
权力意味责任。用权为公可以建功立业,弄权为私必然违法乱纪。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看轻小事小节,不贪图小恩小惠,慎“行”,慎“友”,慎“独”。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告诫党员干部要用好手中的权力,洁身自好。有些人一说到给群众办事,连系鞋带的能力也没有,一说到给七大姑八大姨办事,就长出三头六臂。这种人群众最讨厌!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谈论为官之道,认为“打铁先要自身硬”,身为官员首先要严于律己。穷人的“救命稻草”,应该是政府而不是富豪。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认为,社会救助工作是政府的一项…  相似文献   

8.
邹元江 《新东方》2012,(3):11-13
成中英先生对《老子》道之意象的解释有诸多可以讨论的问题。不能将具象的“水”“婴儿”“母亲”“朴”确指为“道”的意象,亦不能将“朴散为器”的“器”确指为显现“道”之无形无名的“确定的器皿”,因为这种对“道”之意象的确定明晰的解释是无效的,对“道”之意象的“正名”(立言),正是对“道”之“无名”的限定。因此,使“道”具象化,“道”的“实体的次序和概念也变得便于界定和描述”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而认为某物“反映了道”,这也是将“道”视作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即某物可成为反映“道”的对应物。显然,这是将非对象化的“道”加以对象化、客体化和实体化。  相似文献   

9.
“微腐败”是腐败的一种亚形态,是由小微权力蜕变为公权私用的寻租行为而来。“微腐败”的存在场景集中,大多发生于基层治理场域,涉及面广,民生领域是高危易发领域。“微腐败”是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同时,“微腐败”具有长期性、潜伏性的特点,不断侵蚀政治生态,易导致整个政治生态的腐化变质,其危害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近代以来,“群众”一词成为对于多数人的概括、角色定位和评价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具特色的用语。它是指和领导者、精英相对应的群体,一般指处于社会基层或底层的大多数人员。在西方的话语体系中,“群众”往往具有贬义。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作者勒庞认为群众的思想行为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或操纵,以至变得极端、狂热甚至毫无理性可言。勒庞对群众充满了恐惧与鄙视,他认为“群众”是依赖“英雄”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当代表就要敢讲真话……”;“人大代表要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相似文献   

12.
所谓“关键”,就是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那么对领导工作而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字上: 廉。廉洁自律,是每个领导干部立于不败之地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这道防线一旦被突破,领导工作将难以为继。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要树立起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在“三个管”上严格要求:一要管好自己。要深刻认识到:廉洁,才能组织和带领群众胜利完成本  相似文献   

13.
有调查显示,94.5%的人认为微博正在方方面面改变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有人把这种由微博以及“微传播”“微信息”“微交流”等概念共同推动的信息传播和社会领域的潮流称为“微革命”。的确,微博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在重构着舆论传播新格局,也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微”道德的探讨与争鸣,微博唤道德,时代呼唤“微道德”,人们更期盼通过全民”微道德”,掀起中国人拯救道德的热潮!因此,本刊在微时代推出本策划。  相似文献   

14.
元见  小平 《当代广西》2004,(10):41-41
在政府机关中,处长、科长往往是群众办事遇到的“第一道官”,而现在一些地方的不正之风甚至是腐败行为,就主要出现在这“第一道官”身上。因此,要关注现今存在的第一道官“中梗塞”现象。  相似文献   

15.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当前我国新的民生三大问题之一。为了缓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很多措施,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卫生主管部门也积极努力,多方面采取措施,但根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既有医疗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也有医疗服务“供给”和“需求”各个环节之间的利益矛盾。因此,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进行规范协调,才能根本解决问题。笔者认为:第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加强管理“看病难、看病贵”至…  相似文献   

16.
季建业 《群众》2009,(5):34-35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一再强调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在服务群众中交流、交心、交融,着力构建新型的党群干群互信和谐关系。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现在全市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全市信访总量逐年持续下降,重点敏感时期信访形势稳定,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我市群众进京“零集访”、“零非访”、“零登记”,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德江县堰塘乡人大通过开展人大代表“入户听诉”活动,深入群众中零距离了解民情,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受到了群众的称赞,架起了一条人大和群众密切联系的绿色“民情快车”道。  相似文献   

18.
华灯初上,河北省平泉县中心文化广场“唱响中国梦”夏日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为市民群众奉上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套餐”。如今,在平泉县城乡市民群众看“文艺演出”、听“红色歌曲”、树“文明新风”已成为文化生活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人们通常是用西方形而上学的观念来看待老子的“道”,要么认为“道”是精神的存在,要么认为“道”是物质的存在。然而老子并没有像西方哲学家那样去探究世界是由物质还是由精神所构成,而是思考存在的意义问题。“道”既非物质,亦非精神,而是指“有”与“无”对立统一的存在境界。“道”所蕴含的“有”与“无”对立统一的存在境界是“众妙之门”,天地万物由此而生,故老子以“道”这种“有”与“无”对立统一的存在境界作为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在“道”的“有”与“无”矛盾转化中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老子“道”的本体论显示了东方形而上学不同与西方形而上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史学界和哲学理论界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存在不同认识。黎澍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完全错误,不仅有转述中产生的错误,而且最初提出这个命题的逻辑推理也是错误的,不值得苦心加以维护了。”(《光明日报》1986年7月30日)他主张彻底否定这个提法。笔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提法确有表述不够完全确切的地方,忽视强调杰出人物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作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