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没有适用罪名和可能判处刑罚的限定,所有刑事案件都可以适用。对被告人适用速裁程序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审判阶段中的一种表现,被告人也有权自愿认罪认罚,并获得从宽处理。在我国公诉与自诉二元化模式下,公诉案件是速裁程序当然的适用对象,但自诉案件可否适用速裁程序,现行有关规定却没有明确。从法教义学角度分析,自诉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具有合法性;同时,自诉案件的特有处理程序也为其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提供了制度保障。自诉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由于缺乏独立的认罪答辩程序,自诉案件适用速裁程序会导致其与程序设立目标相背离,这表明我国审判程序体系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缺陷,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保障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明智性,应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被告人认罪认罚撤回权,这既与无罪推定原则在本质上具有契合性,也是被告人认罪认罚意思形成障碍后的救济途径,更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实现司法正义的要求。为防控该撤回权在司法实践中可能的异化风险,应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对该撤回权的行使主体和方式、行使的期限、次数和理由、行使的法律后果作出具体的规定,同时还需要强化被告人行使认罪认罚撤回权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的关键之处在于量刑建议是否规范、精准。现阶段,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的形成不能充分体现被告人的意志,值班律师参与度也不够,实践中几乎是以控方单方意志为主。量刑建议的幅度较为宽泛,被告人缺失对最终刑罚的可预测性,在宽泛的量刑幅度内,法院的判决结果可能使被告人难以接受,易致其上诉。此外,如果审判机关没有采纳量刑建议,控方时常会提起抗诉。应构建值班律师量刑协商参与机制,弥补被告人的弱势地位,扭转公诉权单方决定的局面。也应通过细化统一量刑指导规范,使法检量刑尺度统一,量刑建议趋向精准,构建法院审查认罪认罚“自愿性”为主的配套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完善被告人认罪认罚从宽处理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据此,2015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的《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以下简称《纲要》)中第13项要求:"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明确被告人自愿认罪、自愿接受处罚、积极退赃退赔案件的诉讼程序、处罚标准和处  相似文献   

5.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正式运行后,诉讼效率整体上呈现出提升的态势,但是在各个阶段的提升率不同.某地四家基层法院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18个月内作出的232个盗窃罪刑事判决表明,认罪认罚案件在法院阶段的诉讼效率有着显著的提升,而在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的提升并不明显.该制度在侦查阶段的作用有限;审查起诉阶段适用该制度减少的审...  相似文献   

6.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制度要求,适用于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同时也存在于普通程序、自诉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等各个程序中。该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需要有效辩护的存在,并应落实以值班律师为重点的有效辩护主体,进一步明确辩护人的职责和地位。在"审判中心主义"的原则下将案件根据犯罪情节、认罪态度繁简分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认罪认罚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由控审失衡、控辩失衡、控方一头独大的权力配置引发的诸多问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域外认罪协商特别是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相类似,为此有必要在与辩诉交易制度进行辩证比较的基础上,遵循端正检察院对该项制度适用率的考核导向,法院对量刑建议享有充分的司法审查权,强化律师的实质参与以及"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归位的完善路径,重塑控辩审三方关系,以期对该项制度作出更为科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提出是刑事诉讼领域的重大改革,也对现有刑事诉讼的立法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在时间成熟时将其列为独立的特别程序。在适用这一程序时,只要求被追诉人自愿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即可,无须要求其必须认可追诉机关指控的罪名。要求被追诉人同时"认罪"并"认罚"才可以获得"从宽"处理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建议删除"认罚"的适用条件。同时,从新时期司法改革的总体目标来看,被追诉人认罪后的"从宽"效果应当更加侧重于其在程序方面为提高诉讼效率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抗诉权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和保障案件公正处理的重要举措。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机关针对被追诉人反悔上诉进行抗诉具有法律基础、制度基础和实践基础。为避免出现检察机关以抗诉制约被追诉人的反悔上诉,应当对检察机关的抗诉权进行合理限制,构建检察机关针对反悔上诉的抗诉制度,以衡平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代表的我国多层次刑事诉讼体系构建已成改革必然趋势。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之前的试点工作也反映出司法强势性影响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保障、犯罪"从宽"处理遭遇再犯人员主观恶性顽疾、再犯危险因子加大社会风险管控难度等三大风险难题。新时代"枫桥经验"解答了检察机关"何为参与""为何参与""怎样参与"的当代犯罪治理疑问,其治理理念得以更新。  相似文献   

11.
值班律师制度作为一项舶来制度,具有应急性与灵活性的特征。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如果值班律师只提供应急性法律帮助,便难以满足犯罪嫌疑人希望获得有效辩护的强烈需求,值班律师的功能呈现出虚化的倾向,具体包括保障认罪认罚自愿性功能的虚化、参与量刑协商功能的虚化以及提供程序性帮助功能的虚化。可以从明确值班律师的定位与权利、规范量刑协商程序以及强化值班律师的程序性帮助功能等方面应对值班律师功能虚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我国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完善及制度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我国与国外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享有的诉讼权利,可以看出我国是非常重视被害人的权益与权利保障的,然而在这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缺陷。笔者对我国的被害人权利保护提出一些构想,赋予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一些诉讼权利,确立一些有利于被害人的诉讼制度,以求达到与被告人诉讼权利及地位的平衡,以真正实现诉讼的公正。  相似文献   

13.
安晓玲 《理论导刊》2001,(10):48-49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诉讼法在保持打击犯罪的力度下,增加了辩护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侧重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这是我国法制制度民主化的一个重大举措。但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实际情况的一些新变化,我国诉讼制度又面临新的问题:沉默权是否应引入诉讼制度,这引起了司法界的广泛关注。辽宁省抚顺市人民检察院在全国率先大胆将沉默权引入诉讼程序。他们在《主诉检察官零口供规则》规定,检察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允许其保持沉默。对这一…  相似文献   

14.
杨婷 《理论导刊》2007,(4):101-102
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设立沉默权是和谐社会视野下现代国家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法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特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特权是一切崇尚法治的国家所必须坚持的刑事司法准则,也是法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重要的宪法权利.自美国宪法正式规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特权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及诉讼能力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正在进行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同样有必要确立这一特权规则.为此应当废除中国刑事诉讼法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如实供述义务,建立和完善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特权有关的配套规则,同时在宪法上将这一特权正式确立为公民的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16.
权力制约论是检察长列席审委会的直接理论依据,司法实践是检察长列席审委会的现实基础,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是检察长列席审委会的内在动力.对检察机关派员列席审委会制度的反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程序设计与程序运作的反思,二是对影响程序设计与运作的观念反思.在改造检察长列席审委会程序时,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改造,更需要观念层面的转变与更新.应当深化审委会制度的司法性,有限度引入被告人权利机制,实现审委会程序的诉讼化;明确法律监督的合理界限,建立法律监督的诉讼机制,确保审判权的正常有效行使;确立事后补救措施,旨在为被告人诉讼权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肖良平 《理论探索》2007,(5):154-156
律师在场权作为刑事辩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但该项权利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现阶段在我国建立律师在场权制度还存在犯罪嫌疑人经济状况较差、现有的律师资源不足、律师的权利保障不力、法律援助落实困难、看守所不中立等诸多不利因素。针对这种实际,建立我国的律师在场权制度,只能规定特定的案件适用范围,并赋予律师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应有具体的程序保障和行之有效的律师在场权开始时间,同时,还必须有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律师刑事豁免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的跟进。  相似文献   

18.
众多的政府行政行为对生态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公众的环境权利,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因此,有必要设立这一制度以纠正政府环境侵权行为,切实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9.
焦悦勤 《理论探索》2007,(5):150-153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在多方面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但是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这突出表现为未从根本上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及其聘请的律师或辩护人行使权利缺乏程序保障,强制措施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刑事辩护风险过大,等等。完善我国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制度,应当确立不利益禁止变更原则,设立一事不再理原则,建立有效的侦查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中自白认罪减刑规则的建构符合诉讼规律发展方向,是当前我国亟需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从正面认识口供的证据价值角度入手,从犯罪控制和预防的维度出发,着眼于实现有效的诉讼分流,提高诉讼效率,来建构刑事诉讼自白认罪减刑规则,可以从宏观角度实现公平正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